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2658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呈立式圆筒状的罐体、套设在罐体上集藻罩以及围绕罐体四周的竖直设置的荧光灯管,集藻罩呈半圆状且直径大于所述罐体的直径,罐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CO

System for intermittently treating sewage by microalga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ystem for intermittent sewage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croalgae and microalgae photobioreactor comprises a vertical cylindrical tank, the tank cover is sheathed on the set of algae and a fluorescent tube vertically around around tank set, set the shape of semicircle and algae cover a larger diamet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tank body. Set up multiple 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
技术介绍
利用微藻进行污水处理的历史追溯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Oswald等就提出利用微藻处理污水的设想。微藻生长过程需要大量吸收氮(N)、磷(P)等营养元素,可直接降低二/三级出水中N、P等污染物的含量,通过固定二氧化碳(CO2)、产生氧气(O2)、提高pH等间接作用,微藻还能创造出有效去除水中残留有机物和病原性微生物的环境条件。此外,微藻也具有吸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因此,微藻具有成为污水深度净化技术的良好潜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开发微藻污水深度净化和可再生能源生产潜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污水净化机理、藻种筛选、反应器设计、工艺条件控制及藻细胞加工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然而,无论从污水净化本身,还是能源生产来说,藻细胞的分离、采收都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基础性技术难题.微藻细胞一般小于30μm,带负电荷,密度接近于水,这些特性使得藻细胞在水中往往处于稳定的悬浮状态,很难像活性污泥那样通过重力沉淀而实现自然分离.结果,藻细胞会随处理水大量流失,不仅二次污染处理水,而且导致反应器内生物量难以大量维持(一般仅为0.2~0.6g·L-1).低的培养密度导致去除效率低下,使得处理效果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降低二/三级出水中N、P等污染物的含量,同时实现微藻分离再次利用,而且随着处理批次的增加,污水处理效率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包括依进水方向依次相连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微藻絮凝池和净水池,所述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呈立式圆筒状的罐体、套设在罐体上部并与罐体相通的集藻罩以及围绕罐体四周的竖直设置的荧光灯管,所述的罐体由玻璃制成,上部开口,集藻罩呈半圆状且直径大于所述的罐体的直径,所述的罐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CO2曝气头,罐体底部设置饱和溶气进管,该饱和溶气进管与饱和溶气罐相连,该饱和溶气罐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的集藻罩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口,罐体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絮凝池相连,絮凝池上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分为2路,一路与回流罐相连,另一路与净水池相连,所述的回流罐通过回流管与CO2曝气头相连,回流罐底部与CO2压缩机相连。优选地,所述的多个CO2曝气头沿着罐体内侧壁呈螺旋状排列。优选地,所述的集藻罩底部与罐体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10~50cm。优选地,所述的荧光灯管固定于支架上。优选地,所述的回流罐内设置静态混合器。工作过程:待处理的污水自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集藻罩进入罐体,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微藻接种口接种微藻,开启荧光灯管和CO2曝气头进行微藻培养,微藻在生长的过程中,污水中氮、磷被吸收,当微藻的生物量达到0.1-0.5g/L时,关闭CO2曝气头,打开溶气进管,饱和溶气罐内经空气饱和的溶气水自罐体底部进入,使微藻黏附于气泡上,借气泡上升的浮力强行使大部分微藻上浮进入集藻罩内,下批次待处理污水自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集藻罩进入罐体时,带动集藻罩微藻进入罐体,进行下一轮的污水处理,此批次被微藻处理后的污水在下批次待处理污水进入罐体前,进入絮凝池,进一步除去其中含有少量的微藻后,一部分进入净水池,另一部分进入回流罐,此时,同时通过CO2压缩机将CO2压缩到回流罐内与净化后的污水混合,最终以碳酸的形式被输送回微藻光生物反应器为微藻所利用。有益效果:1、该系统能有效地降低二/三级出水中N、P等污染物的含量,同时解决现有利用微藻进行污水处理时,微藻无法分离,采收再次利用的问题,而且随着处理批次的增加,微藻得到驯化的同时,生物量得到积累,污水处理效率增加。2、本技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在微藻生物反应器内实现污水的处理和微藻的回收,无需另外增加离心或过滤设备,投资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参见图1,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包括依进水方向依次相连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1、微藻絮凝池2和净水池3,所述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呈立式圆筒状的罐体11、套设在罐体上部并与罐体相通的集藻罩12以及围绕罐体四周的竖直设置的荧光灯管13,所述的荧光灯管13固定于支架上,所述的罐体11由玻璃制成,上部开口,所述集藻罩12呈半圆状且直径大于所述罐体11的直径,所述的罐体12内侧壁上设置多个CO2曝气头14,所述的多个CO2曝气头14沿着罐体内侧壁呈螺旋状排列。罐体底部设置饱和溶气进管,该饱和溶气进管与饱和溶气罐4相连,该饱和溶气罐4与空气压缩机5相连,所述的集藻罩12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口,罐体11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絮凝池2相连,絮凝池2上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分为2路,一路与回流罐6相连,另一路与净水池7相连,所述的回流罐通过回流管与CO2曝气头14相连,回流罐底部与CO2压缩机8相连。优选地,所述的集藻罩12底部与罐体11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10~50cm。优选地,所述的回流罐内设置静态混合器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水方向依次相连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 、微藻絮凝池和净水池,所述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呈立式圆筒状的罐体、套设在罐体上部并与罐体相通的集藻罩以及围绕罐体四周的竖直设置的荧光灯管,所述的罐体由玻璃制成,上部开口,集藻罩呈半圆状且直径大于所述的罐体的直径,所述的罐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CO2曝气头,罐体底部设置饱和溶气进管,该饱和溶气进管与饱和溶气罐相连,该饱和溶气罐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的集藻罩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口,罐体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微藻接种口,罐体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絮凝池相连,絮凝池上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分为2路,一路与回流罐相连,另一路与净水池相连,所述的回流罐通过回流管与CO2曝气头相连,回流罐底部与CO2压缩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藻间歇处理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水方向依次相连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微藻絮凝池和净水池,所述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呈立式圆筒状的罐体、套设在罐体上部并与罐体相通的集藻罩以及围绕罐体四周的竖直设置的荧光灯管,所述的罐体由玻璃制成,上部开口,集藻罩呈半圆状且直径大于所述的罐体的直径,所述的罐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CO2曝气头,罐体底部设置饱和溶气进管,该饱和溶气进管与饱和溶气罐相连,该饱和溶气罐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的集藻罩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口,罐体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微藻接种口,罐体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絮凝池相连,絮凝池上部设置有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征侯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右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