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92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检测装置,该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源用于检测线束表面缺陷;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以及操作手柄,其中,光源和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均安装在操作手柄上。借助该线束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同时对线束表面的缺陷以及线束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从而确保线束的安全性,为维护/维修任务提供更佳的保障。

Harness de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ring harness detection device, the wiring harness detection device includes a light source, the light source for the detection of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device for wire harness; internal defects of wire harness; and an operating handle, wherein the light source and a device for detecting internal defects of wire harness are installed on the operating handle. By using the wire harness detecting device, the defects on the wire harness surface and the defects in the wiring harness can be detected simultaneously, thereby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harness and providing better protection for the maintenance / maintenance t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对飞机中线束进行缺陷检查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飞机领域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集成化线束。然而,由于飞机严苛的环境,对线束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存在对线束进行检修的需求。目视检测借助肉眼观察或者借助光学设备等技术手段进行观测,可以节省很多准备工序,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对被检对象要求低,适用于多种材质、结构以及不同位置的检查。因而,目视检测是飞机线束检测的最基本、最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对保证飞机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视检测对线束内部的缺陷无法检测。此外,目视检测也需要现场检查环境的良好光源的辅助,否则无法通过肉眼来进行有效的线束检测。红外无损检测是依据红外辐射的基本原理,使用红外辐射的分析方法来对物体内部能量流动情况进行测量,最后使用红外热像仪显示检测结果,直观上对缺陷进行判定的一种方法。更具体来说,当被检测对象内部存在缺陷时,就会在有缺陷区和无缺陷区形成温差。尤其是,该温差除了取决于被检测对象的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外,还与缺陷的尺寸、距离表面的距离以及它的热物理性质有关。由于被检测对象局部温差的存在,必然导致红外辐射强度的不同,利用红外热像仪即可检测出温度的变化状况,进而判断缺陷的情况。声振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外加声频振动使被检物发生振动,测量被检物的振动特性,分析其振动状态,例如振幅(振动的强弱)、频率(振动的快慢)、损耗(振动持续时间)、振动形式(单频或多频振动、谐振)以及与物体振动方式有关的力阻抗等。由于它们都与被检测对象的结构、性能直接相关,因而可以据此判断被检测对象的内在质量,主要用于胶接结构与复合材料的检测。随着航空维修对无损检测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比如“无间隙裂缝”。其它常规的无损检测技术也都几乎无能为力,而采用声振检测技术来检测上述缺陷时,往往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尽管在缺陷检测领域中存在上述多种检测手段,但均无法满足以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成本来检测线束、准确全面地检查线束的损伤、由此规避潜在风险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检测装置,该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源用于检测线束表面缺陷;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以及操作手柄,其中,光源和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均安装在操作手柄上。借助该线束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同时对线束表面的缺陷以及线束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从而确保线束的安全性,为维护/维修任务提供更佳的保障。较佳地,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线束的近表面或浅表面缺陷的红外热像仪以及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声振检测仪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充分利用红外热像仪和/或声振检测仪,可以检测出线束内部不同深度的缺陷,从而从多角度查看出线束的隐患,降低了潜在风险。尤其是,操作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红外热像仪和声振检测仪安装在第一手柄上,光源安装在第二手柄上,或者可将光源、红外热像仪和声振检测仪均安装在第一手柄上或者均安装在第二手柄上。有利的是,第一手柄能与电源连接或者加载有电源,以至少为线束检测装置的红外热像仪和/或声振检测仪供电。由此,可以使得线束缺陷的检测时间延长,从而提高检测效率。特别是,光源和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操作手柄上,从而方便操作与安装、更换。较佳地,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通过铰链进行铰接,以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特别是,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通过铰链能首尾相连,并能枢转成使得线束检测装置能在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二检测位置之间变化,在第一检测位置中,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重叠,线束检测装置达到其最小长度,而在第二检测位置中,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线束检测装置达到其最大长度。借助该铰接结构,可以使得操作手柄可以在不同状态之间运动,由此提供便于线束缺陷检测的位置,减少占用空间。此外,可以在第一手柄或者第二手柄上设置有可切换开关,以在红外热像仪、声振检测仪和光源之间进行切换。这种切换有利于在不同的线束缺陷检测的情况下进行转换,从而提高检测效率。特别是,线束检测装置还包括线束检测处理器,该线束检测处理器构造成根据借助光源目视检测出的线束表面缺陷、由红外热像仪检测出的线束的近表面或浅表面缺陷以及由所述声振检测仪检测出的线束内部缺陷的结果来确定线束的缺陷等级。缺陷等级的区分可以使得后续的线束维修与更换更有针对性,从而以提高的效率保障线束的安全性。尤其是,所述光源构造成点光源,或者,光源构造成可变形光源,以能够围绕线束弯曲并向线束提供照明。如果光源为可变形光源,则该可变形光源可以包括可弯折的细长元件和多个点光源,多个点光源彼此相继地安装在所述细长元件上。这种可变形光源有利于对线束形成包围,从而对线束进行等距离检测。另外,光源可以安装在布置于第二手柄上的可拆卸构件上,所述可拆卸构件能从第二手柄拆下,以放置于被检测线束附近。这将更便于在实际线束检测过程中将光源放置于需要照亮的区域附近,提高了灵活性。较佳地,第一手柄包括与第二手柄铰接的第二端部以及与第二端部相对的第一端部,手柄在第一端部处与电源相连。尤其较佳地,点光源或可变形光源是可插拔式的,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光源的选用和提供与环境适配的照明。附图说明图1示意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线束检测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构造。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框架下,在诸如飞机等交通工具中,对各路线束进行目视检测时,观察下述情况:包括如线束的划痕、拉伤、裂纹和直径等的变化。此外,对高振、高温和易磨损区域的检查则可以借助红外光学检查仪和声振信号分析仪来观察线束内部有无损伤等。直接目视检测为直接用人眼或使用放大镜等设备对设备进行检测。目视检测通常借助光源照明来进行,尤其是在一些光线不佳的现场环境中。在目视检测开始检测前,首先应根据工作指令对设备进行确认,以防止误检和漏检。根据本技术的线束检测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光源16。至少一个光源16为用于照亮被检测对象、例如线束的外观及其表面的照明装置。线束检测装置10还可包括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例如,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包括红外热像仪13和声振检测仪14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到,红外热像仪13利用红外辐射的原理检测出由于被检测对象、例如线束的任何缺陷(诸如近表面或浅表面的线束划痕、磨损等)造成的温差。声振检测仪14可通过激励被检测对象、例如线束产生机械振动并分析其振动特征来确定线束内部的缺陷状况。在特别有利的情况下,可将由红外热像仪13检测到的线束缺陷状况分为三个等级A1、A2、A3,同时也将由声振检测仪14检测到的线束缺陷状况分为三个等级B1、B2、B3。自然数字1、2、3表示线束缺陷的程度不断加深,即A3和B3表示线束受损度或变形度等较大。根据本技术,线束检测装置10包括可手持的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可由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构成。在本技术中,操作手柄可以指杆状构件,其便于操作者握持。较佳地,这些第一和第二手柄的横截面沿其长度保持不变。更优选地,手柄的横截面为圆形。当然,本技术的手柄也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沿其长度直径持续地或者间歇地发生变化的任何杆状构件。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的重量或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线束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检测装置(10),所述线束检测装置(10)包括:光源(16),所述光源用于检测线束表面缺陷;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以及操作手柄,其中,所述光源和所述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检测装置(10),所述线束检测装置(10)包括:光源(16),所述光源用于检测线束表面缺陷;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以及操作手柄,其中,所述光源和所述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检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线束的近表面或浅表面缺陷的红外热像仪(13)以及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声振检测仪(14)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检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包括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所述红外热像仪(13)和所述声振检测仪(14)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11)上,所述光源(16)安装在所述第二手柄(12)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检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包括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所述光源(16)、所述红外热像仪(13)和所述声振检测仪(14)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11)上或者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手柄(12)上。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束检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11)能与电源连接或者加载有电源,以至少为所述线束检测装置(10)的所述红外热像仪(13)和/或所述声振检测仪(14)供电。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检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和所述用于检测线束内部缺陷的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束检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11)与所述第二手柄(12)通过铰链进行铰接,以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束检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11)与所述第二手柄(12)通过铰链能首尾相连,并能枢转成使得所述线束检测装置(10)能在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二检测位置之间变化,在所述第一检测位置中,所述第一手柄(11)与所述第二手柄(12)重叠,所述线束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英郑博文乐光陶金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