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020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包括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伸出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有第二输入轴并且第二输入轴套接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相互平行;驱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挡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比传统6挡位布置增加了一个挡位,增强了换挡平顺性,降低了油耗。增加一个电动机,电动机上装有驱动齿轮,与一挡或二挡挡位齿轮啮合,通过同步器的移动控制,形成可以通过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驱动。

7 speed double clutch hybrid driving gear box of flexible motor module

The 7 speed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exible motor module of double clutch hybrid drive gearbox, clutch, clutch arranged in the first shell, and a second clutch shell protruding from the gearbox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put shafts; the first clut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input shaft, the second the clutch is connected with second input and second input shaft sleev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input shaft,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put shaft, the first input shaft, second input axe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drive gearbox with seven forward gears and one reverse ge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a gear position is added to the traditional 6 gear position arrangement, the shift smoothness is improved, and the oil consumption is lowered. An electric motor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gear which is engaged with one or two retaining gears and is controll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synchronizer to form a drive that can be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as a power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整体布置。
技术介绍
双离合变速箱由于其独特无动力中断的换挡方式,低油耗,高能效,高可靠等优点,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领域将会逐步的得到广泛引用。由于现在市场上多为6速前进挡双离合变速箱。因此进一步加强前进挡位布置,对于进一步提高双离合器变速箱传动效率,增强汽车操控性能,降低油耗具有非常重要的生产价值和社会价值。另外,当前一些双离合变速箱产品,存在倒挡速比过小,无法满足倒挡爬坡等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挡平顺、降低油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包括: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伸出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有第二输入轴并且第二输入轴套接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相互平行;驱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挡位: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五七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和一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二挡主动齿轮和四六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上空套有倒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倒挡主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七挡从动齿轮和三挡从动齿轮,并且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倒挡主动齿为双联结构;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一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的二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啮合;三挡从动齿轮与三挡主动齿轮啮合,四挡从动齿轮和六挡从动齿轮与四六挡主动齿轮为双联共用齿轮啮合;五挡从动齿轮与七挡从动齿轮与五七挡主动齿轮为双联共用齿轮啮合;倒挡从动齿轮与倒挡主动齿轮啮合。双联结构即,两同轴而又像个一定距离的齿轮做成一体。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四倒挡同步器和一五挡同步器,四倒挡同步器可选择接四挡从动齿轮或倒挡从动齿轮;一五挡同步器可选择接一挡从动齿轮或五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二六挡同步器和三七挡同步器,二六挡同步器可选择接二挡从动齿轮或六挡从动齿轮;三七挡同步器可选择接三挡从动齿轮或七挡从动齿轮。优选的,电机齿轮与一挡从动齿轮或二挡从动齿轮连接。优选的,第一输出轴还设有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通过主减速从动齿轮与差速器相连。优选的,第二输出轮还设有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本技术采用两队共用齿轮对,其中五七挡共用主动齿轮,四六挡共用主动齿轮,并采用独特的二挡从动齿轮和倒挡双联结构,实现倒挡方案。通过独特设计采用独特的2挡从动齿轮和倒挡双联结构,实现倒挡方案,并将速比要求大的1挡倒挡放置在同一个输出轴上。保证了倒挡大速比的实现。在速比匹配方面,本专利技术在速比匹配上保证了1升2挡较小的级差,降低了双离合变速箱起步时顿挫等风险,最高挡速比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保证了速比的跨度,从而保证较低油耗。同时,增加一个电动机,电动机上装有驱动齿轮,与一挡或二挡挡位齿轮啮合,通过同步器的移动控制,形成可以通过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一挡、三挡、五挡、七挡(或二挡、四挡、六挡、倒挡)驱动。通过电动机驱动的挡位可以取代发动机驱动,实现降低油耗,降低排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提出一种7速前进挡变速箱内部传动结构。此结构比传统6挡位布置增加了一个挡位,增强了换挡平顺性,降低了油耗。增加一个电动机,电动机上装有驱动齿轮,与一挡或二挡挡位齿轮啮合,通过同步器的移动控制,形成可以通过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驱动。通过电动机驱动的挡位可以取代发动机驱动,实现降低油耗,降低排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挡位结构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包括: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以及伸出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O1和第二输出轴O2;所述第一离合器C1连接有第一输入轴L1,所述第二离合器C2连接有第二输入轴L2并且第二输入轴L2套接第一输入轴L2,所述第一输出轴O1、第二输出轴O1、第一输入轴L1、第二输入轴L2相互平行;驱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挡位。所述第一输入轴L1固定安装有五七挡主动齿轮P57、三挡主动齿轮P3和一挡主动齿轮P1;所述第二输入轴L2固定安装有二挡主动齿轮P2和四六挡主动齿轮P46;第一输出轴O1上空套有倒挡从动齿轮WR、四挡从动齿轮W4、五挡从动齿轮W5和一挡从动齿轮W1以及第一主动减速齿轮FD1;第二输出轴L2上空套有倒挡主动齿轮RP、二挡从动齿轮W2、六挡从动齿轮W6、七挡从动齿轮W7、三挡从动齿轮W3和第二主动减速齿轮FD2,并且所述二挡从动齿轮W2与倒挡主动齿轮RP为双联结构。所述一挡从动齿轮W1与一挡主动齿轮P1啮合,所述的二挡从动齿轮W2与二挡主动齿轮P2啮合;三挡从动齿轮W3与三挡主动齿轮P3啮合,四挡从动齿轮W4和六挡从动齿轮W6与四六挡主动齿轮P46为双联齿轮啮合;五挡从动齿轮W5与七挡从动齿轮W7与五七挡主动齿轮P57为双联齿轮啮合;倒挡从动齿轮WR与倒挡主动齿轮R啮合。所述第一输出轴O1上相对固定设有四倒挡同步器S4-6和一五挡同步器S1-5,四倒挡同步器S4-6可选择接四挡从动齿轮W4或倒挡从动齿轮WR;一五挡同步器S1-5可选择接一挡从动齿轮W1或五挡从动齿轮W5;所述第二输出轴O2上相对固定设有二六挡同步器S2-6和三七挡同步器S3-7,二六挡同步器S2-6可选择接二挡从动齿轮W2或六挡从动齿轮W6;三七挡同步器S3-7可选择接三挡从动齿轮W3或七挡从动齿轮W7。所述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FD1通过主减速从动齿轮FDW与差速器DIFF相连。电机齿轮与一挡从动齿轮W1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与二挡从动齿轮W2连接。本实施例中各挡位功率流路径(发动机驱动)一挡路径(一五挡同步器S1-5右移):第一离合器C1、第一输入轴L1、第一主动齿轮P1、第一从动齿轮W1、第一输出轴O1、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FD1、主减速从动齿轮FDW、差速器Diff。二挡路径(二六挡同步器S2-6左移动):第二离合器C2、第二输入轴L2、第二主动齿轮P2、第二从动齿轮W2、第二输出轴O2、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FD2、主减速从动齿轮FDW、差速器Diff。三挡路径(三七挡同步器S3-7右移):第一离合器C1、第一输入轴L1、第三主动齿轮P3、第三从动齿轮W3、第二输出轴O2、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FD2、主减速从动齿轮FDW、差速器Diff。四挡路径(四倒挡同步器S4-R右移动):第二离合器C2、第二输入轴L2、四六挡主动齿轮P46、第四从动齿轮W4、第一输出轴O1、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FD1、主减速从动齿轮FDW、差速器Diff。五挡路径(一五挡同步器S1-5左移):第一离合器C1、第一输入轴L1、五七主动齿轮P57、第五从动齿轮W5、第一输出轴O1、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FD1、主减速从动齿轮FDW、差速器Diff。六挡路径(二六挡同步器S2-6右移动):第二离合器C2、第二输入轴L2、四六挡主动齿轮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包括: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伸出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有第二输入轴并且第二输入轴套接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驱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挡位: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五七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和一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二挡主动齿轮和四六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上空套有倒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倒挡主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七挡从动齿轮和三挡从动齿轮,并且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倒挡主动齿为双联结构;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一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的二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啮合;三挡从动齿轮与三挡主动齿轮啮合,四挡从动齿轮和六挡从动齿轮与四六挡主动齿轮为双联共用齿轮啮合;五挡从动齿轮与七挡从动齿轮与五七挡主动齿轮为双联共用齿轮啮合;倒挡从动齿轮与倒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四倒挡同步器和一五挡同步器,四倒挡同步器可选择接四挡从动齿轮或倒挡从动齿轮;一五挡同步器可选择接一挡从动齿轮或五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二六挡同步器和三七挡同步器,二六挡同步器可选择接二挡从动齿轮或六挡从动齿轮;三七挡同步器可选择接三挡从动齿轮或七挡从动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活电机模块的7速双离合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箱,包括: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伸出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有第二输入轴并且第二输入轴套接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驱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挡位: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五七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和一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二挡主动齿轮和四六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上空套有倒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五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第二输出轴上空套有倒挡主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七挡从动齿轮和三挡从动齿轮,并且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倒挡主动齿为双联结构;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一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的二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啮合;三挡从动齿轮与三挡主动齿轮啮合,四挡从动齿轮和六挡从动齿轮与四六挡主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伟荣李金明刘飞涛徐旭初甘道辉姜超刘召磊裴晓锐黄俊杰王瑾乐胜年李亚娟杨聪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