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6414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代表站的汇流时间τ历时设计面雨量;2)将τ历时设计面雨量进行暴雨时程分配得到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3)将该设计雨型代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设计暴雨洪水,并通过区域综合选择设计洪水模型;4)根据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该区域其它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暴雨衰减指数参数改进,使设计暴雨计算方法适用于小流域;区域综合为区域其它小流域确定了计算方法;现实校正确保了计算成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计暴雨洪水的计算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面向山洪灾害小流域的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是实现山洪防御工作准确预报预警、安全转移、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包括山洪灾害调查和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而在山洪灾害分析评价中主要包括设计暴雨洪水计算和分析评价,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是分析评价防治区沿河村落的防洪现状,科学划分山洪灾害危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提供的重要支撑。小流域地形类别多样,下垫面状况复杂,降雨类型各具特色,因此开展项目对小流域的暴雨洪水特征等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特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的应用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问题,特别是无资料地区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一直是国内外水学科专家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辽宁省较为常用的是使用推理公式法来计算小流域暴雨洪水,而推理公式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且推理公式主要是针对中小流域(300~1000km2)设计,对于小流域(<300km2)情况并无相应的改进,是否适合特小流域暴雨洪水有待检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面向山洪灾害小流域的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代表站的汇流时间τ历时设计面雨量;2)将τ历时设计面雨量进行暴雨时程分配得到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3)将该设计雨型代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设计暴雨洪水,并通过区域综合选择设计洪水模型;4)根据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该区域其它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所述计算代表站的汇流时间τ历时设计面雨量通过以下公式得到:τ≤1小时,1<τ≤6小时,6<τ≤24小时,式中:τ为汇流历时,Pτp为τ历时设计面雨量,P1P、P24P分别为1h、24h设计暴雨量,n0p、n1p、n2p为暴雨衰减指数;0<n0p、n1p、n2p<1。所述将τ历时设计面雨量进行暴雨时程分配得到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代表站历史数据确定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根据设计雨型和τ历时设计面雨量确定τ历时的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所述根据设计雨型和τ历时设计面雨量确定τ历时的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设计雨型中降雨排位最大值为查询起点,汇流历时为选择个数m,选择包含该最大值的m个降雨排位对应的降雨量;然后根据m个降雨排位各时段所对应的降雨量确定每个时段占汇流历时降雨量的百分比;将τ历时设计面雨量分别与各百分比相乘,得到代表站τ历时的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所述设计洪水模型包括:新安江三水源模型、TOPMODEL模型、推理公式辽宁法、小流域降雨径流法。所述通过区域综合选择设计洪水模型具体为:将每个设计洪水模型得到的设计暴雨洪水取平均值,与该平均值最近的模型为该区域其它小流域的设计洪水模型。所述通过区域综合选择设计洪水模型后,进行现实校正。所述现实校正具体为:将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的设计暴雨洪水与实测值比较;若误差小于阈值,则该设计洪水模型为该区域其它小流域的设计洪水模型;否则,校正设计洪水模型内的参数,返回步骤3),直到误差小于阈值为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1.本专利技术暴雨衰减指数参数改进,使设计暴雨计算方法适用于小流域。2.本专利技术设计洪水区域综合为区域其它小流域确定了计算方法。3.本专利技术设计洪水现实校正确保了计算成果的准确性。4.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现有代表站的历史数据对于无资料地区小流域进行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有利于科学划分山洪灾害危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提供的重要支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暴雨衰减指数改进图;图2是降水量加流域蓄水量与径流深关系图;图3是径流深与洪峰流量关系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1.设计暴雨计算方法描述:采用《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典型历时设计面暴雨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P面为设计面暴雨(mm),KP为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F为点面折算系数,为暴雨均值(mm)。将PP面代入下式中的P1P、P24P。汇流时间τ历时面雨量计算公式如下:τ≤1小时,1<τ≤6小时,6<τ≤24小时,式中:τ为汇流历时(h),pτp为τ历时设计暴雨量(mm),P1P、P24P分别为1h、24h设计暴雨量(mm),n0p、n1p、n2p为暴雨衰减指数。(1)参数改进:暴雨衰减指数n0p、n1p、n2p的改进,改进后的参数适用于小流域及特小流域。0<n0p、n1p、n2p<1。如图1所示。(2)暴雨时程分配:现有的设计雨型时段长为3小时,历时达14个时段(42小时),远超过了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所针对小流域的汇流时间τ(时间长多在1-3小时),满足不了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的需要。所以,选取地区典型降雨场次资料分析确定12个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见表1。表1抚顺市清原县暴雨时程分配表时段(h)123456789101112降雨排位ⅪⅧⅥⅤⅫⅡⅢⅦⅨⅠⅣⅩ降雨量(mm)1012.224.327.16.874.660.32111.296.552.810.3例如:抚顺市清原县代表站海阳河小流域(流域面积190km2)汇流历时约为6小时,根据表1的历史数据,选取表1中的降雨排位最大值为查询起点,汇流历时(如6小时)为选择个数,尽可能以该值为中心,选择包含该最大值的6个连续降雨排位所对应的降雨量。然后根据各时段对应的降雨量确定每个时段占汇流历时降雨量的百分比。将汇流历时设计面暴雨量为152mm分别与各百分比相乘,得到海阳河小流域的τ历时设计面雨量时程分配表,如表2:表2海阳河小流域暴雨时程分配表时段123456场次典型(mm)60.32111.296.552.810.3252.1百分比(%)23.98.34.438.320.94.1100时程分配(mm)36.412.76.858.231.86.2152将暴雨时程分配代入下面的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和TOPMODEL模型。2.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描述1)多模型:(1)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为现有模型,根据暴雨时程分配得到设计暴雨洪水。其中,设置流域平均蓄水容量WM(90mm≤WM≤130mm);流域蒸散发折算系数K(0.7≤K≤1.1);流域蓄水容量曲线的方次B(0.15≤B≤0.4),流域平均表层土自由水蓄水容量SM(20≤SM≤80);河网蓄水消退系数CS(CS<1)。(2)TOPMODEL模型:为现有模型,根据暴雨时程分配得到设计暴雨洪水。其中,设置植被根系区最大蓄水容量Srmax(0.01m≤Srmax≤0.03m);非饱和区最大蓄水容量Szm(0.01m≤Szm≤0.1m);土壤刚达到饱和时导水率的自然对数的流域均值T0(5≤T0≤10)。(3)推理公式辽宁法为现有模型,根据设计暴雨得到设计洪水。其中,设置径流系数流域上层蓄水量W0上值5月1日取0。在进行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进行设计洪水和汇流时间计算时,大部分小流域缺乏长系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技术保护点】
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代表站的汇流时间τ历时设计面雨量;2)将τ历时设计面雨量进行暴雨时程分配得到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3)将该设计雨型代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设计暴雨洪水,并通过区域综合选择设计洪水模型;4)根据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该区域其它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

【技术特征摘要】
1.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代表站的汇流时间τ历时设计面雨量;2)将τ历时设计面雨量进行暴雨时程分配得到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3)将该设计雨型代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设计暴雨洪水,并通过区域综合选择设计洪水模型;4)根据该设计洪水模型得到该区域其它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代表站的汇流时间τ历时设计面雨量通过以下公式得到:τ≤1小时,1<τ≤6小时,6<τ≤24小时,式中:τ为汇流历时,Pτp为τ历时设计面雨量,P1P、P24P分别为1h、24h设计暴雨量,n0p、n1p、n2p为暴雨衰减指数;0<n0p、n1p、n2p<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洪灾害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τ历时设计面雨量进行暴雨时程分配得到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代表站历史数据确定时段长为1小时的设计雨型;根据设计雨型和τ历时设计面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凤国顾燕平孙玉华冯琳丁阳高世斌徐敏赵锡钢郭纯一许晓艳梁冰刘和平金鑫叶天舒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水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