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1907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污水以及初期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直接流入分流管道,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输送到水处理厂;随着雨水增多,当单位时间雨水流量超过水处理厂负荷,部分雨水进入地下水库临时储存,地下水库储水量满负荷后,雨水溢流直接进入蓄水型深层隧道,蓄水型深层隧道储水量满负荷后,雨水溢流直接进入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储水量满负荷后,雨水溢流排入地上河,采用多极化的自动污水雨水控制系统,最大限度蓄存雨水,且蓄存雨水能够有效得到管控,并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防止水体污染。

Automatic rainwater storage and drainage ecological system for deep tunne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eep tunnel automatic storage type sewage sewage and rainwater ecological system, the early rain water through the herringbone flow control device directly into the shunt pipe, and directly into the DC transmission pipeline to 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 with increased rainfall, when water flow exceeds 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 load, part of the rainwater into the underground reservoir temporary storage the underground reservoir water storage, full load, rainwater overflow directly into the water storage type deep tunnel, deep water tunnel water storage load, rainwater overflow directly into the river under the box culvert and the lower reservoir water box culvert; river culvert and the lower water storage type water storage box culvert with full load, water overflow into the ground river, sewage and rainwater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using multi polarization, the maximum storage and storage of rainwater, rainwater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can carry out harmless Chemical treatment to prevent water pollution to the greatest ex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废水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各国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且已初步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收集、处理雨水资源,确保雨水资源系统的有效开发、管理和运行,以及如何让雨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高的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雨季,我国众多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尤其是城市局部区域发生淹没汽车、冲垮商铺等内涝灾情。由此可见,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是实实在在的硬伤,动辄汪洋一片的景况被网友戏称为“城市看海”。近些年,这样的情况在多个城市反复出现,表明城市建设中的雨污排水系统未得到有效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城市看海,并最大程度保证水系统的安全,避免水系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包括建筑物、污水管道、直流输送管道、入流管道、蓄水型深层隧道、分流管道、人字形控流装置、地上河、河下箱涵、连接管道、下层储水型箱涵、水处理厂、水提升井、地下水库、化粪池和箱涵入流管,建筑物的排水管道与化粪池连接,化粪池与污水管道连接,地面收集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连接,污水管道的其中一端排水口位于地上河的河岸,在这个排水口设置人字形控流装置,在人字形控流装置处,向下引出分流管道,分流管道与入流管道联通,入流管道分别与直流输送管道和蓄水型深层隧道联通;直流输送管道和蓄水型深层隧道联通建筑物的周边的地下延伸至水处理厂,蓄水型深层隧道和水处理厂之间设置水提升井,在水处理厂的周边地下设置地下水库;有一条或多条地上河,在地上河底部或河岸下部设置河下箱涵,河下箱涵的下部可设置下层储水型箱涵,二者采用连接管道连接;箱涵入流管连接入流管道和下层储水型箱涵。无雨时,建筑物产生污水流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流入污水管道;建筑物及周围的初期雨水流入污水管道,污水以及初期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直接流入分流管道,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输送到水处理厂;随着雨水增多,雨水直接进入污水管道,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直接流入分流管道,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输送到水处理厂;当单位时间雨水流量超过水处理厂负荷,部分雨水进入地下水库临时储存,待雨停后处理;地下水库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负荷时,雨水溢流直接进入蓄水型深层隧道,待雨停后处理;蓄水型深层隧道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负荷时,雨水溢流直接进入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负荷时,雨水溢流进入河道排水分管,并被排入地上河。所述人字形控流装置为人字形管道,连接的主水管、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和河道排水分管,在连接点处,主水管向斜上防延伸,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向斜下方延伸,河道排水分管向斜上方延伸一段后再向斜下方延伸;排污主水管和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连接的最高点为管道上连接点,最低点为管道下连接点;管道上连接点和管道下连接点竖直投影在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的点分别为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和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河道排水分管由上转下的拐点为分管拐点;分管拐点和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之间的长度为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管径的1-3倍;从分管拐点到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的长度为分管拐点和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的2倍,并从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延长的长度等于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管径的长度,在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的底部和两侧布设管道连接防冲击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极化的自动污水雨水控制系统,地下水库、蓄水型深层隧道、下层储水型箱涵、河下箱涵和地上河等多级蓄水功能,最大限度蓄存雨水,且蓄存雨水能够有效得到管控,并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防止水体污染。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看海的难题,也能有效保护生态系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示意图。图2为人字形控流装置示意图。图中:1为建筑物;2为污水管道;3为直流输送管道;4为入流管道;5为蓄水型深层隧道;6为分流管道;7为人字形控流装置;8为地上河;9为河下箱涵;10为连接管道;11为下层储水型箱涵;12为水处理厂;13为水提升井;14为地下水库;15为化粪池;16为箱涵入流管;7-1为排污主水管;7-2为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3为河道排水分管;7-4为分管拐点;7-5为管道上连接点;7-6为管道下连接点;7-7为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8为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9为管道连接防冲击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如图1-图2所示,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包括建筑物1、污水管道2、直流输送管道3、入流管道4、蓄水型深层隧道5、分流管道6、人字形控流装置7、地上河8、河下箱涵9、连接管道10、下层储水型箱涵11、水处理厂12、水提升井13、地下水库14、化粪池15、箱涵入流管16。建筑物1的排水管道与化粪池15连接,化粪池15与污水管道2连接,地面收集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2连接,污水管道2的其中一端排水口位于地上河8的河岸,在这个排水口设置人字形控流装置7,在人字形控流装置7处,向下引出分流管道6,分流管道6与入流管道4联通,入流管道4分别与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建筑物(1)的周边的地下延伸至水处理厂12,蓄水型深层隧道5和水处理厂12之间设置水提升井13,在水处理厂12的周边地下设置地下水库14;有一条或多条地上河8,在地上河8底部或河岸下部设置河下箱涵9,河下箱涵9的下部可设置下层储水型箱涵11,二者采用连接管道10连接;无雨时,建筑物1产生污水流入化粪池15,经化粪池(15)处理后流入污水管道2;建筑物1及周围的初期雨水流入污水管道2,污水以及初期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7直接流入分流管道6,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3)输送到水处理厂12;随着雨水增多,雨水直接进入污水管道2,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7直接流入分流管道6,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3输送到水处理厂12;当单位时间雨水流量超过水处理厂12负荷,部分雨水进入地下水库14临时储存,待雨停后处理;地下水库14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12负荷时,雨水溢流直接进入蓄水型深层隧道5,待雨停后处理;蓄水型深层隧道5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12负荷时,雨水溢流直接进入河下箱涵9和下层储水型箱涵11;河下箱涵9和下层储水型箱涵11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12负荷时,雨水溢流进入河道排水分管7-3,并被排入地上河8。所述人字形控流装置7为人字形管道,连接的主水管7-1、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河道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包括建筑物(1)、污水管道(2)、直流输送管道(3)、入流管道(4)、蓄水型深层隧道(5)、分流管道(6)、人字形控流装置(7)、地上河(8)、河下箱涵(9)、连接管道(10)、下层储水型箱涵(11)、水处理厂(12)、水提升井(13)、地下水库(14)、化粪池(15)和箱涵入流管(16),其特征在于,建筑物(1)的排水管道与化粪池(15)连接,化粪池(15)与污水管道(2)连接,地面收集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2)连接,污水管道(2)的其中一端排水口位于地上河(8)的河岸,在这个排水口设置人字形控流装置(7),在人字形控流装置(7)处,向下引出分流管道(6),分流管道(6)与入流管道(4)联通,入流管道(4)分别与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建筑物(1)的周边的地下延伸至水处理厂(12),蓄水型深层隧道(5)和水处理厂(12)之间设置水提升井(13),在水处理厂(12)的周边地下设置地下水库(14);有一条或多条地上河(8),在地上河(8)底部或河岸下部设置河下箱涵(9),河下箱涵(9)的下部可设置下层储水型箱涵(11),二者采用连接管道(10)连接,箱涵入流管(16)连接入流管道(4)和下层储水型箱涵(11)。...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包括建筑物(1)、污水管道(2)、直流输送管道(3)、入流管道(4)、蓄水型深层隧道(5)、分流管道(6)、人字形控流装置(7)、地上河(8)、河下箱涵(9)、连接管道(10)、下层储水型箱涵(11)、水处理厂(12)、水提升井(13)、地下水库(14)、化粪池(15)和箱涵入流管(16),其特征在于,建筑物(1)的排水管道与化粪池(15)连接,化粪池(15)与污水管道(2)连接,地面收集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2)连接,污水管道(2)的其中一端排水口位于地上河(8)的河岸,在这个排水口设置人字形控流装置(7),在人字形控流装置(7)处,向下引出分流管道(6),分流管道(6)与入流管道(4)联通,入流管道(4)分别与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建筑物(1)的周边的地下延伸至水处理厂(12),蓄水型深层隧道(5)和水处理厂(12)之间设置水提升井(13),在水处理厂(12)的周边地下设置地下水库(14);有一条或多条地上河(8),在地上河(8)底部或河岸下部设置河下箱涵(9),河下箱涵(9)的下部可设置下层储水型箱涵(11),二者采用连接管道(10)连接,箱涵入流管(16)连接入流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李强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