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47464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激光切穿硬板上的两条开盖线,所述开盖线为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S2、将铜箔、下层半固化片、硬板、上层半固化片和软板依次层叠在一起,并进行压合,形成压合体;S3、对压合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外层线路制作;S4、在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用铣刀对下层半固化片进行控深铣,控深铣切割线7的深度等于压合后的下层半固化片的厚度;S5、用激光切穿软板区两侧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从而使软板区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自然脱落。该方法可保证外层线路制作时软板区与干膜有良好的接触,也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及印制电路板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外层为非对称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通常采取软板区域上下的硬板部分预开窗制作,即在软板区的硬板上用铣刀预铣一条盲槽,优点是:操作简单,效率高;缺点是:做外层线路时,盲槽处的干膜压不实,容易引起功能性品质异常。为保证外层线路的软板处有支撑力,以便干膜与外层铜紧密的结合,预防线路开路的产生,现有技术采用将软板区的硬板部分在组合前掏空,组合时在掏空软板区放置与无胶区等大的填充物,这样做的优点是:制作外层线路时,干膜压不实得到改善,挠性板区平整;缺点:若无胶区开窗小的产品填充物无法精准的放入,且放置填充块以及区填充块时不便于手工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容易因人为漏失引起填充物遗漏,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既不用额外在软板区放置填充物,又能够保证软板区有足够的支撑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激光切穿硬板上的两条开盖线,所述开盖线为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S2、将铜箔、下层半固化片、硬板、上层半固化片和软板依次层叠在一起,并进行压合,形成压合体;S3、对压合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外层线路制作;S4、在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用铣刀对下层半固化片进行控深铣,控深铣切割线的深度等于压合后的下层半固化片的厚度;S5、用激光切穿软板区两侧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从而使软板区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自然脱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压合和外层线路制作之前,对刚性板进行预处理,只切穿刚性板的两条开盖线处(即软板区的其中两侧边),既容易控制开盖线处的切割精度,又能将软板区的内层刚性板预保留,使软板区背面有足够厚度的支撑物,以便制作外层线路时软板区与干膜有良好的接触;在外层线路制作完成后,可通过将软板区内的硬板的另外两侧边切穿,使软板区的硬板脱落,形成与软板区对应的开窗;整个过程不需再人为操作放置其他填充块,极大的简化了生产流程,防止因人为漏失导致的品质缺陷,极大的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可行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硬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压合后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表面处理后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控深铣后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取料后的软硬结合板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硬板;11、内层线路层;2、铜箔;3、下层半固化片;4、上层半固化片;41、上层半固化开窗;5、软板;51、软板绝缘层;52、软板线路层;6、开盖线;7、控深铣切割线;8、外层线路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压合前,先用激光切穿两条开盖线,外层线路制作完成后,再将软板区内的刚性板完全切除。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激光切穿硬板1上的两条开盖线6,所述开盖线6为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S2、将铜箔2、下层半固化片3、硬板1、上层半固化片4和软板5依次层叠在一起,并进行压合,形成压合体;S3、对压合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外层线路制作;S4、在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用铣刀对下层半固化片3进行控深铣,控深铣切割线7的深度等于压合后的下层半固化片3的厚度;S5、用激光切穿软板区两侧的硬板1和下层半固化片3,从而使软板区的硬板1和下层半固化片3自然脱落。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压合和外层线路制作之前,对刚性板进行预处理,只切穿刚性板的两条开盖线处(即软板区的其中两侧边),既容易控制开盖线处的切割精度,又能将软板区的内层刚性板预保留,使软板区背面有足够厚度的支撑物,以便制作外层线路时软板区与干膜有良好的接触;在外层线路制作完成后,可通过将软板区内的硬板的另外两侧边切穿,使软板区的硬板脱落,形成与软板区对应的开窗;整个过程不需再人为操作放置其他填充块,极大的简化了生产流程,防止因人为漏失导致的品质缺陷,极大的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可行性。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的上层半固化片4上设有与软板区相对应的开窗。由上述描述可知,在软板区的上方不设置半固化片,可简化后续的铣切过程,容易露出软板部分。进一步的,步骤S2在压合之前还包括:用铆钉将铜箔2、下层半固化片3、硬板1、上层半固化片4和软板5定位组合。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压合之前先将各层材料定位柱,可保证各层材料在压合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确保压合的精度。进一步的,步骤S3还包括:对压合体进行钻孔、电镀铜、阻焊、和字符等工序的处理。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软板区的两侧均与开盖线6相垂直。进一步的,步骤S2之前还包括:对刚性板做靶冲、棕化处理。由上述描述可知,棕化处理可提升多层线路板在压合时铜箔和环氧树脂之间的接合力。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激光切穿硬板1上的两条开盖线6,所述开盖线6为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软板区一般为矩形,开盖线6为软板区的其中两个侧边。因为开盖线6处的切割精度要求较高,可在压合、外部线路制作等工序之前,先用激光切穿硬板1上的两条开盖线6,由于是仅对刚性板进行预切割,精度容易控制。切穿开盖线6后,软板区的刚性板依然保留在刚性板上。S2、将铜箔2、下层半固化片3、硬板1、上层半固化片4和软板5依次层叠在一起,并进行压合,形成压合体;S3、对压合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外层线路制作;由于软板区的内层刚性板依然保留在软板区内,故压合体的软板区内部不是中空的结构,在后续各个工序中,可按照常规的硬板制作流程处理压合体,外层线路制作时,干膜与软板5能够紧密贴合。S4、在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用铣刀对下层半固化片3进行控深铣,控深铣切割线7的深度等于压合后的下层半固化片3的厚度;S5、用激光切穿软板区两侧的硬板1和下层半固化片3,从而使软板区的硬板1和下层半固化片3自然脱落。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为: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准备,对双面硬板1进行钻孔、电镀铜、内层线路制作等流程处理,使双面硬板1的上下两面均有内层线路层11,如图2所示。S2、在硬板1上确定两条开盖线6的位置,即软板区和硬板区前后交接的位置,并用激光切穿硬板1上的两条开盖线6,如图2所示。S3、对S2中的硬板1进行靶冲、棕化处理。S4、将铜箔2、下层半固化片3、硬板1、上层半固化片4和软板5按次序由下往上叠合在一起,并用铆钉定位组合。其中,所述上层半固化片4上设有与软板区相对应的上层半固化片开窗41;所述软板5包括软板绝缘层51和软板线路层52。S5、将组合后的铜箔2、下层半固化片3、硬板1、上层半固化片4和软板5进行压合,形成刚性电路板,如图3所示。S6、按刚性电路板的制作流程完成钻孔、电镀铜、外层线路制作、阻焊、表面处理和字符等工序,并形成外层线路保护层8。如图4所示,表面处理后,软板区下层的铜箔2已被蚀刻掉,软板区内的多余物料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激光切穿硬板上的两条开盖线,所述开盖线为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S2、将铜箔、下层半固化片、硬板、上层半固化片和软板依次层叠在一起,并进行压合,形成压合体;S3、对压合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外层线路制作;S4、在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用铣刀对下层半固化片进行控深铣,控深铣切割线的深度等于压合后的下层半固化片的厚度;S5、用激光切穿软板区两侧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从而使软板区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自然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激光切穿硬板上的两条开盖线,所述开盖线为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S2、将铜箔、下层半固化片、硬板、上层半固化片和软板依次层叠在一起,并进行压合,形成压合体;S3、对压合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外层线路制作;S4、在软板区和硬板区交接的位置,用铣刀对下层半固化片进行控深铣,控深铣切割线的深度等于压合后的下层半固化片的厚度;S5、用激光切穿软板区两侧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从而使软板区的硬板和下层半固化片自然脱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华孟佳
申请(专利权)人:台山市精诚达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