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98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及汽车,其中该减振器固定支架包括:减振器销,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且第二段的横截面积与第四段的横截面积相同,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段的横截面积,第三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定位部件,其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定位部件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减振器销上第二段与第三段的交界处;支架本体,罩设于第四段的外表面,支架本体与第三段抵接,且支架本体分别与第四段和车架横梁固定连接;其中,减振器吊耳内的衬套套设于第二段的上,且衬套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使减振器抵抗较大的侧向载荷。

Vibration absorber fixed support and automobil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hock absorber bracket and the fixing bracket of automobile, the vibration damper comprises: shock absorber pin comprises a first section, second section, third section and fourth section of the same cross section and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the fourth section of the transverse cros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less than second of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ird more than second section area; positioning component,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the positioning member through the junction of the first through hole is sheathed on the damper pin on the second section and the third section; a bracket body, the outer surfac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fourth the support body and the third segment abutment, and the bracket body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section and the beam of the frame; the shock absorber lug in the bushing is sleeved on the second section, and the axis and horizontal bushing Parallel surfa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shock absorber from resisting larger lateral loa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上,减振器上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减振器上端到车架。一般传统减振器上固定支架为开口型支架,焊接在车架纵梁上。由于减振器上端衬套被限制在开口里,导致减振器在承受侧向载荷时,衬套沿减振器轴线的扭角变小,通过衬套变形抵消的侧向载荷较小,容易造成后减振器上端衬套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及汽车,能使减振器抵抗较大的侧向载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包括:减振器销,减振器销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且第二段的横截面积与第四段的横截面积相同,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段的横截面积,第三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定位部件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减振器销上第二段与第三段的交界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罩设于第四段的外表面,支架本体与第三段抵接,且支架本体分别与第四段和车架横梁固定连接;其中,减振器吊耳内的衬套套设于第二段的上,且衬套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可选的,减振器固定支架还包括一紧固部件,紧固部件与设置于第一段上的螺纹螺接,且紧固部件与衬套的一端抵接,衬套的另一端与定位部件抵接。可选的,支架本体包括:依次连接呈U形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其中,第二连接部罩设于第四段的外表面,且第二连接部与第四段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均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部与第三段抵接。可选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呈圆弧形,且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的直径与车架横梁的直径相同,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焊接于车架横梁的外表面。可选的,第三连接部的第三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三连接部上与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呈圆弧形,且第三连接部的第四端的直径与车架横梁的直径相同,第三连接部的第四端焊接于车架横梁的外表面。可选的,减振器固定支架还包括多个补强板,补强板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且补强板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连接。可选的,补强板上设有第二通孔。可选的,第一连接部与减振器防尘罩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可选的,第三连接部与减振器防尘罩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减振器固定支架。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与减振器销的第四段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同时减振器吊耳内的衬套套设于减振器销的第二段上,且衬套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实现减振器吊耳及衬套轴线方向的布置,进而使得减振器能抵抗较大的侧向载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固定支架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固定支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固定支架与减振器、车架横梁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减振器销;101、第一段;102、第二段;103、第三段;104、第四段;2、定位部件;3、支架本体;301、第一连接部;302、第二连接部;303、第三连接部;4、减振器吊耳;5、衬套;6、紧固部件;7、车架横梁;8、补强板;801、第二通孔;9、减振器防尘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包括:减振器销1,减振器销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01、第二段102、第三段103以及第四段104,且第二段102的横截面积与第四段104的横截面积相同,第一段10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段102的横截面积,第三段103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段102的横截面积;定位部件2,定位部件2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定位部件2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减振器销1上第二段102与第三段103的交界处;支架本体3,支架本体3罩设于第四段104的外表面,支架本体3与第三段103抵接,且支架本体3分别与第四段104和车架横梁7固定连接。其中,减振器吊耳4内的衬套5套设于第二段102的上,且衬套5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衬套5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也可理解为衬套5的轴线与汽车的行驶方向所在的直线平行。作为一个优选的示例,上述定位部件2可以为一垫片,且该定位部件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减振器销1上第二段102与第三段103的交界处。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减振器固定支架还包括一紧固部件6,紧固部件6与设置于第一段101上的螺纹螺接,且紧固部件6与衬套5的一端抵接,衬套5的另一端与定位部件2抵接。即,相当于减振器吊耳4内的衬套5轴向压缩后的长度与减振器销1的第二段102的长度相同,进而防止衬套5在固定中产生轴向过度的变形。在此作为一个示例,上述紧固部件6可以包括一个垫片与一个紧固螺母,其中,该垫片与衬套5的一端抵接,紧固螺母紧贴该垫片、且与减振器销1的第一段101上的螺纹螺接。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架本体3包括:依次连接呈U形的第一连接部301、第二连接部302以及第三连接部303。其中,第二连接部302罩设于第四段104的外表面,且第二连接部302与第四段10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三连接部303均与车架横梁7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部302与第三段103抵接。其中该第三段103的作用主要用于定位支架本体3与定位部件2。作为一个优选的示例,上述第二连接部30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四段104固定连接,进而将支架本体3与减振器销1牢靠的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将减振器固定至车架上。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02连接,第一连接部301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呈圆弧形,且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二端的直径与车架横梁7的直径相同,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二端焊接于车架横梁7的外表面。类似的,上述第三连接部303的第三端与第二连接部302连接,第三连接部303上与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呈圆弧形,且第三连接部303的第四端的直径与车架横梁7的直径相同,第三连接部303的第四端焊接于车架横梁7的外表面。由此可见,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减振器吊耳4内的衬套5套设于减振器销1的第二段102上,同时,将与减振器销1的第四段104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3的第一连接部301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接部303的第四端焊接至车架横梁7的外表面,实现将减振器固定至车架上的目的。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为增强上述支架本体3的强度,上述减振器固定支架还包括多个补强板8。其中,补强板8位于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三连接部303之间,且补强板8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01和第三连接部303连接。作为一个示例,为便于将补强板8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三连接部303之间,上述补强板8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01和第三连接部303连接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销,所述减振器销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且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四段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部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减振器销上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的交界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罩设于所述第四段的外表面,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三段抵接,且所述支架本体分别与所述第四段和车架横梁固定连接;其中,减振器吊耳内的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二段的上,且所述衬套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销,所述减振器销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且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四段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部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减振器销上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的交界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罩设于所述第四段的外表面,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三段抵接,且所述支架本体分别与所述第四段和车架横梁固定连接;其中,减振器吊耳内的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二段的上,且所述衬套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固定支架还包括一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与设置于所述第一段上的螺纹螺接,且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衬套的一端抵接,所述衬套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部件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依次连接呈U形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罩设于所述第四段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所述车架横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川杨辰浩曹广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