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立夫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511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包括:抓捕丝套、抓捕丝套管、抓捕丝延长段、抓捕辅助球囊和球囊输送导管;抓捕辅助球囊置于抓捕丝套的三维网状空间之内;抓捕丝套的前部固定于抓捕辅助球囊的前部,抓捕丝套的后部连接有置于抓捕丝套管内的抓捕丝延长段;抓捕辅助球囊穿设在球囊输送导管上,球囊输送导管内设有用于向抓捕辅助球囊注入不透X射线造影剂的球囊压力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注有造影剂的抓捕辅助球囊,根据造影剂的外流来确定逆向导丝进入血管真腔;通过推送抓捕丝套接近管腔内壁形成抓捕丝套和抓捕辅助球囊间隙,便于抓捕较小直径血管内的条状尤其是医源性异物。

Endovascular arres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dovascular catch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arrest, arrest wire wire sleeve casing, wire extension, arrest arrest and balloon assisted balloon catheter balloon assisted in the arrest; arrest with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of silk; arrest wire sleeve is fixed at the front in front of the balloon assisted arrest, arresting wire sets the cat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re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of the arrest of wire extension; arrest assisted balloon penetrated balloon delivery catheter, balloon delivery catheter installed in injection to capture through balloon assisted balloon pressure cavity X ray contrast agent.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alloon assisted arrest of contrast agent, according to the outflow of contrast agent to determine the reverse vascular guidewire into the true lumen; push through arresting wire sets close to the vessel wall formation arrest wire sets and arrest balloon assisted clearance, easy to catch smaller diameter of intravascular strip especially iatrogenic foreign bod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介入耗材
,尤其涉及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狭窄、闭塞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针对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狭窄和闭塞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技术是通过血管内介入器材开通闭塞血管植入支架重建血流通路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相当一部分血管病变为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低、介入并发症、再狭窄和再闭塞发生率高,被称为血管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以冠状动脉为例,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常规正向开通的成功率约47%-80%。随着手术器械和导丝通过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是通过闭塞血管侧支循环的逆向导丝技术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在一些介入中心的成功率可达到85%-90%,而提高CTO开通率的主要进步之一是侧支循环逆向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控制逆向导丝进入内膜下,球囊通过前向导丝进入内膜下进行扩张使病变部出现空隙,随后逆向导丝进入与近端真腔相连通的空隙的技术,即反向前向导丝内膜下寻径(controlledretrograteandantegradesubintimaltracking,CART)技术,由于该技术无需经侧支循环送球囊导管,是目前处理复杂闭塞病变的主要方法。通过反向CART技术在逆向导丝进入近端真腔,之后建立正向介入治疗轨道的主要方法:一通过抓捕技术将300cm逆向长导丝拉出体外;第二是用抓捕器将逆向常规长度导丝头端“捕获”并拖曳至指引导管并推送逆向微导管逆行进入指引导管,随后换入前向导丝进入微导管完成介入治疗。目前临床通过捕获逆向导丝在正向指引导管内建立导丝轨道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一是逆向导丝穿刺进入正向血管远端真腔有一定的难度,导丝很容易进一步扩大内膜下夹层腔隙;二是抓捕进入正向真腔远端的逆向导丝的困难,由于导丝难以进入抓捕器圈套,常常需要将导丝、微导管和抓捕器送至主动脉弓部进行操作;三、由于当前X射线二维图像下的局限性,分辨突破血管组织的逆向导丝是在血管真腔还是扩大的夹层内比较困难,需要反复在不同体位X射线投照角度下操作和确认导丝是否进入抓捕器圈套。这些困难操作不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和医生的X射线辐射剂量,也增加了如夹层扩大、边支血管闭塞、血管破裂等相应介入操作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临床实际操作中需要一种便于逆向导丝穿刺、易于确认与逆向导丝之间关系的抓捕装置。另外,目前临床血管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导丝、导管、支架等器材断裂和脱载可能,或者患者外伤后血管内异物,这时需要用抓捕导管、导丝进行回收。现有的血管内抓捕器是通过一个捕获导丝与套管配合,在冠状动脉及颈动脉这一级分支动脉管腔内网篮或抓捕导丝很难张开形成的“捕捉空间”使异物残端进入其网篮结构,多数情况下是人为使血管内异物进入主动脉或髂动脉这样管腔比较大的空间操作完成。常常需要两个操作者配合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才能完成其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包括:抓捕丝套、抓捕丝套管、抓捕丝延长段、抓捕辅助球囊和球囊输送导管;所述抓捕丝套是由至少两根螺旋形的抓捕丝且所述抓捕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置于所述抓捕丝套的三维网状空间之内;所述抓捕丝套的前部固定于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的前部,所述抓捕丝套的后部连接有置于抓捕丝套管内的抓捕丝延长段;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穿设在所述球囊输送导管上,所述球囊输送导管内设有用于向所述抓捕辅助球囊注入不透X射线造影剂的球囊压力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捕丝为金属、合金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丝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捕丝为预塑性处理的记忆合金丝。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捕丝呈螺旋形相互对应的围绕所述抓捕辅助球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捕丝延长段的前部与所述抓捕丝套的后部焊接固定,且所述抓捕丝延长段为钢或其它金属、合金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丝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捕丝延长段的后部设有拉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捕丝套管为金属、合金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所述抓捕丝套管的两端为喇叭口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囊输送导管的后部设有针座和导管加强件,所述球囊输送导管的体部开设有快速交换导丝出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捕丝套和抓捕辅助球囊的前部设有不透X射线的显影标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在逆向CART技术处理慢性闭塞血管病变时,抓捕装置的抓捕辅助球囊被不透X射线造影剂充盈后可为逆向导丝提供方位参照,导丝进入抓捕辅助球囊内的压力便于操作者调整穿刺方向,逆向导丝穿入抓捕辅助球囊后的球囊压力、造影剂分布变化帮助操作者确认导丝进入真腔,避免在不能判别导丝头端真实位置的情况下盲目操作;该抓捕装置可经循导丝送至直径较小的血管远端,通过推送抓捕丝套接近管腔内壁形成抓捕丝套和抓捕辅助球囊间隙,便于抓捕较小直径血管内的条状尤其是医源性异物;该抓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抓捕性能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血管腔内抓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血管腔内抓捕装置的体部及后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血管腔内抓捕装置的抓捕辅助球囊扩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在较小血管腔内张开抓捕丝套应用的示意图。图中:101、抓捕丝套;102、抓捕丝套管;103、抓捕丝延长段;104、抓捕辅助球囊;105、球囊输送导管;106、球囊压力腔;107、球囊快速交换导丝腔;108、拉环;109、快速交换导丝出口;110、针座;111、导管加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指相应物体轮廓的内和外;“远、近”则是某部件相对于另一部件的远近位置,对介入器材而言如未指明具体参照物则沿以器材所在血管末梢为最“远”,以向介入器材体外延伸部方向的距离定义“近”;“头、尾”是指介入器材相对于所进入血管末梢方向的相对位置,“头”部指靠近血管末梢,“尾”部远离血管末梢;“前、后”则通常是以支架及相关部件沿血管的植入方向为基础定义的,即,相应部件向前进入血管,向后退出血管;在本技术中远端、头端和前部指的是同一位置,近端、尾端和后部指的是同一位置这些方位词只用于说明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确定导丝是否进入抓捕器的问题,亦有助于导丝穿刺内膜进入血管真腔,同时有利于在2-7mm直径的血管腔内操作以捕捉血管内异物。下面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捕丝套、抓捕丝套管、抓捕丝延长段、抓捕辅助球囊和球囊输送导管;所述抓捕丝套是由至少两根螺旋形的抓捕丝且所述抓捕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置于所述抓捕丝套的三维网状空间之内;所述抓捕丝套的前部固定于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的前部,所述抓捕丝套的后部连接有置于抓捕丝套管内的抓捕丝延长段;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穿设在所述球囊输送导管上,所述球囊输送导管内设有用于向所述抓捕辅助球囊注入不透X射线造影剂的球囊压力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捕丝套、抓捕丝套管、抓捕丝延长段、抓捕辅助球囊和球囊输送导管;所述抓捕丝套是由至少两根螺旋形的抓捕丝且所述抓捕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置于所述抓捕丝套的三维网状空间之内;所述抓捕丝套的前部固定于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的前部,所述抓捕丝套的后部连接有置于抓捕丝套管内的抓捕丝延长段;所述抓捕辅助球囊穿设在所述球囊输送导管上,所述球囊输送导管内设有用于向所述抓捕辅助球囊注入不透X射线造影剂的球囊压力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捕丝为金属、合金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丝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捕丝为预塑性处理的记忆合金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腔内抓捕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立夫
申请(专利权)人:苗立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