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隔离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耦隔离保护电路。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本光耦隔离保护电路包括光耦,光耦的正极信号接入引脚上串接有第一电阻,负极信号接入引脚上串接有第二电阻,正极信号接入引脚和负极信号接入引脚之间并联有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器、二极管,VDD引脚通过VDD接线与VDD接线端子相连,VDD接线端子和信号输出引脚之间并联有第四电阻,信号输出引脚通过信号输出线与信号输出端子相连,在信号输出线上串接有第五电阻,接地引脚和信号输出端子之间并联有第二电容器。优点在于:设计更合理,有效提高电路通电后输出的电流稳定性,避免大电流对测试电路以及被测元器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耦隔离保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隔离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光耦隔离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电路中,光耦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器元件,它起到了隔离保护元器件的作用。在我们生产过程中需要做一些测试工装,此次需用测试工装一个电路图改进。在原来的电路中,通过DS26LS32CM芯片进行测试,U、V、W信号直接通过芯片,这样,当带电操作时,就可能造成驱动器发出的电平与测试板的电平不一致,这样就会形成大电流,可能将芯片烧坏,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光耦隔离通信电路[申请号:201520864570.5],包括数据输入电路、数据输出电路、片选确定电路以及SN65HVD888D芯片,SN65HVD888D芯片的接收器输出管脚与所述数据输入电路连接,SN65HVD888D芯片的发送器输入管脚与数据输出电路连接,SN65HVD888D芯片的接收器输出使能管脚、发送器输出使能管脚均与所述片选确定电路连接,所述SN65HVD888D芯片还包括A管脚和B管脚,所述A管脚和所述B管脚连接有一个负载连接电路。SN65HVD888D芯片具有自动总线矫正的功能,当负载连接至A管脚和B管脚时,自动判别极性,纠正时间快,可确保系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二根输出线可以任意连接,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安装问题而导致故障发生的概率。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设计不合理,电流流过时电路还是容易被烧坏,没有完全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无形中使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电路工作时电流稳定的光耦隔离保护电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光耦隔离保护电路包括光耦,所述的光耦上设有正极信号接入引脚、负极信号接入引脚、VDD引脚、接地引脚、信号输出引脚,所述的正极信号接入引脚上连接有正极信号传输线,所述的负极信号接入引脚上连接有负极信号传输线,所述的正极信号传输线上串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的负极信号传输线上串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的正极信号接入引脚和负极信号接入引脚之间并联有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器、二极管,所述的VDD引脚通过VDD接线与VDD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的VDD接线端子和信号输出引脚之间并联有第四电阻,所述的信号输出引脚通过信号输出线与信号输出端子相连,在信号输出线上串接有第五电阻,所述的接地引脚和信号输出端子之间并联有第二电容器。在上述的光耦隔离保护电路中,所述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阻值均为110欧姆,所述的第三电阻阻值为1000欧姆,所述的第一电容器为330皮法,所述的第四电阻阻值为390欧姆,所述的第五电阻阻值为100欧姆,所述的第二电容器为470皮法。在上述的光耦隔离保护电路中,所述的正极信号传输线一端与正极信号端子相连,另一端与正极信号接入引脚相连,所述的负极信号传输线一端与负极信号端子相连,另一端与负极信号接入引脚相连。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光耦隔离保护电路的优点在于:设计更合理,有效提高电路通电后输出的电流稳定性,避免大电流对测试电路以及被测元器件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光耦1、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正极信号传输线2a、正极信号端子2b、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负极信号传输线3a、负极信号端子3b、VDD引脚4、VDD接线4a、VDD接线端子4b、接地引脚5、信号输出引脚6、信号输出线6a、信号输出端子6b、第一电阻7、第二电阻8、第三电阻9、第一电容器10、二极管11、第四电阻12、第五电阻13、第二电容器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光耦隔离保护电路包括光耦1,光耦1上设有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VDD引脚4、接地引脚5、信号输出引脚6,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上连接有正极信号传输线2a,正极信号传输线2a一端与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相连,另一端与正极信号端子2b相连,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上连接有负极信号传输线3a,负极信号传输线3a一端与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相连,另一端与负极信号端子3b相连,正极信号传输线2a上串接有第一电阻7,负极信号传输线3a上串接有第二电阻8,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和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之间并联有第三电阻9、第一电容器10、二极管11,第三电阻9、第一电容器10、二极管11均并联位于第一电阻7和第二电阻8的输出端一侧,VDD引脚4通过VDD接线4a与VDD接线端子4b相连,VDD接线端子4b和信号输出引脚6之间并联有第四电阻12,信号输出引脚6通过信号输出线6a与信号输出端子6b相连,在信号输出线6a上串接有第五电阻13,接地引脚5和信号输出端子6b之间并联有第二电容器14。具体的第一电阻7和第二电阻8阻值均为110欧姆,第三电阻9阻值为1000欧姆,第一电容器10为330皮法,第四电阻12阻值为390欧姆,第五电阻13阻值为100欧姆,第二电容器14为470皮法。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2、由于设置了二极管11,当光耦损坏或者装反时,电路仍然能够继续工作。3、使用寿命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光耦1、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正极信号传输线2a、正极信号端子2b、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负极信号传输线3a、负极信号端子3b、VDD引脚4、VDD接线4a、VDD接线端子4b、接地引脚5、信号输出引脚6、信号输出线6a、信号输出端子6b、第一电阻7、第二电阻8、第三电阻9、第一电容器10、二极管11、第四电阻12、第五电阻13、第二电容器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耦隔离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耦(1),所述的光耦(1)上设有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VDD引脚(4)、接地引脚(5)、信号输出引脚(6),所述的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上连接有正极信号传输线(2a),所述的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上连接有负极信号传输线(3a),所述的正极信号传输线(2a)上串接有第一电阻(7),所述的负极信号传输线(3a)上串接有第二电阻(8),所述的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和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之间并联有第三电阻(9)、第一电容器(10)、二极管(11),所述的VDD引脚(4)通过VDD接线(4a)与VDD接线端子(4b)相连,所述的VDD接线端子(4b)和信号输出引脚(6)之间并联有第四电阻(12),所述的信号输出引脚(6)通过信号输出线(6a)与信号输出端子(6b)相连,在信号输出线(6a)上串接有第五电阻(13),所述的接地引脚(5)和信号输出端子(6b)之间并联有第二电容器(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耦隔离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耦(1),所述的光耦(1)上设有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VDD引脚(4)、接地引脚(5)、信号输出引脚(6),所述的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上连接有正极信号传输线(2a),所述的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上连接有负极信号传输线(3a),所述的正极信号传输线(2a)上串接有第一电阻(7),所述的负极信号传输线(3a)上串接有第二电阻(8),所述的正极信号接入引脚(2)和负极信号接入引脚(3)之间并联有第三电阻(9)、第一电容器(10)、二极管(11),所述的VDD引脚(4)通过VDD接线(4a)与VDD接线端子(4b)相连,所述的VDD接线端子(4b)和信号输出引脚(6)之间并联有第四电阻(12),所述的信号输出引脚(6)通过信号输出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志,洪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