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4835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3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包括按压部、相对所述按压部设置的开关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和开关部之间的传导部,所述按压部接收用户按压力后通过所述传导部传递至所述开关部,所述按压部的中心受力点相对所述开关部的中心受力点偏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按键安装位置较为灵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壳体组件和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按键、一种壳体组件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按键大多采用机械式按键,按键包括露出手机外壳的键帽和连接键帽的立柱,立柱穿过外壳进入外壳内部,用户施加在键帽上的按压力可以直接通过立柱传导至外壳内部的开关模块上。现有按键的键帽和立柱都是采用一体成型,并且键帽和立柱是同心的。在此种结构下,键帽的位置和外壳内开关模块的位置会相互影响、彼此限制,按键安装位置灵活性差,容易影响到手机其它部件的排布和手机的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位置较为灵活的按键。此外,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按键的壳体组件。另外,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壳体组件的移动终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包括按压部、相对所述按压部设置的开关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和开关部之间的传导部,所述按压部接收用户按压力后通过所述传导部传递至所述开关部,所述按压部的中心受力点相对所述开关部的中心受力点偏移。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按键,所述外壳设有通孔,所述按压部滑动连接所述通孔,所述开关部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所述传导部随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外壳滑动。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和如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所述开关部电连接所述主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按键通过将所述按压部与所述传导部设置成分体结构,使得所述按压部的中心受力点相对所述开关部的中心受力点偏移时,所述按压部仍可通过所述传导部,将按压力顺利传递至所述开关部,从而使所述开关部发出指令。故而,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开关部彼此之间的位置限制较小、灵活性较高,所述按键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安装位置较为灵活,既能够避免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其它元器件的布局产生不良影响,也能够满足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壳体组件的另一部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口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卡口件卡入导柱时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壳体组件的卡口件完全收容于壳体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100和主板。所述壳体组件100包括外壳4和按键,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外壳4内侧,所述主板用于接收所述按键发出的指令。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所述按键包括按压部1、相对所述按压部1设置的开关部2以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1和开关部2之间的传导部3,所述按压部1接收用户按压力后通过所述传导部3传递至所述开关部2。所述按压部1的中心受力点10相对所述开关部2的中心受力点20偏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按压部1与所述传导部3设置成分体结构,使得所述按压部1的中心受力点10相对所述开关部2的中心受力点20偏移时,所述按压部1仍可通过所述传导部3,将按压力顺利传递至所述开关部2,从而使所述开关部2发出指令。故而,所述按压部1与所述开关部2彼此之间的位置限制较小、灵活性较高,所述按键在所述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安装位置较为灵活,既能够避免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其它元器件的布局产生不良影响,也能够满足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需求。可以理解的,所述开关部2电连接所述主板。所述开关部2可为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在受到按压时发出指令至所述主板。所述轻触开关可为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开关,按压所述按键可使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增大或减小。或者,所述轻触开关为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源开关,按压所述按键可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休眠或被唤醒。所述按压部1的中心受力点10指所述按压部1的受力面的中点,所述开关部2的中心受力点20为所述开关部2的受力面的中点。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100的所述外壳4设有通孔40,所述通孔40连通所述外壳4内侧与所述外壳4外侧。所述按压部1滑动连接所述通孔40。所述开关部2固定于所述外壳4内侧,所述传导部3随所述按压部1相对所述外壳4滑动。用户在所述外壳4外侧按压所述按压部1,所述按压部1带动所述传导部3朝所述外壳4内侧移动,从而抵压所述开关部2,以开关所述开关部2发出指令。所述按压部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通孔40。当所述按压部1部分收容于所述通孔40时,所述按压部1远离所述传导部3的表面11凸出于所述外壳4的外表面,用户能够容易、便捷地按压所述按压部1。当所述按压部1全部收容于所述通孔40时,所述按压部1隐藏于所述外壳4内,从而使所述移动终端具有更为光滑、美观的外观,同时也能降低所述按键被损伤(如磕碰、撞击)的风险,提高所述按键的使用寿命。所述按压部1的外周侧壁与所述通孔40的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通孔40对所述按压部1起到导向作用。可选的,所述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固定于所述外壳4内侧,所述壳体5设有导向孔50,所述传导部3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孔50。所述传导部3的外周侧壁与所述导向孔50的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导向孔50对所述传导部3起到导向作用。可以理解的,所述外壳4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外壳侧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壳体5可为所述移动终端中框的至少一部分。可选的,所述导向孔50的轴线501与所述通孔40的轴线401平行并相偏移,也即所述导向孔50的轴线501与所述通孔40的轴线401不共线,所述传导部3相对所述按压部1偏移。所述按压部1被按压时,所述按压部1抵接部分所述传导部3,从而将按压力传递至所述传导部3。此时,所述导向孔50与所述通孔40对彼此的位置限制较小,所述导向孔50与所述通孔40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排布位置都较为灵活。可选的,所述导向孔50正对所述开关部2。具体而言,所述导向孔50的朝向所述开关部2的一端正对所述开关部2。所述开关部2的中心受力点20可位于所述导向孔50轴线501上,使得所述传导部3的一端伸出所述导向孔50后可直接抵触所述开关部2的中心受力点20,保证所述壳体组件100的所述按键感应按压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传导部3包括导柱31,所述导柱31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50,所述导柱31一端311接收所述按压部1的按压,所述导柱31另一端312随所述按压部1按压而抵触所述开关部2。可选的,所述导向孔50的内周壁上设有凸出的限位圈51,所述限位圈51位于所述导向孔50靠近所述开关部2的一端312,所述限位圈51与所述导柱31的外周侧壁配合。所述限位圈51的内周侧壁与所述导柱31的外周侧壁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所述导向孔50的内周侧壁与所述导柱31的外周侧壁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按键、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部、相对所述按压部设置的开关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和开关部之间的传导部,所述按压部接收用户按压力后通过所述传导部传递至所述开关部,所述按压部的中心受力点相对所述开关部的中心受力点偏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部、相对所述按压部设置的开关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和开关部之间的传导部,所述按压部接收用户按压力后通过所述传导部传递至所述开关部,所述按压部的中心受力点相对所述开关部的中心受力点偏移。2.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所述外壳设有通孔,所述按压部滑动连接所述通孔,所述开关部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所述传导部随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外壳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所述壳体设有导向孔,所述传导部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通孔的轴线平行并相偏移。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正对所述开关部。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壳体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元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