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645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包括:跑车车身;行走轮,跑车车身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行走轮;制动蹄,跑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制动蹄,两个制动蹄的正面之间形成一缆索通道;两个制动蹄能够在跑车车身上前后移动,两个制动蹄能够在跑车车身上左右移动;两个制动蹄的背面均凹设有至少一个呈“V”状的滑槽;加压滚轮,跑车车身上在与每个滑槽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加压滚轮;制动蹄抱合机构,其用于驱动两个制动蹄对缆索进行抱合或松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制动蹄抱合机构使制动蹄初步对缆索抱合,再由加压滚轮与滑槽相配合形成楔子效应来实现抱紧,抱紧力随牵引载荷自动调节,其简单实用、安全可靠、使用原动力小且适用性强。

A sports crane stopper for a lifting ro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isting cable car stopper, comprising: a car body; walking wheel,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car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walking wheel; the brake shoes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brake shoe, a cable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front two brake shoes; two a brake shoe can move back and forth in the car body, the two brake shoes in the car body to move back; the two brake shoes are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of a \V\ shaped chute; pressure roller, car body in the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each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izing roller brake shoe; hold the clos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two brake shoes on the ropes hold together or loosen. The utility model obvolvent mechanism so that the brake shoe of cable cohesion through the brake shoe, by pressure roller and the chutes are combined to realize the formation of tight wedge effect, the holding force of automatic adjustment with the traction load, it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safe and reliable use,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small driving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
本技术涉及抱索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
技术介绍
索道运输作业中,常需要使行走于缆索上的起重跑车停止不动,以便于起吊重物。目前让跑车止动的方法,通常是在跑车上安装抱索装置。跑车抱索装置按驱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手动式、电磁式和液压式三种。手动式是最原始的抱索止动方式,需要人力手动操作,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电磁式是靠电磁线圈的吸力驱动抱索装置进行止动,需要跑车配置强电系统,且要消耗较大的电能,故只适用于靠近电源且便于接电的场合;液压式靠液压力驱动抱索装置止动,现有液压式抱索装置要求跑车配备较高功率的电力和液压系统,且当电力或者液压力不足时会使止动失效,工作不可靠,不适用于自带电力和液压系统的野外作业跑车。因此,像现有的电磁式和液压式抱索装置由于需要额外配置电力或高压液压动力,从而导致装备复杂、容易失效且适用性差。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从而克服现有的电磁式或液压式抱索装置需额外配置电力或高压液压动力,从而导致装备复杂、容易失效且适用性差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中,包括:跑车车身;行走轮,所述跑车车身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该行走轮;制动蹄,所述跑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该制动蹄,两个该制动蹄的正面之间形成一缆索通道;两个该制动蹄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前后移动,且两个该制动蹄还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左右移动;每个该制动蹄的背面均凹设有至少一个呈“V”状的滑槽;两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所述滑槽,且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与位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一一对正;加压滚轮,所述跑车车身上在与每个所述滑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该加压滚轮,且所述滑槽的槽底呈半径与该加压滚轮的半径相同的凹圆弧状;以及制动蹄抱合机构,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制动蹄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相向或相背移动,以对缆索进行抱合或松开。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一个所述滑槽。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动蹄抱合机构包括:制动臂,两个该制动臂的下端各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蹄上;连杆,其两端各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臂上;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制动臂进行相向或相背摆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制动臂的下端各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蹄的中间。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其两端各与一个所述制动臂的上端连接;以及液压伸缩油缸,其缸体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臂上,且该液压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头铰接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臂上。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制动臂的上端各设置有一个拉钩,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各与一个所述拉钩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伸缩油缸位于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连杆之间。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跑车车身上于每个所述加压滚轮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护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当跑车需要止动(静止于缆索上)进行起重作业时,跑车自带液压系统(其液压动力源由跑车行走轮通过链传动提供)只需向其制动蹄抱合机构中的液压伸缩油缸提供较小的液压力使两个制动蹄对缆索实现初步夹紧(抱合)即可,而进一步夹紧缆索足以使跑车止动的夹紧力则由加压滚轮与“V”状的滑槽相配合产生的楔子效应提供。即在起重牵引力的作用下,跑车车身带着车身上的加压滚轮沿制动蹄背面的楔形斜面滚动,在加压滚轮与“V”状的滑槽相配合产生的楔子效应作用下,迫使两个制动蹄相向平行移动,从而进一步增加制动蹄对缆索的夹紧力,直到缆索完全被夹紧。由于加压滚轮始终无法越过制动蹄的楔形斜面,从而使跑车得以止动。因跑车对缆索进行抱紧所需的实际止动夹紧力主要由负载牵引索对跑车车身的拉力来提供,故本技术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需要液压原动力小。2、本技术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两个制动蹄均能左右移动,且设置有一一对正的滑槽,通过滑槽的楔形斜面与加压滚轮形成楔子效应,使制动蹄能够相向平行移动,从而能够均匀地对缆索提供夹紧力,以进一步提高抱索止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本技术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便于制造和维护保养。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制动蹄松开缆索时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制动蹄抱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制动蹄初步抱合缆索且加压滚轮未向制动蹄加压时的俯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跑车车身;2-行走轮;3-制动蹄;4-滑槽,41-楔形斜面,42-凹圆弧面;5-加压滚轮;6-制动蹄抱合机构,61-制动臂,62-连杆,63-复位弹簧,64-液压伸缩油缸;7-缆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包括跑车车身1、行走轮2、制动蹄3、加压滚轮5以及制动蹄抱合机构6,参考图1和图3,以跑车车身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并以跑车车身1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跑车车身1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行走轮2,行走轮2通过行走轮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跑车车身1上。缆索7通过行走轮2承托跑车车身1,使跑车车身1能在缆索7上行走。继续参考图1和图3,跑车车身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制动蹄3。两个制动蹄3位于两个行走轮2之间,每个制动蹄3面向另一个制动蹄3的一面为正面,则相反的面为背面。两个制动蹄3的正面之间留有空隙以相隔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一缆索通道。跑车车身1经过缆索7时,在两个行走轮2的引导和限位下保持缆索7容纳于缆索通道内。两个制动蹄3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跑车车身1上,且两个个制动蹄3还能够在跑车车身1上进行左右移动,以能够改变两个制动蹄3的正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实现对缆索7的抱合或分离。每个制动蹄3可直接活动放置在跑车车身1内并由跑车车身1的壳体限制其上下运动,从而使制动蹄3只能在跑车车身1内进行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也可以是使两个制动蹄3各以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一个滑轨上,每个滑轨又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跑车车身1上。继续参考图1和图3,两个制动蹄3的背面均凹设有至少一个由两个楔形斜面41组成的呈“V”状的滑槽4,跑车车身1上在与每个滑槽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加压滚轮5,加压滚轮5通过滚轮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跑车车身1上,滚轮轴固定在跑车车身1上,且跑车车身1上于每个加压滚轮5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护板。参考图1,当两个制动蹄3处于松开缆索的状态时,加压滚轮5位于对应的滑槽4的槽底。参考图3,优选地,滑槽4的槽底呈半径与加压滚轮5的半径相同的凹圆弧状,即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跑车车身;行走轮,所述跑车车身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该行走轮;制动蹄,所述跑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该制动蹄,两个该制动蹄的正面之间形成一缆索通道;两个该制动蹄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前后移动,且两个该制动蹄还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左右移动;每个该制动蹄的背面均凹设有至少一个呈“V”状的滑槽;两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所述滑槽,且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与位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一一对正;加压滚轮,所述跑车车身上在与每个所述滑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该加压滚轮,且所述滑槽的槽底呈半径与该加压滚轮的半径相同的凹圆弧状;以及制动蹄抱合机构,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制动蹄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相向或相背移动,以对缆索进行抱合或松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跑车车身;行走轮,所述跑车车身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该行走轮;制动蹄,所述跑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该制动蹄,两个该制动蹄的正面之间形成一缆索通道;两个该制动蹄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前后移动,且两个该制动蹄还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左右移动;每个该制动蹄的背面均凹设有至少一个呈“V”状的滑槽;两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所述滑槽,且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与位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一一对正;加压滚轮,所述跑车车身上在与每个所述滑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该加压滚轮,且所述滑槽的槽底呈半径与该加压滚轮的半径相同的凹圆弧状;以及制动蹄抱合机构,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制动蹄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相向或相背移动,以对缆索进行抱合或松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一个所述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海林陈东成黄知娜杨炳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