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3153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稻田整理、稻田的消毒和施肥、水草的种植、投放螺蛳、苗种放养、水稻栽插和日常管理,大大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和产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Method for cultivating crayfish in paddy fie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a crayfish paddy fiel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orting, disinfection and paddy rice fertilization, grass planting, seed stocking, delivery snail, planting rice and daily management, greatly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and the yield of crayfish, with good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淡水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
技术介绍
小龙虾原名为克氏原鳌虾,原产北美州,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20世纪30年代又从日本传入我国。该虾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形成可供利用的天然种群。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种群量比较大,是我国小龙虾的主产区。小龙虾全身都是宝,其加工产品不仅可食用,而且还广泛用于医药、环保、食品、保健、农业及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目前,野生小龙虾供不应求,推广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目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养殖方法还存在产量不高,管理不规范,发病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整理:对田埂要进行改造,要求边埂高度达到0.8-1.0m,宽度达到60-80㎝,田埂基部应加宽到1.2-1.5m,田埂应夯实,坡比为1:2-1:3;在田块四周距田埂1m的内沿开挖3-5m宽、深1m右的环形养虾沟,田块的中间还需开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5-1.0m,深0.5m;用塑料网布在沿田埂四周建防逃墙,稻田设置有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应设置有防逃隔离物;(2)稻田的消毒和施肥:放苗前10-15天清沟消毒,用生石灰75-90kg/亩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向田沟中注水,深60-80cm,施复合肥50kg/亩,碳铵50kg/亩;(3)水草的种植: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30%-50%;(4)投放螺蛳:每亩投放活螺蛳50-100kg;(5)苗种放养:投放幼虾规格为250-600只/kg,投放密度为15000-20000只/亩,投放时间在插秧后;(6)水稻栽插:水稻田可在在5月底翻耕,6月中旬前后栽插稻苗,稻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稻苗栽插前2-3d使用1次植物源农药,增加田埂内侧养蟹沟两旁的栽插密度20-30%;(7)日常管理:饲料投喂:杂鱼、螺肉、蚌肉、蚯蚓、蚕蛹、动物内脏、玉米、小麦、糠饼,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3%-5%;水位调控:4-6月苗种放养初期,虾沟内保持在30-50cm;7月水稻反青前期,田面水深保持在3-5cm,8月水稻拨节后期,可将水位调至最大,水稻收割前2-5天再将水位逐步降浅直到田面露出为止;应坚持定期换水,5-6月每7-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10cm;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5cm;10月后每15-20d换1次,每次换水10cm;每隔15-20d,用生石灰10-15kg/亩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1次。稻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周边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早熟稻田。在步骤(1)稻田整理中,若稻田面积小于2亩,田间沟可开成“十”字形;若面积大于2亩且呈长方形的田块,田间沟可开成“井”形。在步骤(1)稻田整理中,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这样换水的时候可以全部流动起来。在步骤(2)稻田的消毒和施肥中,还可以追施农家肥,用量为1000-2000kg/亩,为种植的水草提供肥料。在步骤(5)苗种放养中,苗种在放养前要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消毒时间控制在5-10min,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在步骤(7)日常管理中,每半个月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和维生素,按照饲料总量的0.1-0.5%添加,可以提高小龙虾的品质的同时,减少水体的污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30%-50%,提高水中的含氧量,有利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同时种植水草和投放活螺蛳,可为小龙虾提供大量食物,水稻中的害虫可以为小龙虾提供活饵料,为水稻除害,还可以减少水稻的农药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稻田套养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整理:首先稻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周边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早熟稻田。对田埂要进行改造,要求边埂高度达到1.0m,宽度达到80㎝,田埂基部应加宽到1.5m,田埂应夯实,坡比为1:3;在田块四周距田埂1m的内沿开挖3m宽、深1m的环形养虾沟,田块的中间还需开“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5m,深0.5m;用塑料网布在沿田埂四周建防逃墙,稻田设置有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应设置有防逃隔离物;(2)稻田的消毒和施肥:放苗前10天清沟消毒,用生石灰90kg/亩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向田沟中注水,深60cm,施复合肥50kg/亩,碳铵50kg/亩;(3)水草的种植: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50%;(4)投放螺蛳:每亩投放活螺蛳100kg;(5)苗种放养:投放幼虾规格为500只/kg,投放密度为20000只/亩,投放时间在插秧后;放养前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消毒时间控制在5-10min;(6)水稻栽插:水稻田要求在5月底翻耕,6月中旬前栽插稻苗,稻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稻苗栽插前2-3d使用1次,增加田埂内侧养蟹沟两旁的栽插密度20-30%;(7)日常管理:饲料投喂:杂鱼、螺肉、蚌肉、蚯蚓、蚕蛹、动物内脏、玉米、小麦、糠饼,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5%;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和维生素按照饲料总量的0.1%添加。水位调控:4-6月苗种放养初期,虾沟内保持在30cm;7月水稻反青前期,田面水深保持在3-5cm,8月水稻拨节后期,可将水位调至最大,水稻收割前2-5天再将水位逐步降浅直到田面露出为止;定期换水:应坚持定期换水,5-6月每7d换水1次,每次换水10cm;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15cm;10月后每20d换1次,每次换水10cm;病害防治:每隔15-20d,用生石灰10kg/亩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1次。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的稻田套养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整理:对田埂要进行改造,要求边埂高度达到0.8m,宽度达到60㎝,田埂基部应加宽到1.2m,田埂应夯实,坡比为1:2;在田块四周距田埂1m的内沿开挖3m宽、深1m的环形养虾沟,田块的中间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0m,深0.5m;用塑料网布在沿田埂四周建防逃墙,稻田设置有进排水口,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排水口应设置有防逃隔离物;(2)稻田的消毒和施肥:放苗前15天清沟消毒,用生石灰75kg/亩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向田沟中注水,深60cm,施复合肥50kg/亩,碳铵50kg/亩;追施农家肥,用量为1000kg/亩;(3)水草的种植: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40%;(4)投放螺蛳:每亩投放活螺蛳50kg;(5)苗种放养:投放幼虾规格为400只/kg,投放密度为15000只/亩,投放时间在插秧后;放养前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消毒时间控制在10min;(6)水稻栽插:水稻田要求在5月底翻耕,6月中旬前栽插稻苗,稻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稻苗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整理:对田埂要进行改造,要求边埂高度达到0.8‑1.0m,宽度达到60‑80㎝,田埂基部应加宽到1.2‑1.5m,田埂应夯实,坡比为1:2‑1:3;在田块四周距田埂1m的内沿开挖3‑5m宽、深0.7‑1m的环形养虾沟,田块的中间还需开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5‑1.0m,深0.5m;用塑料网布在沿田埂四周建防逃墙,稻田设置有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应设置有防逃隔离物;(2)稻田的消毒和施肥:放苗前10‑15天清沟消毒,用生石灰75‑90kg/亩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向田沟中注水,深60‑80cm,施复合肥50kg/亩,碳铵50kg/亩;(3)水草的种植: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30%‑50%;(4)投放螺蛳:每亩投放活螺蛳50‑100kg;(5)苗种放养:投放幼虾规格为250‑600只/kg,投放密度为15000‑20000只/亩,投放时间在插秧后;(6)水稻栽插:稻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稻苗栽插前2‑3d使用1次农药,增加田埂内侧养蟹沟两旁的栽插密度20‑30%;(7)日常管理:饲料投喂:杂鱼、螺肉、蚌肉、蚯蚓、蚕蛹、动物内脏、玉米、小麦、糠饼,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3%‑5%;水位调控:4‑6月苗种放养初期,虾沟内保持在30‑50cm;7月水稻反青前期,田面水深保持在3‑5cm,8月水稻拨节后期,可将水位调至最大,水稻收割前2‑5天再将水位逐步降浅直到田面露出为止;定期换水:应坚持定期换水,5‑6月每7‑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10cm;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5cm;10月后每15‑20天换1次,每次换水10cm;病害防治: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10‑15kg/亩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1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整理:对田埂要进行改造,要求边埂高度达到0.8-1.0m,宽度达到60-80㎝,田埂基部应加宽到1.2-1.5m,田埂应夯实,坡比为1:2-1:3;在田块四周距田埂1m的内沿开挖3-5m宽、深0.7-1m的环形养虾沟,田块的中间还需开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5-1.0m,深0.5m;用塑料网布在沿田埂四周建防逃墙,稻田设置有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应设置有防逃隔离物;(2)稻田的消毒和施肥:放苗前10-15天清沟消毒,用生石灰75-90kg/亩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向田沟中注水,深60-80cm,施复合肥50kg/亩,碳铵50kg/亩;(3)水草的种植: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30%-50%;(4)投放螺蛳:每亩投放活螺蛳50-100kg;(5)苗种放养:投放幼虾规格为250-600只/kg,投放密度为15000-20000只/亩,投放时间在插秧后;(6)水稻栽插:稻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稻苗栽插前2-3d使用1次农药,增加田埂内侧养蟹沟两旁的栽插密度20-30%;(7)日常管理:饲料投喂:杂鱼、螺肉、蚌肉、蚯蚓、蚕蛹、动物内脏、玉米、小麦、糠饼,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3%-5%;水位调控:4-6月苗种放养初期,虾沟内保持在30-50cm;7月水稻反青前期,田面水深保持在3-5cm,8月水稻拨节后期,可将水位调至最大,水稻收割前2-5天再将水位逐步降浅直到田面露出为止;定期换水:应坚持定期换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明冯碧凤雷波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凯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