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389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包括软体机器人本体、电磁夹紧装置、驱动控制系统和遥控设备。软体机器人本体为设有开口的环形,且截面为圆形。软体机器人本体设有中心容纳空腔和若干个密闭气腔。软体机器人本体具有三个刚度逐渐递增的材料层,分别为变形层、中间层和约束层。电磁夹紧装置包括设在两个开口端面上的电磁铁A和电磁铁B。驱动控制系统设置在中心容纳空腔内,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充气控制阀、气泵、微型控制器和便携电源。便携电源用于向电磁铁A和电磁铁B供电,遥控设备与微型控制器无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软体材料构建,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适用于杆状物管内或管外的爬升,以及能攀爬一定程度的弯管。

Pneumatic software climbing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neumatic software climbing rod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software robot body, an electromagnetic clamping device, a drive control system and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The software robot body is a circle with an opening, and the section is round. The software robo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containing cavity and a plurality of airtight air chambers. The software robot has three material layers with increasing stiffness, they are deformation layer, middle layer and constraint layer. The electromagnetic clamping device includes an electromagnet A and an electromagnet B arranged on the two end faces of the opening. The drive control system is arranged in the central containing cavity, and the drive control system comprises an air charging control valve, an air pump, a micro controller and a portable power supply. The portable power supply is used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electromagnet A and the electromagnet B, and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is wirelessly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 controller. The invention is constructed with soft material and has strong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climbing of the inside of the rod-shaped tube or the outside of the pipe, and can climb a certain degree of ben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爬杆机器人,特别是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线杆、路灯或拉索等高杆类建筑,长年累月的处在没有保护的空气中,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腐蚀和污染。如果采用人工对这些高杆类建筑进行检测和维护是十分麻烦的,而且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可以代替人力的爬杆机器人,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然而,传统爬杆机器人都是基于硬质或刚性材料的刚性运动副连接,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用于拉索检测维护工业机器人,虽然其负载能力很强,能很好地完成大桥拉索的检测、涂装、维护等功能,其技术方案公布在专利号为99252056.8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上述传统爬杆机器人均存在着如下技术问题:1.灵活性低,对于未知环境适应能力低,不能任意改变尺寸和大小,在特定环境中应用时需要提供障碍物形状尺寸等先验环境信息。另外,大多采用凸轮机构夹紧,由于凸轮机构的不可伸缩性,一个爬行器只能爬行特定直径的等直径的杆件。这个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约束,频繁的重新设计和更换设备其设计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2.只能实现单一的管内或是管外爬升,处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时必须重新设计和制造,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3.高杆类建筑,由于生产、加工或后期使用等原因,在日后的使用中产生了形变或是弯曲,具有一定的弯曲度。上述传统刚性爬杆机器人无法实现弯管的攀爬。4.对于专利99252056.8来讲,拉索检测维护机器人的爬升装置结构外形较大;整机采用有缆供电,其连接电缆的长度必须大于机器人所爬升的大桥拉索的长度,高空作业时受风力影响较明显。另外,该机器人没有设计相关的下降装置,当作业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是采用连接在机器人上的钢丝绳,从几十甚至几百米的高空用人力拖拽回收机器人。5.传统刚性爬杆机器人自身重量较大,且夹紧机构是滚轮,在意外故障断电情况下在重力下自行下降,在落地时往往速度过大,很容易造成机器人整个损坏。6.在爬升的过程中,目前要实现变直径杆的爬行则只能依靠气动蠕行式爬行器来解决,运行相对缓慢,摩擦力过大情况下难以进行爬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该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采用软体材料构建,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适用于杆状物管内或管外的爬升,另外,还能攀爬一定程度的弯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包括软体机器人本体、电磁夹紧装置、驱动控制系统和遥控设备。软体机器人本体为设置有开口的环形,具有两个开口端面,且软体机器人本体的截面为圆形。软体机器人本体的中心环线处设置有中心容纳空腔,位于中心容纳空腔外侧的软体机器人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密闭气腔,每个密闭气腔内均设置有一根气管。软体机器人本体具有三个材料层,若干个密闭气腔所在的材料层为中间层,位于中间层外侧的材料层为变形层,位于中间层内侧的材料层为约束层;变形层、中间层和约束层的刚度逐渐递增。电磁夹紧装置包括电磁铁A和电磁铁B,电磁铁A和电磁铁B分别设置在软体机器人本体的两个开口端面上。驱动控制系统设置在中心容纳空腔内,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充气控制阀、气泵、微型控制器和便携电源;充气控制阀的一端与密闭气腔内的每根气管相连接,充气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泵相连接;气泵和便携电源分别与微型控制器相连接;便携电源用于向电磁铁A和电磁铁B供电。遥控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组件与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微型控制器实现无线连接。每根气管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气孔。变形层、中间层和约束层的刚度通过填充不同硬度颗粒的方法进行调节实现。相邻两个密闭气腔之间的中间层形成一块肋板,每块肋板内均嵌入有布状织物结构,所有布状织物结构均沿软体机器人本体的截面圆的径向布置。变形层的外部涂覆有防刺破保护层。每个密闭气腔的形状均为圆形、扇形、弧形、半圆形或扇形中的一种。中心容纳空腔的截面为圆形,每个密闭气腔的形状均为扇形。驱动控制系统还包括驱动系统控制板,充气控制阀、气泵、微型控制器和便携电源均设置在驱动系统控制板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整个机器人都采用软体材料构成,一方面从根本上克服了刚性材料大而笨重的缺点,采用无缆式驱动,无需连接很长笨重的电缆。另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刚性材料灵活度欠缺的局限性。本申请的软体爬杆机器人具有充分的柔顺性、适应性或无限自由度,对压力有很小的阻抗,能通过柔顺变形的方式与障碍物相容,从而具有前所未有的适应性,灵敏度和敏捷性,能够完全弯曲或者高曲率扭曲,能在有限的空间内灵活使用,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具体表现形式为:a.能够翻越多种障碍,如具有些崎岖不平的管面、比较狭窄的空间、以及表面带螺旋线或压凹坑的拉索。b.能够攀爬一定程度的弯管,而以往的刚性爬杆机器人只能在直杆上爬行。(2)能够通过自身变形产生动力进行运动,和传统的硬性材料爬杆机器人相比可以拥有大量的自由度。软体机器人是由可承受大应变的软体材料组成,具有分布式连续变形能力,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应用前景广泛。它可以通过不同构型,使末端执行器到达三维工作空间的任意一点。(3)软体爬杆机器人能通过柔顺变形的方式与障碍物相容,因而能够大幅度降低接触力,从而使软体机器人方便搬运柔软或易碎的物品。采用适当的方式操纵对象改变形状来适应环境,适应凹凸不平的表面。(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适应多种直径的杆,通过简单的更换电磁夹紧装置即可以实现管内和管外爬升的灵活切换,无需重新设计、制造。(5)反向充气即可以实现机器人的下降回收工作,无需在结束后从几十米或是几百米高中人力拉回。(6)另外,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自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时滑落运动,摩擦力较大,落地速度可以得到控制。当在出现故障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行下降回收。而且由于机器人自身由软体弹性材料可塑性和空腔结构设计,在落地时对整个机器人内部装置形成一定缓冲和保护作用。(7)整个机器人的设计很简单,工作原理简明易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做到原料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8)通过对密闭气腔充气即可实现爬升,这是一种清洁低价易于实现的驱动方式,并且在使用过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另外,采用气动滚动式爬升,摩擦力对整个机构爬升影响会小得多。(9)在高空作业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本身圆环流线型设计,受风力影响较小,夹紧装置的存在也可以风力等外界因素影响变得微乎其微。通过自身控制可以实现爬升和下降,总之,本专利技术采用能够实现沿着杆状物的爬升操作,突破了以往软体机器人只进行仿生运动的局限,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运动机制。并且交替式对软管充气进行爬升这种爬升原理也是一种很好的开拓。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软体机器人本体在密闭气腔未充气变形前的截面图。图3显示了软体机器人本体在其中一个密闭气腔充气后变形时的截面图。图4显示了将软体机器人本体拉伸成圆柱体后,沿圆柱体中轴线的剖面视图。图5显示了遥控设备的结构框图。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在爬杆管外爬升的示意图。图7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在爬杆管内爬升的示意图。图8显示了软体机器人本体中三个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显示了密闭气腔的不同形状示意图。图10显示了单个密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体机器人本体、电磁夹紧装置、驱动控制系统和遥控设备;软体机器人本体为设置有开口的环形,具有两个开口端面,且软体机器人本体的截面为圆形;软体机器人本体的中心环线处设置有中心容纳空腔,位于中心容纳空腔外侧的软体机器人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密闭气腔,每个密闭气腔内均设置有一根气管;软体机器人本体具有三个材料层,若干个密闭气腔所在的材料层为中间层,位于中间层外侧的材料层为变形层,位于中间层内侧的材料层为约束层;变形层、中间层和约束层的刚度逐渐递增;电磁夹紧装置包括电磁铁A和电磁铁B,电磁铁A和电磁铁B分别设置在软体机器人本体的两个开口端面上;驱动控制系统设置在中心容纳空腔内,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充气控制阀、气泵、微型控制器和便携电源;充气控制阀的一端与密闭气腔内的每根气管相连接,充气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泵相连接;气泵和便携电源分别与微型控制器相连接;便携电源用于向电磁铁A和电磁铁B供电;遥控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组件与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微型控制器实现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软体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体机器人本体、电磁夹紧装置、驱动控制系统和遥控设备;软体机器人本体为设置有开口的环形,具有两个开口端面,且软体机器人本体的截面为圆形;软体机器人本体的中心环线处设置有中心容纳空腔,位于中心容纳空腔外侧的软体机器人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密闭气腔,每个密闭气腔内均设置有一根气管;软体机器人本体具有三个材料层,若干个密闭气腔所在的材料层为中间层,位于中间层外侧的材料层为变形层,位于中间层内侧的材料层为约束层;变形层、中间层和约束层的刚度逐渐递增;电磁夹紧装置包括电磁铁A和电磁铁B,电磁铁A和电磁铁B分别设置在软体机器人本体的两个开口端面上;驱动控制系统设置在中心容纳空腔内,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充气控制阀、气泵、微型控制器和便携电源;充气控制阀的一端与密闭气腔内的每根气管相连接,充气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泵相连接;气泵和便携电源分别与微型控制器相连接;便携电源用于向电磁铁A和电磁铁B供电;遥控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组件与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微型控制器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丰羽杨裕栋蒋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