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及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4855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及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该微胶囊化方法包括:将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作为微胶囊芯材,采用第一包埋壁材对微胶囊芯材进行第一次包埋,得到第一包埋物,采用第二包埋壁材对第一包埋物进行第二次包埋,得到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第一包埋壁材包括乳清蛋白溶液和阿拉伯胶溶液。第二包埋壁材包括麦芽环糊精溶液和海藻糖溶液。该微胶囊化方法简单、易操作,易掌控,可解决红豆杉酵素中活性物质在加工过程中活性降低的情况,有效延长红豆杉酵素的货架期。由此得到的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成本低、品质高,其所含的活性物质活力和稳定性均较高,且便于运输和保藏。

Chinese cabbage enzyme micro capsule product and microcapsule method of Taxus chinensis enzy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nzyme microcapsule product of Taxus chinensis and a microcapsule method of the enzyme of Taxus chinensis,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food processing. Including the microencapsulation methods: enzyme containing Taxus material as microcapsule core, by first embedding wall material of the microcapsule core material for the first time embedding, first embedding, using second coating material on the first embedded second embedding, get yew micro enzyme capsule products. The first package consists of whey protein solution and Arabia gum solution. Second packets of wall material, including malt dextrin solution and trehalose solution. The microcapsule method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 and easy to control,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ctivity of the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enzyme of Taxus chinensis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and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shelf life of the enzyme of the Taxus chinensis. The enzyme microcapsule products obtained from the invention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nd high quality,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active substances contained in them,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preser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及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及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
技术介绍
红豆杉,又紫衫,是一种红豆杉属植物。该类植物具有喜荫、耐旱以及抗寒的特点,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乐昌、陕西、湖北、安徽西部等地区。红豆杉在食品上的应用主要是其所含的活性物质紫杉醇。紫杉醇最早是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同时对肺癌、食道癌也有着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有明显抑制。红豆杉酵素,一般是以红豆杉等复合果蔬为原料,经纯种或复合菌种发酵后,再经过滤、浓缩、混合等后处理工艺,而获得的红豆杉果蔬发酵类产品,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紫杉醇。但紫杉醇难溶于水,且高温下加工容易失去活性。鉴于此,红豆杉酵素产品需要一种技术,来保护红豆杉酵素产品中的紫杉醇活性成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此方法采用二次包埋技术,过程简单,易操作,易掌控。能有效解决红豆杉酵素中活性物质在加工过程中活性降低的情况,延长红豆杉酵素的货架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其由上述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制备而得。该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成本低、品质高,其所含的活性物质活力和稳定性均较高,且便于运输和保藏。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作为微胶囊芯材,采用第一包埋壁材对微胶囊芯材进行第一次包埋,得到第一包埋物,采用第二包埋壁材对第一包埋物进行第二次包埋,得到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第一包埋壁材包括乳清蛋白溶液和阿拉伯胶溶液;第二包埋壁材包括麦芽环糊精溶液和海藻糖溶液。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而得的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该产品包括第一包埋层和第二包埋层,第一包埋层由第一包埋壁材对微胶囊芯材包埋形成,第二包埋层由第二包埋壁材对第一包埋层包埋形成。其中,微胶囊芯材为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第一包埋壁材包括乳清蛋白溶液和阿拉伯胶溶液;第二包埋壁材包括麦芽环糊精溶液和海藻糖溶液。该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保持时间较久,且无需低温冷藏。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对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分别进行两次包埋,可避免红豆杉酵素中的活性成分紫杉醇在加热、浓缩、杀菌和贮藏过程中活性降低。第一包埋壁材中的乳清蛋白溶液易于消化吸收,而且还具有高生物价、高消化率、高蛋白质功效等特点,可增加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的营养价值,且适于绝大多数人群食用。第一包埋壁材中的阿拉伯胶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和成膜性,可延长微胶囊产品的风味品质并防止其氧化。其不仅可配合乳清蛋白提高第一包埋壁材对微胶囊芯材的包埋效果,此外,由于阿拉伯胶基本不产生热量,作为一种良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还能提高微胶囊化产品的安全性和对人体的健康性。对第一包埋物进行第二次包埋,可进一步提高包埋效果,同时维持红豆杉酵素中紫杉醇的活力及稳定性。第二包埋壁材中的麦芽环糊精成膜性能较好,不仅能防止微胶囊化产品变形,又能改善其外观。海藻糖在人体内易被分解成葡萄糖,具有较好口感的甜味,与其它糖类相比,海藻糖能避免进食者血糖波动较大,从而在解决红豆杉酵素中部分成分所具有的较浓苦味的同时,还能不对使进食者的身体造成负担。因此,通过对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处理,能有效解决红豆杉酵素中活性物质在加工过程中活性降低的情况,延长红豆杉酵素的货架期。并且上述微胶囊化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易掌控。此外,由上述微胶囊化方法制备而得的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成本低、品质高,其所含的活性物质活力和稳定性均较高,且便于运输和保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及其微胶囊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为了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保持红豆杉酵素中有效成分的活性,优选对红豆杉酵素进行了微胶囊化处理。微胶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也即是一种储存固体、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使被包裹物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出来。其原理是将某一目的物(芯材)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材)完全包覆起来,而对目的物原有的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将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作为微胶囊芯材,因红豆杉酵素中的紫杉醇作为活性成分易在高温下失活,故本实施例中优选对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进行两次包埋,以最大限度同时保护紫杉醇的活性。本实施例中的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例如可以是纯红豆杉的发酵产物,也可以是以红豆杉为主要原料或次要原料,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水果、蔬菜、菌菇或植物根茎叶果实等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再经微生物发酵后得到的产物。为了使包埋效果较佳,本实施例中优选使微胶囊芯材占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重量的35-65%。本实施例中的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包埋层和第二包埋层。具体地,采用第一包埋壁材对微胶囊芯材进行第一次包埋,形成第一包埋层,并得到第一包埋物。例如可将第一包埋壁材与微胶囊芯材混合后静置,得到第一包埋物。其中,第一包埋壁材例如可以包括乳清蛋白溶液和阿拉伯胶溶液。乳清蛋白是从牛奶中提取的蛋白质,其纯度和吸收率均较高,氨基酸组成也十分合理,不但易于消化吸收,而且还具有高生物价、高消化率、高蛋白质功效等特点。其所含的β-乳球蛋白中支链氨基酸含量极高,对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减少蛋白质分解起着重要作用,适于节食者食用;其所含的α-乳白蛋白是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的极好来源,也是唯一能与金属元素和钙元素结合的乳清蛋白成分;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活性,能完整地进入近端小肠,起到保护小肠粘膜的功能;乳铁蛋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消灭或抑制细菌,促进人体正常细胞生长。承上,乳清蛋白适于绝大多数人群食用,故本实施例将其作为第一包埋壁材的成分之一,不仅可扩大红豆杉微胶囊产品的适用范围,而且还提高了红豆杉微胶囊产品的营养价值。此外,乳清蛋白作为第一包埋壁材的成分之一,可使微胶囊产品具有较高的缓冲能力,尤其是在pH大于4.5及接近中性pH值的条件下,其缓冲能力随着乳清蛋白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作为可选地,第一包埋壁材中的乳清蛋白溶液所含的乳清蛋白的含量可控制在与微胶囊芯材重量比为5-15:100的范围内。制备过程中,上述乳清蛋白溶液可通过将乳清蛋白溶于50-70℃的水中得到。阿拉伯胶,是从阿拉伯胶树和塞伊耳相思树中提取出的植物汁液制成的天然树胶,为一种复杂的糖蛋白与多糖混合物。组成阿拉伯胶的单体结构包括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与葡萄糖醛酸等物质。通常情况下,阿拉伯胶在水溶液中可溶解为浓厚无味的粘稠剂。其次,阿拉伯胶还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和成膜性,可延长微胶囊产品的风味品质并防止其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作为微胶囊芯材,采用第一包埋壁材对所述微胶囊芯材进行第一次包埋,得到第一包埋物,采用第二包埋壁材对所述第一包埋物进行第二次包埋,得到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所述第一包埋壁材包括乳清蛋白溶液和阿拉伯胶溶液;所述第二包埋壁材包括麦芽环糊精溶液和海藻糖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红豆杉酵素的物质作为微胶囊芯材,采用第一包埋壁材对所述微胶囊芯材进行第一次包埋,得到第一包埋物,采用第二包埋壁材对所述第一包埋物进行第二次包埋,得到红豆杉酵素微胶囊化产品;所述第一包埋壁材包括乳清蛋白溶液和阿拉伯胶溶液;所述第二包埋壁材包括麦芽环糊精溶液和海藻糖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埋壁材还包括单甘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包埋包括:将所述乳清蛋白溶液、所述阿拉伯胶溶液和所述微胶囊芯材混合,得到预混合液,然后再按照重量比为100:0.6-1.2于所述预混合液中加入所述单甘酯,得到第一包埋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甘酯加入至所述预混合液中后,于3500-6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静置,得到所述第一包埋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豆杉酵素的微胶囊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埋壁材中的所述乳清蛋白溶液所含的乳清蛋白与所述微胶囊芯材的重量比为5-15:100。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青张良刘媛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食品发酵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