接触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666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5:54
接触元件(1)包括具有中央内开口(3)的连接板(2)和从连接板(2)向外延伸的导体容纳部(4),其中连接板(2)具有至少一对(P1,P2)插头区域(5,7)和插座区域(6,8),并且,每个对的插头区域和插座区域围绕内开口(3)的中心(M)以一预定偏移角(α)角度偏移,它们在垂直于连接板(2)的方向上彼此垂直偏移,结果是当它们布置成相互面对并垂直偏移时,它们被实施为相互横向接合。组具有多个叠置的接触元件(1;1a‑1f),这些接触元件以一偏移角(α)角度偏移,并且设置成与其连接板(2)有大面积接触。一种方法用于连接两个类似的接触元件(1)。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于使用接触元件将各个引线连接到特别是在车身中的接地端子、尤其是接地螺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元件,其包括具有中央内开口的连接板和从连接板向外延伸的导体容纳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组多个堆叠的接触元件,其中两个重叠的接触元件的连接板有大面积彼此叠置并且以偏移角偏移。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两个类似的接触元件的方法,两个类似接触元件都具有带中央内开口的连接板和从连接板向外延伸的导体容纳部。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这样的应用,其中,接触元件用于在单个电缆接头中捆绑在一起的多根电线中的单根电线,以将它们附接到尤其是车身中的接地端子、特别是接地螺栓。
技术介绍
DE102005061221A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电导体电气结合到螺栓(特别是接地端子螺栓)的接触元件,其包括具有中央开口的连接板和沿着关于中央开口的几何中心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细长导体容纳部。接触元件的一个显着特征是,至少一个接收装置位于连接板的外边缘上并且由朝向连接板的几何中心开口并从连接板的平面突出的舌部形成,在所述连接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卡锁元件。DE112008002974B4公开了一种接地端子接线片,其以叠置的方式与具有相同设计的至少一个附加的第二接地端子接线片一起附接到公共接地,该接地端子接线片包括:环形连接体,其具有允许所述接地部分穿过的贯穿孔;电线附接部,其具有底壁和从相应的底壁竖立的一对筒套形壁,其中所述电线附接部分能够通过所述一对筒套形壁的塑性变形而固定在电线的一端;夹持部,其具有从连接体的外周边缘沿与线缆附接部分的筒套形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直立部分,以及从连接体的直立部分沿着连接体向内延伸的远端部分;和可夹持部,沿着所述外周边缘形成,以在所述连接体的圆周方向上与所述夹持部分相邻,其中,所述夹持部能够通过将所述夹持部容纳在所述远端部分和所述连接体之间来夹持所述第二端子接线片的可夹持部,以防止当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接线片放置到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接线片上时在所述第二接地端接线片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接线片的叠置方向上发生叠置的接地端子接线片之间的相对位移,其中,如果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接线片用作所述最低接地端子接线片并且所述接地部件穿过所述贯穿孔,则所述夹持部的远端部分可接触所述接地部分,以防止该最低接地端子接线片相对于接地部件旋转。EP1746686B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电导体连接到螺栓、特别是接地螺栓的电连接器元件,其包括具有用于将连接器元件放置到螺栓上的中央开口的基本圆形的连接板,和用于相对于连接板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电引线的接收区域,在中央开口外部的连接板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卡锁元件。当附加连接器元件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元件在预定角度位置轴向地安装到连接器元件上时,其相应的卡锁元件与第一连接器元件的相应卡锁元件旋转地固定。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元件具有防止旋转的安全性,其适于与延伸穿过中央开口的螺栓配接。EP0663703A2示出了一种可堆叠的接触部件,其中每个触头的两个凸片在外侧上折叠并且指向内侧以建立与相邻的接触部件的附接。然而,接触部之间的旋转锁定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是为多个接触元件、特别是电线接线片的堆叠连接提供更好的机会。该目的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优选实施例可以特别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找到。该目的通过一种接触元件实现,该接触元件包括具有中央内开口的连接板和从连接板向外延伸的导体容纳部,其中,连接板具有至少一个由第一区域(以下称为“插头区域”,而不限制主题的一般性)和附加区域(以下称为“插座区域”,而不限制主题的一般性)组成的对,并且每个对的插头区域和插座区域围绕内开口的中心以一预定的偏移角角度偏移,彼此垂直并且从连接板垂直偏移,结果是当定位成彼此相对并且彼此垂直偏移时,它们可以被推入接合。通过这种方式,每当额外的接触元件以预定偏移角度放置在第一接触元件上但横向偏移(并且因此从其垂直偏移)时,两个接触元件的当时面对的对应插头区域和插座区域可以通过横向相对运动相互接合,该横向相对运动也可以被称为插塞连接或建立插塞连接。相应的插头区域和插座区域与连接板一起使得两个接触元件垂直于连接板互锁,因此它们不能移动。这进而具有的优点是可以特别容易操作地实现两个接触元件的特别可靠的抵接。这使得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垂直地对齐重叠的连接板并且在适用的情况下随后旋转它们来进行连接。两个接触元件也可以被固定以防止相互转动。另外,容易实现两个连接板在大面积上的这种类型的抵接。当接触元件接在一起时,可以有利地避免连接板之间的间隙,使得在被拧下时不发生挤压,并且拆卸也没有问题。在使用穿过内开口的接地螺栓之后,两个接触元件不再能够彼此分离。此外,任何数量的接触元件可以有利地以叠置关系连接或接合,或者接触元件可以堆叠任何次数。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对的插头区域或插座区域具有关于内开口的中心径向定向的突起,并且该对的相应的另一插座区域或插头区域具有定向成径向远离内开口的中心的突起。因此,这些区域具有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突起。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将突起推到一起来实现插塞连接。例如,突起可以设置成凸片状、刀形或短柱状突起的形式。为了便于将它们推到一起,突起可以在其自由端逐渐变细成一个点。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一对足以附接两个叠置的接触元件。接触元件也可以称为连接器元件。特别地,它可以是接地端子接线片或电线接线片。接触元件由金属(例如铜或黄铜)制成,具体是金属板部件,特别是具有给定强度或厚度的金属板部件。特别地,接触元件可以被实施为插接到接地连接件上,具体地,插接到接地螺栓上。接触元件可以用于将接地电流传输到车身上。连接板尤其是基本环形的,具有两个平坦侧、内边缘和外边缘。其内边缘和/或其外边缘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内边缘包围中央内开口。中央内开口可以设置用于将接触元件(例如接地连接部)安装到螺栓上。螺栓可以是交通工具例如机动车的车身或飞机的电池的接地螺栓。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是,当螺栓——特别是接地螺栓——具有用于接触元件抵靠其上的轴环时,因为轴环可以防止当接触元件被拧紧就位时会作用在螺栓和附接其上的主体(例如机动车的车身)之间的连接部(例如焊接部)上的预应力。此外,所述轴环相对于接触元件产生机械闭合或结合的系统:如果接地螺栓与主体分离,则接触元件仍然保持在一起。为此目的,轴环位于连接部之间或者主体与接触元件之间。例如,轴环可以被实施为盘的形状。螺栓特别地具有六边形基体,其在下端过渡到例如车身(未示出)中并且在上端过渡成螺纹。接触元件的内开口特别适于配接到基体上。如果设置轴环,则轴环有利地位于基体的下侧或基部的端部的下侧。轴环有利地与基体同心。导体容纳部可以从连接板的外边缘径向延伸。导体容纳部可以是用于诸如电缆的单个导体的压接连接部。然而,多个单导体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压接连接部。此外,至少一个导体也可以焊接到接触元件上。插头区域和插座区域特别地垂直偏移到这样的程度,使得大约一个连接板厚度的间隙在垂直于连接板的平面的方向(“垂直方向”)上将它们分开。因此,当两个接触元件被推在一起时,插头区域和插座区域滑动至相互接合,从而防止两个接触元件之间的垂直游隙。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对的插头区域相对于连接板的平坦侧升高,并且该对的插座区域相对于连接板的另一平坦侧、即在不同方向上升高。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特别紧凑的接触元件。插头区域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接触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元件(1),‑包括具有中央内开口(3)的连接板(2)和从所述连接板(2)向外延伸的导体容纳部(4),‑所述连接板(2)具有由插头区域(5,7)和插座区域(6,8)组成的至少两个对(P1,P2),并且‑各对(P1,P2)的所述插头区域(5,7)和所述插座区域(6,8),‑围绕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以一预定偏移角(α)角度偏移,‑垂直于所述连接板(2)彼此垂直地偏移,且‑以这样的方式实施,使得它们能够与布置成面向第一对并由类似的接触元件(1)的插座区域(6,8)和插头区域(5,7)组成的垂直偏移对(P1,P2)一起被推动,‑一对(P1)的插头区域(5)具有定向成沿径向朝向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而该对(P1)的插座区域(6)具有定向成沿径向远离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以及‑另一对(P2)的插座区域(8)具有定向成沿径向朝向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而该另一对(P2)的插头区域(7)具有定向成沿径向远离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4 DE 102016200363.11.一种接触元件(1),-包括具有中央内开口(3)的连接板(2)和从所述连接板(2)向外延伸的导体容纳部(4),-所述连接板(2)具有由插头区域(5,7)和插座区域(6,8)组成的至少两个对(P1,P2),并且-各对(P1,P2)的所述插头区域(5,7)和所述插座区域(6,8),-围绕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以一预定偏移角(α)角度偏移,-垂直于所述连接板(2)彼此垂直地偏移,且-以这样的方式实施,使得它们能够与布置成面向第一对并由类似的接触元件(1)的插座区域(6,8)和插头区域(5,7)组成的垂直偏移对(P1,P2)一起被推动,-一对(P1)的插头区域(5)具有定向成沿径向朝向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而该对(P1)的插座区域(6)具有定向成沿径向远离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以及-另一对(P2)的插座区域(8)具有定向成沿径向朝向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而该另一对(P2)的插头区域(7)具有定向成沿径向远离所述内开口(3)的中心(M)的突起(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元件(1),其中,各对(P1,P2)的插头区域相对于所述连接板(2)的平坦侧(2a)升高,并且该对(P1,P2)的插座区域(6,8)相对于所述连接板(2)的另一平坦侧(2b)升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元件(1),其中,所述连接板(2)具有多个对(P1,P2),每个所述对包括插头区域(5,7)和插座区域(6,8)并且其中至少两对(P1,P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妮卡·克雷波斯沃尔夫冈·维默尔
申请(专利权)人: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