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74297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形成冷媒回路的双缸独立压缩的压缩机、换向单元、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单元、气液分离器、第二节流单元、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分别设置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换向单元通过第一储液灌与所述第一回气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回气口连通;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冷媒节流程度的设置使得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温度Tm=(T2+T3)/2+△t,△t的取值范围为‑2℃~4℃;其中,T2为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3为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空调系统运行在高能效状态。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successively connected and form a refrigerant loop of the double cylinder compressor, independent reversing unit,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 first throttle unit, a gas-liquid separator, second throttle unit, indoor heat exchanger; the compresso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turn port and second return port. The reversing uni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port through the first liquid storage tank, a gas outlet of the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the second return port communicated; refrigerant throttling throttling element and the second degree of the first throttling element is arranged so that the gas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gas-liquid separator Tm = (T2+T3) /2+ delta T range t is 2 to 4 DEG C; among them, T2 is the cooling mode of indoor coil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3 exchanger for cooling mode outdoor outlet temperature.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perate in 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空调制冷系统没有对节流后并进入蒸发器前的气态制冷剂进行优化循环设计,导致气态制冷剂影响蒸发器换热性能,并且增加压缩机压缩功耗,从而影响到空调器能效水平。喷气增焓和双级压缩技术可以提高空调系统在低温和超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水平,但对于空调经常使用的工况,能效提升非常有限。例如依据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中的额定制冷/制热、中间制冷/制热工况下下,现有的空调系统的运行在额定制冷/制热、中间制冷/制热工况下的空调能效情况如下:额定制冷中间制冷额定制热中间制热能力3400.4165042802193功率828.32991263436性能系数4.115.523.395.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旨在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双缸独立压缩的压缩机、换向单元、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单元、气液分离器、第二节流单元、室内换热器和第一储液灌;其中,所述压缩机分别设置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第一回气口连接的第一气缸与第二回气口连接的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比值范围为1%~10%;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体出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冷媒节流程度的设置使得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温度Tm=(T2+T3)/2+△t,△t的取值范围为-2℃~4℃;其中,T2为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3为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优选地,所述T2为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T3为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优选地,所述△t的取值范围为-1℃~3℃。优选地,所述第二节流单元的冷媒节流程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节流单元的冷媒节流程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单元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毛细管、第一双向节流阀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节流单元包括串接的第二毛细管和第一单向节流阀,且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的截止方向为冷媒自室外换热器向所述气液分离器流动的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二节流单元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三毛细管、第二双向节流阀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二节流单元包括串接的第四毛细管和第二单向节流阀,且第二单向节流阀的截止方向为冷媒自所述室内换热器向所述气液分离器流动的方向。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单元的连接管路上且并联设置的冷媒换热器和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在空调系统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导通,在运行于制冷模式时截止。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第一冷媒换热单元;或者,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二节流单元的连接管路上的第二冷媒换热单元。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媒换热单元为冷媒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一冷媒换热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冷媒换热器和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在空调系统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导通,在运行于制冷模式时截止;和/或,第二冷媒换热单元为冷媒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二冷媒换热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冷媒换热器和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在空调系统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导通,在运行于制冷模式时截止。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连接管路上的第三冷媒换热单元。优选地,所述第三冷媒换热单元为冷媒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三冷媒换热单元包括冷媒换热器和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冷媒换热器串联后再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储液灌,所述第二储液灌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回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一定的情况下,依据Tm=(T2+T3)/2+△t,对第一节流单元和第二节流单元的冷媒节流程度进行设置,可以使得该设计的空调系统运行在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中的额定制冷/制热、中间制冷/制热下,保持高能效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空调系统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形成冷媒回路的双缸独立压缩的压缩机1、换向单元2、室外换热器3、第一节流单元4、气液分离器5、第二节流单元6、室内换热器7。其中压缩机1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壳体外设有第一储液罐13和第二储液罐14。压缩机1壳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缸独立压缩的压缩机、换向单元、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单元、气液分离器、第二节流单元、室内换热器和第一储液灌;其中,所述压缩机分别设置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第一回气口连接的第一气缸与第二回气口连接的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比值范围为1%~10%;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体出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冷媒节流程度的设置使得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温度Tm=(T2+T3)/2+△t,△t的取值范围为‑2℃~4℃;其中,T2为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3为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缸独立压缩的压缩机、换向单元、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单元、气液分离器、第二节流单元、室内换热器和第一储液灌;其中,所述压缩机分别设置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第一回气口连接的第一气缸与第二回气口连接的第二气缸的排气容积比值范围为1%~10%;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体出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冷媒节流程度的设置使得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温度Tm=(T2+T3)/2+△t,△t的取值范围为-2℃~4℃;其中,T2为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T3为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2还为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T3还为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的取值范围为-1℃~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单元的冷媒节流程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节流单元的冷媒节流程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单元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毛细管、第一双向节流阀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节流单元包括串接的第二毛细管和第一单向节流阀,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文端曾祥兵李金波杨亚新刘湍顺陈明瑜刘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