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及电动汽车,其中驱动电机结构包括:定子;设置于定子上的绕组导线;冷却管道;与定子配合的转子;其中,冷却管道设置于定子上,且冷却管道与绕组导线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定子上设置绕组导线和与绕组导线直接接触的冷却管道,使得冷却管道内的冷却介质沿绕组导线的延伸方向流动,直接将绕组导线产生的热量带走,缩短冷却介质与热源的传递路径,能够很好的提高冷却管道的冷却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在进行能量转换时,总是有一小部分损耗转化成热能,必须通过介质不断的将这部分热量散发出去,这个散发热量的过程,称为驱动电机的冷却。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的热量传递效率是制约驱动电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电机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电机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为减小电机体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常选用较高的电磁负荷,导致电机发热量增加,进而影响电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电机产生的热量无法得到有效散发、影响驱动电机工作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包括:定子;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绕组导线;冷却管道;与所述定子配合的转子;其中,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所述定子上,且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绕组导线直接接触。优选的,所述定子为一空心圆柱,所述定子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定子轴向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定子径向周长的方向依次排列,相邻凹槽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所述绕组导线与所述冷却管道匹配后依次穿设于各个凹槽内。优选的,所述凹槽为U型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定子的内表面连通。优选的,所述绕组导线包括导线本体和包覆于所述导线本体外表面的绝缘介质,所述冷却管道为套设于所述绕组导线上的一环形管道。优选的,所述环形管道的内圆柱的内表面与所述绝缘介质接触,所述环形管道的外圆柱的外表面与所述定子接触。优选的,所述环形管道采用柔性且绝缘的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绕组导线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导线本体,以及,铺设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内外表面的绝缘介质;所述导线本体的中空结构形成所述冷却管道。优选的,设置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内表面的绝缘介质和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外表面的绝缘介质与所述定子接触。优选的,所述导线本体为一中空柱体,所述绝缘介质分别与所述中空柱体的内外表面一体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驱动电机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定子上设置绕组导线和与绕组导线直接接触的冷却管道,使得冷却管道内的冷却介质沿绕组导线的延伸方向流动,直接将绕组导线产生的热量带走,缩短冷却介质与热源的传递路径,能够很好的提高冷却管道的冷却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电气性能。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一;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三。其中图中:1、定子;11、凹槽;2、绕组导线;21、导线本体;22、绝缘介质;3、冷却管道;4、转子;5、冷却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定子1;设置于定子1上的绕组导线2;冷却管道3;与定子1配合的转子4;其中,冷却管道3设置于定子1上,且冷却管道3与绕组导线2直接接触。具体的,驱动电机结构包括:定子1和与定子1匹配的转子4,其中定子1上设置有绕组导线2,以及与绕组导线2配合的、且与绕组导线2直接接触的冷却管道3。其中定子1、转子4均为空心的柱状结构,且定子1与转子4同轴,转子4的外径小于定子1的内径,且转子4位于定子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冷却管道3以及绕组导线2均设置于空心柱状结构的定子1的内圆柱与外圆柱之间。冷却管道3与绕组导线2的匹配形式包括两种,第一种形式为:冷却管道3包覆绕组导线2,与绕组导线2接触,通过冷却管道3内的冷却液的流通,将绕组导线2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第二种形式为:绕组导线2形成为空心导线和与空心导线匹配的绝缘材料,空心导线的中空部分与绝缘材料形成冷却管道3,冷却管道3内的冷却液在流通过程中,将位于冷却管道3周围的导线产生的热量带走,保证驱动电机的正常工作。其中,冷却管道3内流通的冷却液可以是水或者酒精,也可以是其他受热易蒸发的液体。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定子1上设置绕组导线2和与绕组导线2直接接触的冷却管道3,使得冷却管道3内的冷却介质沿绕组导线2的延伸方向流动,直接将绕组导线2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缩短冷却介质与热源的传递路径,能够很好的提高冷却管道3的冷却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电气性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定子1为一空心圆柱,定子1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定子1轴向的凹槽11,多个凹槽11沿定子1径向周长的方向依次排列,相邻凹槽1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绕组导线2与冷却管道3匹配后依次穿设于各个凹槽11内。其中凹槽11为U型槽,且凹槽11与定子1的内表面连通。具体的,定子1为一空心的圆柱,在空心圆柱的内圆柱与外圆柱之间的实心部分设置有多个凹槽11,其中凹槽11贯穿定子1的轴向,且相邻的凹槽1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各个凹槽11沿定子1的径向周长方向依次排列。在冷却管道3与绕组导线2配合之后,两者形成的冷却结构5的一端首先沿定子1的轴向穿设一凹槽11之后,继续穿设另一相邻的凹槽11,在依次穿设各个凹槽11之后,冷却管道3与绕组导线2形成的冷却结构5与定子1进行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管道3与绕组导线2形成的冷却结构5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完成与定子1的匹配,两者形成的冷却结构5在与各个凹槽11均配合之后,可以重新穿设凹槽11。冷却管道3与绕组导线2形成的冷却结构5也可以穿设部分凹槽11。其中,凹槽11为U型槽,U型槽开口的一端为定子1的内表面,即凹槽11与定子的内表面连通。其中U型槽开口一端的尺寸可以小于U型槽底边的尺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绕组导线2包括导线本体21和包覆于导线本体21外表面的绝缘介质22,冷却管道3为套设于绕组导线2上的一环形管道。环形管道的内圆柱的内表面与绝缘介质22接触,环形管道的外圆柱的外表面与定子1接触。环形管道采用柔性且绝缘的材质制成。其中,绕组导线2包括导线本体21和包覆导线本体21的绝缘介质22,其中绝缘介质22均匀而密封地包裹于导线本体21的外表面,绝缘介质22可以为树脂、塑料、硅橡胶等,在利用绝缘介质22形成绝缘层后,可以防止导线本体21与外界接触造成漏电。冷却管道3为一环形管道,其中环形管道的内圆柱的内表面与绝缘介质22接触。环形管道的内圆柱与外圆柱同轴,冷却液在内圆柱与外圆柱形成的间隙内流通,冷却液在流通时与内圆柱的外表面和外圆柱的内表面接触。环形管道的延伸方向与导线本体21的延伸方向相同,环形管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以随导线本体21的走向而延伸,在导线本体21缠绕在定子1上时,环形管道也缠绕在定子1上,保证导线本体21产生的热量的有效散发。同时,环形管道采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具体的,环形管道可以采用树脂、柔性塑料、硅橡胶等材料形成。其中,环形管道的内圆柱的内表面与绝缘介质22接触,环形管道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绕组导线;冷却管道;与所述定子配合的转子;其中,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所述定子上,且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绕组导线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绕组导线;冷却管道;与所述定子配合的转子;其中,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所述定子上,且所述冷却管道与所述绕组导线直接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为一空心圆柱,所述定子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定子轴向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定子径向周长的方向依次排列,相邻凹槽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所述绕组导线与所述冷却管道匹配后依次穿设于各个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U型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定子的内表面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导线包括导线本体和包覆于所述导线本体外表面的绝缘介质,所述冷却管道为套设于所述绕组导线上的一环形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孙迎禹,王丙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