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57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8:06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子套设定位于一杆状轴体上,该杆状轴体沿水平方向横卧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杆状轴体的前端连设压缩机中螺杆的叶轮或者增速齿轮;杆状轴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冷媒流道,该冷媒流道的入口设于杆状轴体的尾端,该冷媒流道的出口具有多个,各出口开设于杆状轴体的侧壁,且位于转子的装设部位的前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由于对转子的冷却从是在转子的内部进行,因此冷却效果更好,效率更好,更由于其负压自吸式的设计,降低了对冷媒动力设备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大型制冷压缩机,具体涉及该制冷压缩机中的转子冷却结构,所述制冷压缩机包括螺杆式制冷压缩机以及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技术介绍
电机运行时会产生损耗,包括定子铁芯损耗,定子绕组损耗,转子铁芯损耗,转子铝损耗和机械损耗,这些损耗都转变成热能,使电机各部分的温度升高。电机中耐热最差的是绕组的绝缘材料,当电机温度不超过所用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时,绝缘材料的寿命较长,可达15~20年;反之,如果温度超过上述最高温度,则绝缘材料老化、变脆,并缩短电机寿命,严重情况下,绝缘材料将碳化、变质、失去绝缘性能,从而使电机烧毁。有数据表明:当温升每上升1℃,电机的寿命就会减少6年。影响电机温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电机本身损耗和外界的冷却条件,因此为使电机温升不超过设定值,必须从两个方面减少电机的温升:一是要使电机厂从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优化电机本体,使电机损耗减少到最小;二是要提高外界的冷却效果,使电机的温升限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中,提高外界的冷却效果的做法最常见的是将冷媒吹入电机中,带走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一端为吸气端,另一端为排气端,定子与转子间有气隙,该气隙构成一风道,制冷制从该风道中流过,达到冷却电机的目的。但该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尤其是对转子的冷却往往侧重于表面,而对转子内部无法冷却,因此对转子的冷却效果较差,难以满足电机正常的冷却需要。因此,如何提高现有电机的冷却效果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所述转子套设定位于一杆状轴体上,该杆状轴体沿水平方向横卧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所述转子位于杆状轴体的中部,且转子相对压缩机的电机定子转动设置;所述杆状轴体的前端连设压缩机中的叶轮或者增速齿轮;其中,所述杆状轴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冷媒流道,该冷媒流道的入口设于杆状轴体的尾端,该冷媒流道的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出口开设于杆状轴体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转子的装设部位的前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冷媒流道的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出口开设于杆状轴体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转子的装设部位的前部。构成当转子高速旋转时,冷媒流道各出口中的冷媒可借由离心力的作用甩出各所述出口,进而使得冷媒流道的内部产生负压,得以使冷媒流道的入口自动将冷媒吸入冷媒流道中,进而节省了用于提供高压冷媒的动力和设备,不仅简化了结构,更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2.上述方案中,各所述出口沿杆状轴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借此设计,可以提高离心力对冷媒流出的作用,使得冷媒流道内部产生的负压稳定且有效,进而保证转子冷却的可靠性。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转子套设定位于一杆状轴体上,杆状轴体的前端连设压缩机中螺杆的叶轮或者增速齿轮;杆状轴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冷媒流道,该冷媒流道的入口设于杆状轴体的尾端,该冷媒流道的出口具有多个,各出口开设于杆状轴体的侧壁,且位于转子的装设部位的前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由于对转子的冷却从是在转子的内部进行,因此冷却效果更好,效率更好,更由于其负压自吸式的设计,降低了对冷媒动力设备的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杆状轴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转子结合杆状轴体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转子;2.杆状轴体;3.冷媒流道;4.入口;5.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所述转子1套设定位于一杆状轴体2上,该杆状轴体2沿水平方向横卧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所述转子1位于杆状轴体2的中部,且转子1相对压缩机的电机定子(图中未绘出)转动设置;所述杆状轴体2的前端连设压缩机中的叶轮或者增速齿轮;其中,所述杆状轴体2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冷媒流道3,该冷媒流道3的入口4设于杆状轴体2的尾端,该冷媒流道3的出口5具有多个,各所述出口5开设于杆状轴体2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转子1的装设部位的前部。构成当杆状轴体2高速旋转时,冷媒流道3各出口5中的冷媒可借由离心力的作用甩出各所述出口5,进而使得冷媒流道3的内部产生负压,得以使冷媒流道3的入口4自动将冷媒吸入冷媒流道中,进而节省了用于提供高压冷媒的动力和设备,不仅简化了结构,更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其中,各所述出口5沿杆状轴体2的周向均匀分布。借此设计,可以提高离心力对冷媒流出的作用,使得冷媒流道3内部产生的负压稳定且有效,进而保证转子1冷却的可靠性。本技术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转子套设定位于一杆状轴体上,杆状轴体的前端连设压缩机中螺杆的叶轮或者增速齿轮;杆状轴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冷媒流道,该冷媒流道的入口设于杆状轴体的尾端,该冷媒流道的出口具有多个,各出口开设于杆状轴体的侧壁,且位于转子的装设部位的前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由于对转子的冷却从是在转子的内部进行,因此冷却效果更好,效率更好,更由于其负压自吸式的设计,降低了对冷媒动力设备的要求。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套设定位于一杆状轴体上,该杆状轴体沿水平方向横卧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所述转子位于杆状轴体的中部,且转子相对压缩机的电机定子转动设置;所述杆状轴体的前端连设压缩机中的叶轮或者增速齿轮;其中,所述杆状轴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冷媒流道,该冷媒流道的入口设于杆状轴体的尾端,该冷媒流道的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出口开设于杆状轴体的侧壁,且位于所述转子的装设部位的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套设定位于一杆状轴体上,该杆状轴体沿水平方向横卧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所述转子位于杆状轴体的中部,且转子相对压缩机的电机定子转动设置;所述杆状轴体的前端连设压缩机中的叶轮或者增速齿轮;其中,所述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矢竹悟张媛媛李金寿严斌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