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046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敷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该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管的进口端端口的第一挡水墙;第一挡水墙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管道的穿管孔。将该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用于管道敷设时,当待敷设的管道端部穿入第一挡水墙上的穿管孔后,可以向液体容纳腔室内注入液体。此时,进入到套管内的管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从而使得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的作用力减小,以降低对敷设设备的要求和操作复杂程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敷设速度,并保证管道敷设到位。此外,由于支撑件预先安装好之后再驱动管道进入套管,因此可以防止支撑件损坏变形;同时,在浮力作用下管道受到的摩阻力减小,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管道外防腐。

Water laying pipe la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ipeline laying, and provides a water laying pipe laying device. The water laid pipe lay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retaining wall installed at the inlet end port of the casing pipe; the first water retaining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for penetrating the pipeline. When the water laid pipe laying device is used for laying pipes, liquid can be injected into the liquid receiving chamber when the end of the pipe to be inserted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bore hole of the first water retaining wall. At this time, to enter the pipe casing by vertical upward buoyancy, thus reducing the need to force pipe laying process, to reduce the laying equipment requirements and operation complexit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peed of installation and ensure the pipeline laying in place. In addition, as the supporting parts after pre installed and then drive pipe into the casing, thereby preventing the damage and deformation of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effect of buoyancy pipeline friction force decreas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ipeline external corro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
本技术涉及管道敷设
,提供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
技术介绍
海淀区翠湖东路(京密引水渠北侧路-翠湖南路)市政配套管线工程-再生水工程的施工中,再生水管道穿越北清路、规划景观河道及规划大寨渠段。其中,对应北清路、规划景观河道及规划大寨渠段的再生水管道分别长133.5m、97.5m和65.5m。由于施工现场不具备明开槽条件,因此现有技术提出先采用顶进法施工将套管安装到位,之后在套管内敷设再生水管道。请参见图1,套管采用直径为3000mm的钢筋混凝土套管。在该套管内需敷设直径为1200mm和直径为400mm的两道钢制的再生水管道。并且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套管内浇注有轨道的安装平台,轨道预埋在该安装平台上,且在轨道上设置有用于将管道固定在套管内的钢托架。其中,再生水管道的敷设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套管内完成C20混凝土浇筑及轨道预埋——在轨道上安装钢托架——将再生水管道放置在钢托架同一高度的平台上——采用顶镐顶进施工将再生水管道从套管的进口端敷设至接收端,使得管道坐落在钢托架上。以直径为1200mm的再生水管道为例,其出厂标准长度12m,连同内外防腐,单根自重8T。由于其重力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敷设,采用在钢托架、预埋轨道之间涂刷黄油的方法减小摩阻力,但是其仅仅能缓解敷设的部分压力,具体敷设工程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道自重较大时需要的顶力较大,从而对敷设设备要求较高、操作繁琐且安全性差;第二、敷设速度慢;第三、易造成管道外防腐结构的破损,并导致用于支撑管道的钢托架变形;第四、随着敷设长度的增加,摩阻力不断增大,甚至出现顶力不足,敷设不到位的情况。并且,不仅仅是再生水管道,其它管道的敷设过程中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敷设设备要求较高、操作繁琐、安全性差、敷设速度慢、损坏结构和敷设不到位等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安装在工作坑中,包括套管和固定在所述套管内并用于固定管道的支承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管的进口端端口的第一挡水墙,并在所述第一挡水墙和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液体容纳腔室;所述第一挡水墙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管道的穿管孔。优选地,所述套管的接收端端口设置有第二挡水墙,使得所述第二挡水墙、套管和第一挡水墙之间形成所述液体容纳腔室。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水墙上开设用于调节所述套管内液位的溢流孔,使得管段进入所述套管之后保持悬浮状态或者漂浮状态;或者,所述套管的接收端端口设置有第二挡水墙时,所述第二挡水墙上开设用于调节所述套管内液位的溢流孔,使得管段进入所述套管之后保持悬浮状态或者漂浮状态。优选地,所述套管内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支承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上。优选地,所述支承件为钢托架,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套管同轴的轨道,多个所述钢托架沿着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水墙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上。优选地,所述穿管孔处安装有套环。优选地,所述套环内安装有止水圈。优选地,所述套环环口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件,使得穿入所述穿管孔内的管道与所述套环和止水圈均同心。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水墙上的固定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安装在工作坑中,包括套管和固定在所述套管内并用于固定管道的支承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管的进口端端口的第一挡水墙,并在所述第一挡水墙和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液体容纳腔室;所述第一挡水墙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管道的穿管孔。将该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用于管道敷设时,当待敷设的管道端部穿入第一挡水墙上的穿管孔后,可以向液体容纳腔室内注入液体。注入液体后,进入到套管内的管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从而使得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的作用力减小,以降低对敷设设备的要求和操作复杂程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敷设速度,并保证管道敷设到位。此外,由于支撑件预先安装好之后再驱动管道进入套管,因此可以防止支撑件损坏变形;同时,在浮力作用下管道受到的摩阻力减小,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管道外防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的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再生水管道敷设到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管道工作平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套管;2、再生水管道;3、钢托架;4、安装平台;5、挡水墙;6、套环;7、止水圈;8、固定轮;9、溢流孔;10、管道工作平台;11、工作坑;12、定滑轮;13、卷扬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包括套管1和固定在所述套管1内并用于固定管道的支承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管1的进口端端口的第一挡水墙5,并在所述第一挡水墙5和所述套管1之间形成液体容纳腔室;所述第一挡水墙5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管道的穿管孔。将该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用于管道敷设时,当待敷设的管道端部穿入第一挡水墙5上的穿管孔后,可以向液体容纳腔室内注入液体。注入液体后,进入到套管1内的管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从而使得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的作用力减小,以降低对敷设设备的要求和操作复杂程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敷设速度,并保证管道敷设到位。此外,由于支撑件预先安装好之后再驱动管道进入套管1,因此可以防止支撑件损坏变形;同时,在浮力作用下管道受到的摩阻力减小,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管道外防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套管1和管道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管道不包括套管1而仅仅指的是敷设在套管1内的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套管1的接收端端口也可以设置第二挡水墙5,使得所述第二挡水墙5、套管1和第一挡水墙5之间形成所述液体容纳腔室。该种情况可以防止接收端对应工作坑11内积水,导致套管1内液位达到设定高度时需要注入更多的液体。当然,即使套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包括套管和固定在所述套管内并用于固定管道的支承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管的进口端端口的第一挡水墙,并在所述第一挡水墙和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液体容纳腔室;所述第一挡水墙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管道的穿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包括套管和固定在所述套管内并用于固定管道的支承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管的进口端端口的第一挡水墙,并在所述第一挡水墙和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液体容纳腔室;所述第一挡水墙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管道的穿管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接收端端口设置有第二挡水墙,使得所述第二挡水墙、套管和第一挡水墙之间形成所述液体容纳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敷法管道敷设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墙上开设用于调节所述套管内液位的溢流孔,使得管段进入所述套管之后保持悬浮状态或者漂浮状态;或者,所述套管的接收端端口设置有第二挡水墙时,所述第二挡水墙上开设用于调节所述套管内液位的溢流孔,使得管段进入所述套管之后保持悬浮状态或者漂浮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敷法管道敷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存良刘永李明刘端阳杨磊许博刘洪亮苏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