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77476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8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架,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前纵梁结构容易导致前围板入侵过大等技术问题。本汽车车架包括前纵梁、A柱和前围板,前围板的外侧固定有前围板加强横梁,前围板加强横梁的端部具有支撑段,前纵梁的根部与支撑段固定,车架还包括位于前围板内侧的支撑梁,支撑梁的一端与A柱抵靠并固定,支撑梁的另一端与前围板固定并与前围板加强横梁的支撑段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减小前围板向内侵入的优点。

Automobil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fram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the prior longitudinal beam structure is easy to cause the front panel board to invade too large. The automobile frame includes front rails, A column and the cowl panel, side front panel is fixed with a front panel strengthening beam front panel strengthening end beam with support, and support the root front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fixed frame, also includes a support beam is position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wl panel, one end of the support beam and column against A and fixed, the support beam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wl panel fixed and strengthen support section beam and front panel relative s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inward invasion of the front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架
本技术属于车辆
,涉及一种汽车车架。
技术介绍
汽车车架是整车强度的保证,在绝大部分的事故中车辆主要是发生正碰和偏置碰的碰撞。在上述事故中,汽车对碰撞能量的传递一般通过前纵梁传递。目前的车架中,前纵梁和地板连接,在碰撞过程中能量会传递至地板,但是底板和前纵梁不是处于一个平面上,这就需要对前纵梁的根部进行增大截面、加厚材料等方式的处理来增加强度,这些方法受到空间、成本、开发周期的影响因素较大,不便于实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前纵梁后部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4417617A】,包括第一横梁和一对第二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左、右前纵梁的根部之间,第二横梁分别连接在同侧的前纵梁的根部与A柱之间。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将前纵梁的能量传递至A柱实现对前纵梁的支撑,该专利中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通过焊接与前纵梁的根部焊接,因此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前纵梁的根部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不均衡的问题,在瞬时碰撞中导致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受力不同导致第一横梁或者第二横梁与前纵梁的根部焊接处出现应力过大断裂的情况,最终导致前围板入侵较大,具有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车架,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减小前围板向内侵入。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架,包括前纵梁、A柱和前围板,所述前围板的外侧固定有前围板加强横梁,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的端部具有支撑段,所述前纵梁的根部与支撑段固定,其特征在于,车架还包括位于前围板内侧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A柱抵靠并固定,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与前围板固定并与前围板加强横梁的支撑段相对设置。汽车的两根前纵梁均对应设置有上述支撑梁;在汽车正面发生碰撞时,前纵梁将冲击力传递至前围板加强横梁的支撑段上,再由支撑段传递至支撑梁上,最后通过支撑梁将冲击力传递至A柱上,支撑梁与前围板内侧固定,因此能减小前围板向内侧的侵入;由于支撑梁与支撑段相对设置,支撑梁位于前围板加强横梁的支撑段向内侵入的路径上,因此只要支撑梁固定强度足够前围板加强横梁不会出现向内侵入的情况,也就能减小前围板向内侧的侵入。在上述的汽车车架中,所述支撑梁包括支撑板部和位于支撑板部两侧的加强板部,所述加强板部与支撑板部垂直,所述加强板部的边沿与前围板的内侧贴靠。通过加强板部使得支撑梁的中段与前围板贴靠并固定,能增加支撑梁固定强度。在上述的汽车车架中,所述加强板部的边沿具有固定翻边,所述固定翻边与前围板的内侧贴靠,所述固定翻边通过焊接与前围板固定。通过固定翻边能增加支撑梁与前围板的接触面积并保证前围板与支撑梁的固定强度。在上述的汽车车架中,所述A柱下段的内部固定有加强件,所述支撑梁与A柱固定有加强件的一段抵靠并固定。加强件能增加A柱下段的强度,因此当支撑梁将冲击力传递至A柱时A柱下段能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支撑梁。在上述的汽车车架中,所述A柱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加强件位于内板和外板之间,所述加强件的一端与内板抵靠,加强件的另一端与外板抵靠,所述支撑梁与内板通过焊接固定。加强件为钣金件,通过加强件使得A柱在受到支撑梁的作用力时A柱的内板和外板同时提供支撑,提高A柱对支撑梁的制成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车架具有使得前纵梁、前围板加强横梁和支撑梁见力传递路径更合理,能减小前围板向内侵入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车架的另一个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纵梁;2、前围板;21、前围板加强横梁;211、支撑段;3、支撑梁;31、支撑板部;32、加强板部;33、固定翻边;4、A柱;41、内板;42、外板;43、加强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汽车车架包括前围板2、两根前纵梁1和两根A柱4,前围板2的外侧固定有前围板加强横梁21,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两端部均具有支撑段211,两根前纵梁1的根部分别与前围板加强横梁21两端部上的支撑段211固定,车架还包括位于前围板2内侧的两根支撑梁3,支撑梁3的一端与对应A柱4抵靠并固定,支撑梁3的另一端与前围板2固定并与对应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支撑段211相对设置。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梁3包括支撑板部31和位于支撑板部31两侧的加强板部32,加强板部32与支撑板部31垂直,加强板部32的边沿与前围板2的内侧贴靠。加强板部32的边沿具有固定翻边33,固定翻边33与前围板2的内侧贴靠,固定翻边33通过焊接与前围板2固定。如图1所示,A柱4下段的内部固定有加强件43,支撑梁3与A柱4固定有加强件43的一段抵靠并固定。A柱4包括内板41和外板42,加强件43位于内板41和外板42之间,加强件43的一端与内板41抵靠,加强件43的另一端与外板42抵靠,支撑梁3与内板41通过焊接固定。通过加强件43使得A柱4在受到支撑梁3的作用力时A柱4的内板41和外板42同时提供支撑,提高A柱4对支撑梁3的制成强度。在汽车正面发生碰撞时,前纵梁1将冲击力传递至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支撑段211上,再由支撑段211传递至支撑梁3上,最后通过支撑梁3将冲击力传递至A柱4上,支撑梁3与前围板2内侧固定,因此能减小前围板2向内侧的侵入;由于支撑梁3与支撑段211相对设置,支撑梁3位于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支撑段211向内侵入的路径上,因此只要支撑梁3固定强度足够前围板加强横梁21不会出现向内侵入的情况,也就能减小前围板2向内侧的侵入。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架,包括前纵梁(1)、A柱(4)和前围板(2),所述前围板(2)的外侧固定有前围板加强横梁(21),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端部具有支撑段(211),所述前纵梁(1)的根部与支撑段(211)固定,其特征在于,车架还包括位于前围板(2)内侧的支撑梁(3),所述支撑梁(3)的一端与A柱(4)抵靠并固定,所述支撑梁(3)的另一端与前围板(2)固定并与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支撑段(211)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架,包括前纵梁(1)、A柱(4)和前围板(2),所述前围板(2)的外侧固定有前围板加强横梁(21),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端部具有支撑段(211),所述前纵梁(1)的根部与支撑段(211)固定,其特征在于,车架还包括位于前围板(2)内侧的支撑梁(3),所述支撑梁(3)的一端与A柱(4)抵靠并固定,所述支撑梁(3)的另一端与前围板(2)固定并与前围板加强横梁(21)的支撑段(211)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包括支撑板部(31)和位于支撑板部(31)两侧的加强板部(32),所述加强板部(32)与支撑板部(31)垂直,所述加强板部(32)的边沿与前围板(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再起朱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