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及雾化增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8773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湿器及雾化增强装置。其中,该雾化增强装置包括:具有进雾口(21)、出雾口(22)的增压腔(20),用于使水雾聚集在增压腔(20)内以增加水雾压力的挡块(23),该挡块(23)固定在增压腔(20)的内壁且位于水雾从进雾口(21)流动至出雾口(22)的水雾流动路径上,该挡块(23)与增压腔(20)的内壁之间具有与出雾口(22)连通的水雾流通口(2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增强装置使水雾扩散距离更远、更均匀,从而提高雾化(加湿)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及通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器及雾化增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出雾能力的雾化增强装置,以及具有该雾化增强装置的加湿器。
技术介绍
加湿器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通过雾化器对液体(如水、药剂、香剂)予以雾化,达到增湿的目的。目前加湿器的种类繁多,有超声波加湿器、电热式加湿器、蒸发式加湿器等,但这些加湿器的出雾嘴大多采用直条型的传统造型,当出雾量较大时,要么是出雾嘴容易堵水,要么水雾凝聚在出雾嘴后外露导致放置加湿器的台面潮湿,这样就不利于水雾的扩散,导致加湿效果较差。中国专利申请CN2013202047855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其述本体为一旋转腔体,设有一进风室和出风室,在进风室与出风室之间设有一风扇,在水槽的上开口的周边设有一与出风室连通的机身风道,在水槽的上开口的周边设有一与出风室连通的机身风道,所述机身风道与上盖配合形成一内部风道,在内部风道终端的上盖上设有一出雾口,且出雾口呈120°的扇形以防止雾化水气在水瓶上凝结。然而,这种出雾结构通过将水雾集中在内部风道内部使水雾可以以更高速的方式从出雾口喷出,从而增强加湿效果。但是,该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缺陷:①提高水雾喷出能力主要借助风扇的风力,且需要在加湿器的本体内部设置进风室、出风室、机身风道及风扇,结构复杂且实现成本较高;②尤其是呈120°的扇形设置在上盖的出雾口,水雾只能朝出雾口的开口方向喷出,无法保证最佳的出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可以提高出雾能力的雾化增强装置以及具有该雾化增强装置的加湿器。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雾化增强装置,其包括:具有进雾口、出雾口的增压腔,用于使水雾聚集在增压腔内以增加水雾压力的挡块,该挡块固定在增压腔的内壁且位于水雾从进雾口流动至出雾口的水雾流动路径上,该挡块与增压腔的内壁之间具有与出雾口连通的水雾流通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腔由呈L形的前盖与呈倒L形的后盖拼接构成,且前盖与后盖的其中一侧边之间具有作为出雾口的间隙,而挡块设置在前盖的内侧面或后盖的内侧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腔的一侧设置用于防止出雾口处产生负压的风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腔呈环状,风道设置在增压腔的轴向中部。在一个实施例中,以增压腔内的水雾流向出雾口的方向作为水雾运动方向,增压腔在水雾运动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S1,而挡块在该横截面的正投影面积S2,且0.2≤S2/S1≤0.95,且优选为0.4≤S2/S1≤0.95。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腔为直线形、曲线形、弧形、三角形、五角星、矩形、心形、椭圆形、圆形或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腔为环状,且出雾口也呈环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增强装置还包括带导雾腔的导雾部,该导雾腔连通进雾口。本还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加湿器,该加湿器具有所述的雾化增强装置,且出雾口与加湿器的出雾管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增强装置,通过在增压腔内设置挡块使水雾聚集在增压腔内以增加水雾压力,并使较大颗粒的水雾在聚集过程中相互碰撞形成水滴,仅有颗粒较小的水雾以一定压力加速从出雾口喷出,从而不会在出雾口发生堵水甚至打湿台面的现象,且颗粒较小的水雾的扩散距离更远、更均匀,从而提高雾化(加湿)能力。另外,该雾化增强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及通用性强等优点,可以用于各种现有加湿器中,具有较佳的市场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如下:导雾部11,导雾腔12,增压腔20,前盖201,后盖202,进雾口21,出雾口22,挡块23,水雾流通口24,风道25。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中虚线箭头表示水雾的运动方向),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增强装置包括:具有进雾口21、出雾口22的增压腔20,该增压腔20的进雾口21与出雾管(图中未画出)相连通;用于使水雾聚集在增压腔20内以增加水雾压力的挡块23,该挡块23固定在增压腔20的内壁且位于水雾从进雾口21流动至出雾口22的水雾流动路径上,该挡块23与增压腔20的内壁之间具有水雾流通口24,压力增加后的水雾从水雾流通口24加速溢出并从出雾口22喷出。其中,该增压腔20为直线形、曲线形、弧形、三角形、五角星、矩形、心形、椭圆形、圆形或环形等任意形状,比如图1与图2所示的增压腔20为环状,且出雾口22也呈环状。环状的挡块23的其中一侧边固定在增压腔20的内壁,而挡块23的另一侧边与增压腔20的内壁之间设置为水雾流通口24。另外,为了便于将雾化增强装置在各种加湿器上实施,该雾化增强装置还设有带导雾腔12的导雾部11,该导雾部11与加湿器的出雾管连通,而导雾腔12连通增压腔20的进雾口21。优选的,增压腔20由相连的前盖201和后盖202构成,比如前盖201呈L形,后盖202呈倒L形,两者拼接在一起构成的空间就形成了增压腔20,且前盖201与后盖202的其中一侧边之间具有的间隙作为出雾口22。而挡块23则设置在前盖201的内侧面或后盖202的内侧面。水雾从加湿器的出雾管喷出,经过导雾腔12、进雾口21后进入增压腔20内,由于挡块23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雾流向出雾口22,部分水雾开始聚集在增压腔20内从而使得增压腔20内水雾的压力升高,同时较大颗粒的水雾在聚集过程中相互碰撞后在增压腔20内壁上形成水滴,而较小颗粒的水雾以一定压力加速从水雾流通口24流向出雾口22,以较快的速度从出雾口22喷出。由于从出雾口22喷出水雾颗粒较小,同时水雾喷出的速度较高,故水雾扩散的距离更远、扩算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加湿能力,且水雾不会在出雾口22产生堵水现象。实施例二考虑到较小颗粒的水雾在增压腔20内部压力作用下加速从出雾口22喷出,故出雾口22附近会形成负压导致喷出的水雾容易产生紊乱,影响水雾的扩散距离及扩散均匀度。如图3和图4所示,在增压腔20的一侧设置风道25,通过风道25补充出雾口22处的负压,从而使出雾口22处达到压力均衡,确保出雾口22喷出的水雾不会产生紊乱,从而可以扩散的更远、更均匀,进一步提高出雾效果。其中,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增压腔20为环形,出雾口22为狭长的环状缝隙,而风道25设置在增压腔20的轴向中部,从而可以使整个环状的出雾口22处保持压力平衡。另外,挡块23需对水雾具有一定的阻挡能力,才能在合理的短时间内使水雾能部分集聚在增压腔20并使水雾的压力提高。为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增压腔20内的水雾流向出雾口22的方向作为水雾运动方向,增压腔20在水雾运动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S1,而挡块23在该横截面的正投影面积S2,且0.2≤S2/S1≤0.95。也就是说,在挡块23在该横截面的正投影面积S2为增压腔20的横截面的面积S1的20%~95%;换句话说,在水雾从进雾口21流入增压器20后,水雾从增压器20流向出雾口22的过程中,挡块23具有将20%~95%的水雾阻挡在增压腔20内。以图3、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增强装置为例。在挡块23的正投影面积与增压腔20的横截面的面积S1为不同比值的实施例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湿器及雾化增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化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雾口(21)、出雾口(22)的增压腔(20),用于使水雾聚集在增压腔(20)内以增加水雾压力的挡块(23),该挡块(23)固定在增压腔(20)的内壁且位于水雾从进雾口(21)流动至出雾口(22)的水雾流动路径上,该挡块(23)与增压腔(20)的内壁之间具有与出雾口(22)连通的水雾流通口(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雾口(21)、出雾口(22)的增压腔(20),用于使水雾聚集在增压腔(20)内以增加水雾压力的挡块(23),该挡块(23)固定在增压腔(20)的内壁且位于水雾从进雾口(21)流动至出雾口(22)的水雾流动路径上,该挡块(23)与增压腔(20)的内壁之间具有与出雾口(22)连通的水雾流通口(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压腔(20)由呈L形的前盖(201)与呈倒L形的后盖(202)拼接构成,且前盖(201)与后盖(202)的其中一侧边之间具有作为出雾口(22)的间隙,而挡块(23)设置在前盖(201)的内侧面或后盖(202)的内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压腔(20)的一侧设置用于防止出雾口(22)处产生负压的风道(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雾化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压腔(20)呈环状,风道(25)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熊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