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4198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该装置沿轴向方向置入于引擎的进气管内,其包括中轴体、分别位于中轴体两端且与其同轴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中轴体的中部开设有导流孔A,中轴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轴向的导流柱,导流柱内均设有导流孔B;所述第二环体与中轴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流支臂,第一环体与各个导流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流支臂,第一导流支臂和第二导流支臂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流孔C;所述导流孔A与导流孔C均设为内锥形孔且开口孔径沿第一环体至第二环体的轴线方向逐渐变大,解决了现有的引擎助燃器结构不够完善、阻碍气流以及导致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A cone shaped car engine combus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fittings, discloses a cone shaped car engine combustion device, the air intake devic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s arranged in the engine tub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ring body and the second body axis, respectively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middle axle and coaxial with the central axis,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iversion hole A, the side wall of the shaft body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n evenly distributed with a plurality of axial flow guide column, guide posts are arranged in the guide hole B; second guide arm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econd body axis, a first guide arm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ring and the guide post, the first guide arm and second arm guide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uide hole C; the diversion hole A and C are provided with diversion hole axis for internal tapered hole and aperture along the first ring body to the second body gradually become larger, the solution of the exis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engine's burner is not perfect, which hinders the airflow and leads to insufficient com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汽、机车已是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但汽、机车机件起动及运转时动力所需的燃料,附带所排放的废气形成的空气污染,更是造成环境暖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而一般车辆引擎的功率输出几乎是取决于一定比例油气注入燃烧室的多寡,而在不同的情况与要求下,燃气各有其最佳的气体与燃油比例,倘若过多的燃料缺乏适当比例的气体则无法确实燃烧,而燃烧不完全所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然而车辆引擎的进气装置是车辆燃油系统的核心元件,其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引擎的动力性能、油耗、启动的加速性能、旋转的稳定性及废气的排放。由于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引擎排放黑烟、车辆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汽缸内大量积碳等现象均为油气混合比例失调所致。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47864.5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蜂巢式引擎助燃器装置,已经可以提高引擎单位时间的进气量,提高空燃比,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是上述蜂巢式引擎助燃器装置的结构尚不够完善,特别是中轴体为中空漏风,四窗散气,且后端中轴体的迎风面有孔径枝蔓遮挡,阻碍气流,不能形成收缩通道,不能使气流形成顺压梯度,一定程度上影响进气量,致使燃烧不能充分,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以达到加速气流流动、促进燃油充分燃烧、减少废气排放以及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擎助燃器结构不够完善、阻碍气流以及导致燃烧不充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该装置沿轴向方向置入于引擎的进气管内,其包括中轴体、分别位于中轴体两端且与其同轴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中轴体的中部开设有导流孔A,中轴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轴向的导流柱,导流柱内均设有与其同轴的导流孔B;所述第二环体与中轴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流支臂,第二导流支臂与导流柱之间相互交错且均匀分布在中轴体的周向方向上,第一环体与各个导流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流支臂,第一导流支臂和第二导流支臂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流孔C;所述导流孔A与导流孔C均设为内锥形孔且开口孔径沿第一环体至第二环体的轴线方向逐渐变大。进一步地,所述中轴体设为圆台状,且其小直径端端面与第一环体的端面相平齐,大直径端端面与第二环体的端面相平齐。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柱的一端边缘与中轴体的小直径端边缘相贴合连接,另一端与中轴体的大直径端相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支臂靠近第一环体的一侧均设有导流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支臂与第二导流支臂分别由多个支臂导流柱沿中轴体的径向方向依次平行连接形成,且各个支臂导流柱上均开设有所述导流孔C;所述导流孔A的横截面设为圆形、导流孔B和导流孔C的横截面设为正六边形。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支臂导流柱和导流柱的横截面均设为正六边形,且导流孔B和导流孔C的各个内侧壁分别与导流柱和支臂导流柱对应的外侧壁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支臂的支臂导流柱高度等于第一环体的侧壁高度,第二环体的侧壁高度设为第一环体的侧壁高度的一半,且与第二环体相连接的支臂导流柱两端与第二环体的侧壁端部相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体的直径大于第一环体的直径,且第二环体内设有连接于两相邻第二导流支臂之间的弧形环体,弧形环体与第二环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环体与第二环体之间设有连接柱且与第一环体的边缘轮廓相对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的引擎助燃装置由中轴体、位于中轴体前后两端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连接而成,且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与中轴体之间设有导流支臂,前端面朝向引擎,后端面朝空气滤清器,且前后两端面保持距离,分层进气,不会使气流阻碍;2.本申请的中轴体内设有导流孔A、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的径向方向上交错均匀分布有第一导流支臂和第二导流支臂,第一导流支臂和第二导流支臂上开设有导流孔C,而且中轴体周围设有还均匀分布的导流柱,导流柱的内部设有导流孔B,保证排气管内部的气流畅通和平衡流动;3.第二环体内部均匀分布的第二导流支臂的一侧沿气流方向分别设置了导流板,能够有效阻止空气扩散,稳定气流;4.本装置放置进气管内,导流孔A与导流孔C均设为内锥形孔,中轴体也设为锥形状结构,且第二环体相对于第一环体的方向上还设有气流通道,基于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在收缩通道中,使内部气流呈顺压梯度,可使流体加速,从而促进充分燃烧,增强动力,减少废气排放,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下文字的目的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可按照如下方式实施,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该装置沿轴向方向置入于引擎的进气管的内壁中,该装置包括中轴体1、分别位于中轴体1两端且与其同轴的第一环体2和第二环体3,第一环体2与第二环体3设有一定的间距且第一环体2和第二环体3的端面分别与中轴体1的两端端面相平齐,所述中轴体1的中部开设有导流孔A4,导流孔A4与中轴体1同轴线,中轴体1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轴向的导流柱5,导流柱5内均设有与其同轴的导流孔B6;所述第二环体3与中轴体1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流支臂,第二导流支臂的一端与第二环体3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中轴体1的外壁连接,第二导流支臂与导流柱5之间相互交错且均匀分布在中轴体1的周向方向上;第一环体2与各个导流柱5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流支臂,第一导流支臂的一端与第一环体2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导流柱5的侧壁连接,第一导流支臂和第二导流支臂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流孔C7;所述导流孔A4与导流孔C7均设为内锥形孔且开口孔径沿第一环体2至第二环体3的轴线方向逐渐变大,导流孔A4与导流孔C7的轴线方向与中轴体1的轴线相平行,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柱5、第一导流支臂以及第二导流支臂均设有四个。所述中轴体1设为圆台状,且其小直径端端面与第一环体2的端面相平齐,大直径端端面与第二环体3的端面相平齐,作为优选方式,可将中轴体1的锥度设为与导流孔A4的相同锥度,使该装置形成的顺压梯度更加流畅稳定。所述导流柱5的一端边缘与中轴体1的小直径端边缘相贴合连接,另一端与中轴体1的大直径端相平齐,中轴体1的大端部侧边与导流柱5的侧壁相接。所述第二导流支臂靠近第一环体2的一侧均设有导流板8,导流板8与第二导流支臂的侧壁形状相匹配,能够有效阻止空气扩散,稳定气流。所述第一导流支臂与第二导流支臂分别由多个支臂导流柱11沿中轴体1的径向方向依次平行连接形成,各个支臂导流柱11的轴线方向与中轴体1的轴线方向相平行且各个支臂导流柱11上均开设有所述导流孔C7;所述导流孔A4的横截面设为圆形、导流孔B6和导流孔C7的横截面设为正六边形。所述各个支臂导流柱11和导流柱5的横截面均设为正六边形,即将各个支臂导流柱11的侧壁相互连接,且导流孔B6和导流孔C7的各个内侧壁分别与导流柱5和支臂导流柱11对应的外侧壁相平行。所述第一导流支臂的支臂导流柱11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该装置沿轴向方向置入于引擎的进气管内,其包括中轴体、分别位于中轴体两端且与其同轴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中轴体的中部开设有导流孔A,中轴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轴向的导流柱,导流柱内均设有与其同轴的导流孔B;所述第二环体与中轴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流支臂,第二导流支臂与导流柱之间相互交错且均匀分布在中轴体的周向方向上,第一环体与各个导流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流支臂,第一导流支臂和第二导流支臂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流孔C;所述导流孔A与导流孔C均设为内锥形孔且开口孔径沿第一环体至第二环体的轴线方向逐渐变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该装置沿轴向方向置入于引擎的进气管内,其包括中轴体、分别位于中轴体两端且与其同轴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中轴体的中部开设有导流孔A,中轴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轴向的导流柱,导流柱内均设有与其同轴的导流孔B;所述第二环体与中轴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流支臂,第二导流支臂与导流柱之间相互交错且均匀分布在中轴体的周向方向上,第一环体与各个导流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流支臂,第一导流支臂和第二导流支臂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流孔C;所述导流孔A与导流孔C均设为内锥形孔且开口孔径沿第一环体至第二环体的轴线方向逐渐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体设为圆台状,且其小直径端端面与第一环体的端面相平齐,大直径端端面与第二环体的端面相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的一端边缘与中轴体的小直径端边缘相贴合连接,另一端与中轴体的大直径端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孔形汽车引擎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支臂靠近第一环体的一侧均设有导流板。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玲
申请(专利权)人:石嘴山市伟创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瞿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