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5047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4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在组装于作业机时,能够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同时能够确保直行性。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差动机构(40),其与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转速差;切换结构(60),其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差动机构(40)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操作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差动机构(40)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hich can improve the minimum ground height of the body and ensure the smoothness of the turning when the machine is assembled in the operation machine, while ensuring the straight line. With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ifferential mechanism (40), with the first output shaft and the output shaft two links can be driven to absorb the speed difference speed differenc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put shafts; switch structure (60), the steering rod (3a) by turning operation. To allow the differential mechanism (40) driven by the allowed state, and the operating rod (3a) have not been a turning operation, switching pair differential mechanism (40) driving brake braking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设置在作业机上,该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记载了作为作业机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等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发动机等动力源、由HST等无级变速装置及机械式的减速器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和装备在收割机的机体左右的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等。在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中,动力源和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机体框架中央,从动力源输出的动力由动力传递机构左右分配,分别向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1672号公报近年来,联合收割机追求大型化/高输出化,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大型化/高输出化,动力传递机构中的牵引力和扭矩等负荷增大。为了承受该增大的负荷,需要在结构上强化将动力传递机构和行驶装置连结的部分和行驶装置的轴承。但是,结构上的强化会导致部件的大型化。在采用现有的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部件在机体下部中央大幅突出,所以在使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变低的这一点上有改良的余地。另外,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在联合收割机转弯时动力传递损失大,在顺畅地进行转弯这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因此,考虑采用将两个动力传递机构独立地装配到机体框架左右,利用左右独立的动力传递机构分别驱动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结构,以此来代替将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装配到机体框架中央的结构。该左右独立式动力传递机构在消除机体下部中央的突出的方面和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的方面较为优秀,但由于分别构成两个动力传递机构的两个无级变速装置的传递效率之差和对左右一对行驶装置施加的负荷所引起的工作油泄漏(油泄漏)等导致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旋转产生差异,而难以确保直行性,因此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良的余地。尤其,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这样的作业机的情况下,列收割时的直行性很重要,所以难以采用左右独立式动力传递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在组装于作业机时,能够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同时能够确保直行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设置在作业机上,所述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具备: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一液压泵和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一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第二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二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另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所述转速差;切换结构,其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和第二无级变速装置独立,所以能够将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和第二无级变速装置配置在机体框架中的分别与左右一对行驶装置接近的位置。差动机构及切换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布置于机体框架。如果配置在比配置有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及第二无级变速装置的位置更高的位置,则与以往在机体框架中央只具备一个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另外,因为左右行驶装置分别都具备无级变速装置,所以能够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此外,因为具备差动机构及切换结构,所以即使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了转速差,也能够消除所述转速差。切换结构在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允许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所以差动机构根据转速差进行驱动。即,转速差被差动机构吸收。另一方面,切换结构在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所以即使出现了转速差,差动机构也不进行驱动。此时,转速差不被差动机构吸收,而是在第一液压马达侧及第二液压马达侧被吸收。也就是说,利用差动机构而使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差消失,所以确保了直行性。这样,巧妙地活用了差动机构,能够不对转弯时的转弯性造成影响地确保直行时的直行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切换结构是具备泵机构和限制机构的液压回路,所述泵机构利用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动作,所述限制机构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限制所述泵机构的动作。泵机构借助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的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动作。具备该泵机构的液压回路在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即使在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也能够通过限制泵机构的动作,对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如此,通过限制或是允许基于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转速差的泵机构的动作,能够确保直行性和确保转弯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限制机构是溢流压根据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可变的可变溢流阀,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提高所述溢流压来限制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降低所述溢流压来允许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在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通过提高可变溢流阀的溢流压,强力地限制泵机构排出工作油,结果是能够对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在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通过降低可变溢流阀的溢流压,允许泵机构排出工作油,结果是能够允许差动机构的驱动。如此,能够通过溢流阀的溢流压的高低这样简单的构造,不太花费成本地构成限制机构。另外,也考虑了如下结构:将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通过爪型离合器和多片制动器(多板ディスク)等机械式连接机构连结,将该机械式连接机构利用弹簧的弹力和工作油的油压力切换成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由此切换成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转速差被允许的状态和不被允许的状态。但是,机械式连接机构存在在切换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时产生冲击的情况,另外在切换连接状态时需要较大的液压力,所以在操作感和燃料效率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可变溢流阀构成限制机构,能够通过溢流压的高低,流畅地切换对泵机构的动作进行限制的状态和不进行限制的状态,所以从变换时的冲击、操作感等角度出发,优于机械连式接机构。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差动机构具备由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的第一侧齿轮、由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的第二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侧齿轮及所述第二侧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收纳所述第一侧齿轮、所述第二侧齿轮及所述行星齿轮的齿轮壳体和设置于所述齿轮壳体且能够向所述泵机构输出动力的齿圈,所述泵机构是能够根据所述齿圈的旋转方向调换吸入侧和排出侧的旋转泵。第一输出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动力传递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设置在作业机上,所述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一液压泵和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一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第二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二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另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所述转速差;切换结构,其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5 JP 2015-2552901.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设置在作业机上,所述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一液压泵和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一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第二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二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另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所述转速差;切换结构,其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是具备泵机构和限制机构的液压回路,所述泵机构利用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动作,所述限制机构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限制所述泵机构的动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机构是溢流压根据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可变的可变溢流阀,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提高所述溢流压来限制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降低所述溢流压来允许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机构具备由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的第一侧齿轮、由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的第二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侧齿轮及所述第二侧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收纳所述第一侧齿轮、所述第二侧齿轮及所述行星齿轮的齿轮壳体和设置于所述齿轮壳体且能够向所述泵机构输出动力的齿圈,所述泵机构是能够根据所述齿圈的旋转方向调换吸入侧和排出侧的旋转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传动轴,其被输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第一传动路径,其从所述第一输出轴向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动力;第二传动轴,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置在同一个旋转轴心上,并且被输入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旋转;第二传动路径,其从所述第二输出轴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裕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