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加工车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911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加工车间,它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车间单体,每个车间单体包括一个顶棚(1)、两个侧壁(2)和两条滑轨(3),顶棚(1)两侧固定在两个侧壁(2)顶端,每个侧壁(2)下方设有滚轮(4),每个侧壁(2)的滚轮(4)位于同一条滑轨(3)上;小的车间单体能容置在大的车间单体内。该加工车间能使得将构件吊入或吊出车间的过程均方便快捷。

Mobile processing sho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bile workshop, it includes at least two workshops of different sizes of monomer monomer, each workshop includes a ceiling (1) and the two side walls (2) and two rail (3), the ceiling (1)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 side walls (2 the top of each side wall), (2) is arranged below the rollers (4), each side wall (2) of the roller (4) in the same slide (3); workshop monomer containing small workshop in a single body. The processing workshop makes the process of lifting or hanging the components out of the workshop convenient and qu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加工车间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地基础设施
,具体讲是一种移动式加工车间。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现场需要用于进行钢筋、模板加工及格构柱制造的加工车间。现有技术的加工车间一般是搭设的工棚式结构。现有技术的加工车间存在几个缺陷。首先,现有技术的加工车间是整体固定式的,为满足遮盖住钢筋、钢管、格构柱等长条形构件,加工车间的长度必须做的较大,这样,要向车间内吊运较长的钢管、钢筋等构件时,吊装过程会比较麻烦,吊装构件很容易就和车间的侧壁发生碰撞,甚至造成损坏;同理,将车间中已经加工好的长条形构件吊运出来的过程也同样繁琐费力;而且,由于上述加工车间是固定式的,占地面积也是固定的,该车间闲置不工作时,也会挤占本来就紧张的工地面积。况且,现有技术的棚式结构缺乏保护,刮风、下雨、日晒难于避免,施工环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得将构件吊入或吊出车间的过程均方便快捷、闲置时能缩小占地面积的移动式加工车间。本技术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加工车间,它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车间单体,每个车间单体包括一个顶棚、两个侧壁和两条滑轨,顶棚两侧固定在两个侧壁顶端,每个侧壁下方设有滚轮,每个侧壁的滚轮位于同一条滑轨上;小的车间单体能容置在大的车间单体内。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首先,在吊入时,推移车间单体,整体收缩加工车间,就可以很方便的将长条形构件的一部分吊入,然后再展开加工车间,覆盖住构件其余部分即可,相比现有技术将构件整体完全吊入狭长的加工车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明显方便快捷省力,吊入过程中构件也不容易和加工车间发生触碰,避免损坏构件;同理,需要吊出时,先整体收缩加工车间,有效减少了构件室内吊运的距离,自然就便捷了吊出过程;而且,在加工车间闲置时,也可以使其整体收缩,减少占地面积,缓解工地用地紧张。作为改进,侧壁为框架式侧壁,侧壁包括多根立柱和一根底横梁,全部立柱下端与底横梁上表面固定,而滚轮安装在底横梁下表面,每两根相邻立柱之间设有交叉斜撑;两侧壁相互对应的两根立柱之间固定有一榀桁架,顶棚固定在桁架上,上述结构,材料耗费较少、但强度和牢固度高、制造装配均快捷方便。作为优选,车间单体为三个,中间的车间单体最大,前面的车间单体第二大而后面的车间单体最小,三个车间单体均能移动到重叠位置且中间的车间单体能包容其他两个车间单体,这样,该车间可以整体收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减少了三分之二的室内吊运距离,且减少了三分之二的闲置时占地面积。作为改进,每根滑轨的两端均设有止位挡板,这样,能有效控制各个车间单体的运行轨迹和起始点位置,避免车间单体之间脱节。作为又一种优选,车间单体的每个侧壁上设有卷帘机构,卷帘结构包括卷帘门、滚筒和护筒,卷帘门缠绕在滚筒上,护筒套合在滚筒外且滚筒与护筒之间设有复位扭簧;中间车间单体的卷帘机构上下向设置,护筒水平向且位于侧壁的上边缘,卷帘门的下端设有挂环;前面的车间单体的卷帘机构水平向设置,护筒竖直向且位于侧壁的前边缘,且前面车间单体的侧壁的上边缘还固定有一根导向拉索,卷帘门的后上角固定一个套环,该套环与导向拉索套合;后面的车间单体的卷帘机构水平向设置,护筒竖直向且位于侧壁的后边缘,且后面车间单体的侧壁的上边缘也固定有一根导向拉索,卷帘门的前上角固定一个套环,该套环也与导向拉索套合。上述设计的优点在于,将卷帘门拉开后,能有效避雨防风,避免日晒,改善工作环境。而且,上述设计还有一个关键的靓点,即中间的车间单体的卷帘门采用上下拉,而前后的车间单体的卷帘门采用水平拉,这样,既保证了卷帘门的正常开闭,又将前后两个卷帘结构的护筒及滚筒设置在最前端和最后端,避免了采用常规的上下拉结构时护筒会卡住车间单体的滑移路线、干涉车间单体不能正常运动的弊端,确保前后的车间单体能够顺畅的移动到中间的车间单体下方;况且,对于水平向的卷帘结构来说,为了防止水平向卷帘门展开后自由端在重力作用下下垂,还专门在自由端的上角固定了套环,套在水平向的导向拉索上,这就保证了水平向卷帘门灵活稳定的移动,避免自由端下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的前面的车间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的中间的车间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的后面的车间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的卷帘结构的侧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的车间单体去掉卷帘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顶棚,2、侧壁,3、滑轨,4、滚轮,5、立柱,6、底横梁,7、交叉斜撑,8、桁架,9、止位挡板,10、卷帘门,11、滚筒,12、护筒,13、导向拉索,14、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它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车间单体,小的车间单体能容置在大的车间单体内。每个车间单体包括一个顶棚1、两个侧壁2和两条滑轨3,顶棚1两侧固定在两个侧壁2顶端,每个侧壁2下方设有滚轮4,每个侧壁2的滚轮4位于同一条滑轨3上。工地地基上设有预埋钢板,滑轨3与预埋钢板平行且固定在预埋钢板上。每根滑轨3的两端均设有止位挡板9。更具体的说,侧壁2为框架式侧壁2,侧壁2包括多根立柱5和一根底横梁6,全部立柱5下端与底横梁6上表面固定,而滚轮4安装在底横梁6下表面,每两根相邻立柱5之间设有交叉斜撑7;两侧壁2的每两根相互对应的立柱5之间固定有一榀桁架8,顶棚1固定在桁架8上。本实施例的车间单体为三个,中间的车间单体最大,前面的车间单体第二大而后面的车间单体最小,三个车间单体均能移动到重叠位置且中间的车间单体能包容其他两个车间单体。车间单体的每个侧壁2上设有卷帘机构。卷帘结构包括卷帘门10、滚筒11和护筒12,卷帘门10缠绕在滚筒11上,护筒12套合在滚筒11外且滚筒11与护筒12之间设有复位扭簧。中间车间单体的卷帘机构上下向设置,护筒12水平向且护筒12固定在侧壁2的上边缘,卷帘门10的下端设有挂环,拉扯挂环就能拉下该卷帘门10。前面的车间单体的卷帘机构水平向设置,护筒12竖直向且位于侧壁2的前边缘,且前面车间单体的侧壁2的上边缘还固定有一根导向拉索13,卷帘门10的后上角固定一个套环14,该套环14与前面的车间单体导向拉索13套合。后面的车间单体的卷帘机构水平向设置,护筒12竖直向且位于侧壁2的后边缘,且后面车间单体的侧壁2的上边缘也固定有一根导向拉索13,卷帘门10的前上角固定一个套环14,该套环14也与后面的车间单体的导向拉索13套合。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技术移动式加工车间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需要将构件吊入时,沿滑轨3推移车间单体,使得加工车间整体收缩,各个车间单体相互重叠,将构件前端吊入,再推移复位车间单体,使得加工车间拉伸复位,将构件整体覆盖。需要将构件吊出时,沿滑轨3推移车间单体,使得加工车间整体收缩,各个车间单体相互重叠,使构件一部分露出,将构件吊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式加工车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车间单体,每个车间单体包括一个顶棚(1)、两个侧壁(2)和两条滑轨(3),顶棚(1)两侧固定在两个侧壁(2)顶端,每个侧壁(2)下方设有滚轮(4),每个侧壁(2)的滚轮(4)位于同一条滑轨(3)上;小的车间单体能容置在大的车间单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车间单体,每个车间单体包括一个顶棚(1)、两个侧壁(2)和两条滑轨(3),顶棚(1)两侧固定在两个侧壁(2)顶端,每个侧壁(2)下方设有滚轮(4),每个侧壁(2)的滚轮(4)位于同一条滑轨(3)上;小的车间单体能容置在大的车间单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侧壁(2)为框架式侧壁(2),侧壁(2)包括多根立柱(5)和一根底横梁(6),全部立柱(5)下端与底横梁(6)上表面固定,而滚轮(4)安装在底横梁(6)下表面,每两根相邻立柱(5)之间设有交叉斜撑(7);两侧壁(2)相互对应的两根立柱(5)之间固定有一榀桁架(8),顶棚(1)固定在桁架(8)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车间单体为三个,中间的车间单体最大,前面的车间单体第二大而后面的车间单体最小,三个车间单体均能移动到重叠位置且中间的车间单体能包容其他两个车间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加工车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锋董琦荣周旭光黄越桥史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