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和臭氧产生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5815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和臭氧产生器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电解臭氧产生器和组装和使用所述臭氧产生器的方法。所述臭氧产生器包括:外筒;电解池组件,其被收纳于所述外筒内,所述电解池组件包括:第一壳;阳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一壳;第二壳;阴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二壳;隔离物,其定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和固持器,其独立于所述外筒地将所述第一壳耦合到所述第二壳。

Ozone generator and ozone generator system for use with fauce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for use with a tap ozone generator and ozone generator system, especially a method for use with water electrolysis ozone generator and assembly and use of the ozone generator for the. Including the ozone generator: the outer cylinder; the cell component, which is housed in the outer cylinder, the electrolytic cell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housing; the anode, which is coupled to the first shell; second shell; the cathode, which is coupled to the second spacer between the shell; located in the the anode and the cathode; and a holder, independent of the outer cylinder of the first shell is coupled to the second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和臭氧产生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和臭氧产生器系统。更特定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电解臭氧产生器,和组装及使用所述臭氧产生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电解臭氧产生器可用于在水中产生臭氧。臭氧可通过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执行有益的杀菌功能。然而,现有臭氧产生器常常难以组装和维修,且可遭受慢速水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电解臭氧产生器,和组装和使用所述臭氧产生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臭氧产生器易于组装和维修,且不会遭受慢速水流的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包含外筒和收纳于所述外筒内的电解池组件。所述电解池组件包含第一壳、耦合到所述第一壳的阳极、第二壳、耦合到所述第二壳的阴极、定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隔离物,和独立于所述外筒地将所述第一壳耦合到所述第二壳的固持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包含第一壳、由所述第一壳包覆模制的第一电流散布器、与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电连通的阳极、第二壳、由所述第二壳包覆模制的第二电流散布器、与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电连通的阴极,和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隔离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说明性实施例,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系统包含:混合阀,其具有流体地耦合到冷水源的冷水入口、流体地耦合到热水源的热水入口,和与所述冷水入口和所述热水入口选择性流体连通的出口;和阀主体,其具有第一阀收纳腔室、第二阀收纳腔室和臭氧产生器收纳腔室和出口通路。所述臭氧产生器系统进一步包含:收纳于所述臭氧产生器收纳腔室内的臭氧产生器;第一可电操作的阀,其收纳于所述第一阀收纳腔室内且经配置以控制从所述混合阀的所述出口到所述阀主体的所述出口通路的水流;和第二可电操作的阀,其收纳于所述第二阀收纳腔室内且经配置以控制从所述冷水源到所述臭氧产生器的水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包括外筒和被收纳于所述外筒内的电解池组件,所述电解池组件包括:第一外壳;阳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一壳;第二壳;阴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二壳;隔离物,其定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和固持器,其独立于所述外筒地将所述第一壳耦合到所述第二壳。优选地,所述隔离物具有约20微米到30微米的厚度。优选地,所述隔离物具有约25微米的厚度。优选地,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各自包括硼掺杂硅底层和硼掺杂金刚石涂层。优选地,所述底层具有约400微米到600微米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涂层具有约3微米到8微米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固持器包括绕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至少一个密封环。优选地,所述第一壳和所述外筒协作以界定跨越所述阳极的第一水流路径;和所述第二壳和所述外筒协作以界定跨越所述阴极的第二水流路径。优选地,所述的臭氧产生器进一步包括定位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阳极中间的第一电流散布器,和定位于所述第二壳与所述阴极中间的第二电流散布器。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和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中的每一个都包含矩形主体和被配置成与导线电连通的端子,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的所述矩形主体包覆模制有所述第一壳,且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的所述矩形主体包覆模制有所述第二外壳。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和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中的每一个都包含矩形主体和被配置成与导线电连通的端子,每个端子具有圆形横截面且所述端子上收纳有o形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包括:第一壳;第一电流散布器,其由所述第一壳包覆模制;阳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电连通;第二壳;第二电流散布器,其由所述第二壳包覆模制;阴极,其与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电连通;和隔离物,其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优选地,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各自包括多个水通路。优选地,所述水通路是通过深反应离子刻蚀形成的。优选地,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构造相同。优选地,所述的臭氧产生器进一步包括收纳所述阳极的第一框架和收纳所述阴极的第二框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构造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包含第一端子和收纳所述阳极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以密封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环绕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且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包含第二端子和收纳所述阴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以密封方式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环绕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包含被配置成卷曲于第一导线上的突片,且所述第二端子包含被配置成卷曲于第二导线上的突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系统,所述臭氧产生器系统包括:混合阀,其具有流体地耦合到冷水源的冷水入口,流体地耦合到热水源的热水入口,和与所述冷水入口和所述热水入口选择性流体连通的出口;阀主体,其包含第一阀收纳腔室、第二阀收纳腔室、臭氧产生器收纳腔室和出口通路;臭氧产生器,其被收纳于所述臭氧产生器收纳腔室内;第一可电操作的阀,其被收纳于所述第一阀收纳腔室内且被配置成控制从所述混合阀的所述出口到所述阀主体的所述出口通路的水流;和第二可电操作的阀,其被收纳于所述第二阀收纳腔室内且被配置成控制从所述冷水源到所述臭氧产生器的水流。优选地,所述第一可电操作的阀为第一导阀操作的膜片式电磁阀,且所述第二可电操作的阀为第二导阀操作的膜片式电磁阀。优选地,所述臭氧产生器系统进一步包括由所述阀主体支撑的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导阀操作的膜片式电磁阀包含第一电磁线圈衔铁,用于支撑可通过启动耦合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电磁线圈来移动的密封件,且所述第二导阀操作的膜片式电磁阀包含第二电磁线圈衔铁,用于支撑可通过启动耦合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电磁线圈来移动的密封件。优选地,所述臭氧产生器包含:第一壳;第一电流散布器,其由所述第一壳包覆模制;阳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电连通;第二壳;第二电流散布器,其由所述第二壳包覆模制;阴极,其与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电连通;和隔离物,其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优选地,所述臭氧产生器系统进一步包括Y形配件,该Y形配件包含与所述冷水源流体连通的入口,与所述混合阀的所述冷水入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和与所述第二可电操作的阀流体连通的第二出口。优选地,所述臭氧产生器系统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阀主体的所述出口通路流体连通的拔出硬管。附图说明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文所提及和其它特征和优势和其实现方式将变得较显而易见,且本专利技术自身将得到较好地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臭氧产生器的组装透视图;图2为沿着图1的线2-2截取的图1的臭氧产生器的横截面图;图3为沿着图1的线3-3截取且展示流体管道的图1的臭氧产生器的另一横截面图;图4为图1的臭氧产生器的分解透视图,所述臭氧产生器包含第一壳和第二壳、第一电流散布器和第二电流散布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和隔离物;图5A到图5D为用于图1的臭氧产生器的示范性电极的平面图;图6为图4的第一壳、第一电流散布器、第一框架、第一电极和隔离物的分解透视图;图7为图4的第一壳和第二壳的透视图;图8为图4的第一电流散布器和第二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和臭氧产生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包括:外筒;电解池组件,其被收纳于所述外筒内,所述电解池组件包括:第一壳;阳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一壳;第二壳;阴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二壳;隔离物,其定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和固持器,其独立于所述外筒地将所述第一壳耦合到所述第二壳。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12 US 62/254,6671.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包括:外筒;电解池组件,其被收纳于所述外筒内,所述电解池组件包括:第一壳;阳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一壳;第二壳;阴极,其耦合到所述第二壳;隔离物,其定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和固持器,其独立于所述外筒地将所述第一壳耦合到所述第二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隔离物具有约20微米到30微米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隔离物具有约25微米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各自包括硼掺杂硅底层和硼掺杂金刚石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底层具有约400微米到600微米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涂层具有约3微米到8微米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固持器包括绕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至少一个密封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壳和所述外筒协作以界定跨越所述阳极的第一水流路径;和所述第二壳和所述外筒协作以界定跨越所述阴极的第二水流路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进一步包括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与所述阳极中间的第一电流散布器,和定位于所述第二壳与所述阴极中间的第二电流散布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和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中的每一个都包含矩形主体和被配置成与导线电连通的端子,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的所述矩形主体包覆模制有所述第一壳,且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的所述矩形主体包覆模制有所述第二壳。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和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中的每一个都包含矩形主体和被配置成与导线电连通的端子,每个端子具有圆形横截面且所述端子上收纳有o形环。12.一种用于与水龙头一起使用的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包括:第一壳;第一电流散布器,其由所述第一壳包覆模制;阳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流散布器电连通;第二壳;第二电流散布器,其由所述第二壳包覆模制;阴极,其与所述第二电流散布器电连通;和隔离物,其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各自包括多个水通路。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水通路是通过深反应离子刻蚀形成的。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构造相同。1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B·琼特M·S·罗斯科T·A·赫芬顿库尔特·J·托马斯德里克·艾伦·布朗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塔阀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