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3970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包括覆盖于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所述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将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同时,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容纳腔将屋顶平面的积水盛装且排出,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建筑,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屋面天沟结构,所述屋面天沟结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A building roof gutter and its structure

Roof gutter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including the cover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between the reserved deformation joint surface of the cover plate,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for water flowing, and the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and the through hole is communicated and used for holding and discharging the water containing cavity and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with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preset deformation gap for deform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are reserved between the two side wall joint. The roof gutter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ver plate to deformation joint shelter, to make the roof in seam deformation is plane transition, convenient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area of the roof, the plane at the same time, the roof gutter structure by accommodating cavity roof water containing plane and discharge, ensure the waterproofing and drainage capacity at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the plane.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building roof gutter structure comprises a wall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wall, the roof gutter structure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屋面天沟结构的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对此,其解决办法为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目前,各类建筑物的顶部屋面在遇到变形缝时都将其防水作为重点处理,从国家标准图集可以看出,都是将变形缝的两侧壁上砌起半米左右高的挡墙,然后将防水层做到挡墙内收边,这样自然就对屋顶平面的利用带来影响,并且由于顶部屋面上的挡墙的存在,当维修人员需要跨越挡墙进行维护操作时,将会造成不便与危险,同时,部分屋面需要放置各种太阳能设备,有的屋面可以晾晒衣物,甚至有的屋面还能够当做体育运动场所。因此,如何在保证建筑物屋顶平面的防水排水的基础上,使得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增大,同时方便维修作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能够保证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的基础上,使得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增大,并且方便维修作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屋面天沟结构的建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包括覆盖于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所述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排水管连通、用于排出其盛装的积水的排水口。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具体为U型结构腔室,且所述容纳腔上正对所述变形缝侧壁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变形缝的侧壁表面平行。优选地,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盖板顶部、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板,且所述过滤板上的各个过滤孔均与所述盖板的通孔相通。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面的顶部、用于使积水趋向于流入到所述过滤板的过滤孔的引流斜坡,所述过滤板的侧壁与所述引流斜坡的侧壁紧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层。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板的底部和所述盖板的顶部间的密封垫,且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从所述过滤板的过滤孔流入至所述容纳腔中的流通孔。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为弹性材料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墙体和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屋面天沟结构,其中,所述屋面天沟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主要包括盖板和容纳腔。其中,盖板设置于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上,主要用于覆盖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该通孔主要用于将屋顶平面的积水引流排出,且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与该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重要的是,容纳腔的外表面与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同时,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底部设置的容纳腔将屋顶平面的积水盛装且排出,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变形缝的两侧壁上砌起半米左右高的挡墙,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如此,维修人员在屋顶进行维护作业时,无需翻越挡墙,方便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墙面—1,预埋件—2,盖板—3,容纳腔—31,角钢—4,引流斜坡—5,过滤板—6,排水口—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屋面天沟结构主要包括盖板3和容纳腔31。其中,建筑物的顶部结构一般可为平屋面结构。盖板3设置于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上,主要用于覆盖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盖板3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该通孔主要用于将屋顶平面的积水引流排出,且盖板3的底部设置有与该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31。重要的是,容纳腔31的外表面与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具体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同时,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底部设置的容纳腔31将屋顶平面的积水盛装且排出,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该屋面天沟结构通过盖板3将建筑物两侧墙面间预留的变形缝遮蔽,以使屋面在变形缝处呈平面过渡,如此,维修人员在屋顶进行维护作业时,无需翻越挡墙,方便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同时大幅增加屋顶平面的利用面积,保证了建筑物顶部平面的防水排水能力。考虑到建筑物顶部平面的排水能力,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容纳腔31的侧壁上开设排水口7,排水口7与排水管连通,该排水管可以为雨水斗系统的一部分,方便建筑物顶部平面的排水。基于此,在关于容纳腔3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其设计为U型结构,且U型结构腔室上正对变形缝侧壁的两个侧面均与变形缝的侧壁表面平行,如此,容纳腔31的两侧到各自对应的变形缝的侧壁的距离相等,在墙面发生热胀冷缩时,两侧的墙面均具有相同的最大变形量,并且容纳腔31的盛装积水体积效果最佳,同时,U型结构腔室的深度根据应用环境确定,通常为500mm。当然,也可以将容纳腔31设计为V型结构腔室或任意封闭结构腔室。由于积水从建筑物顶部平面流入到容纳腔31中,积水中可能存在杂质,这些杂质会堵塞排水口7,最终导致建筑物顶部整体排水效果差。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在盖板3顶部安装可拆卸的过滤板6,过滤板6上设置的各个过滤孔均与盖板3的通孔相通,保证积水经其过滤后顺利流入容纳腔31内。同时,为了使得建筑物顶部平面的积水尽快排放,防止其渗透,可以在墙面1的顶部增设引流斜坡5。该引流斜坡5的表面呈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高度渐变的斜面,如此,当雨水落到其表面时,将在斜面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向高度渐低的方向流动,如此对雨水形成引流效果。此时,需要将过滤板6的侧壁与引流斜坡5的侧壁紧贴,如此,从引流斜坡5的表面滑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及其屋面天沟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于两侧墙面(1)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的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板(3)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31),所述容纳腔(31)的外表面与所述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于两侧墙面(1)间预留的变形缝表面的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用于使积水流过的通孔,且所述盖板(3)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并用于盛装且排出积水的容纳腔(31),所述容纳腔(31)的外表面与所述变形缝的两个侧壁之间均预留有供两侧墙面变形的预设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排水管连通、用于排出其盛装的积水的排水口(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具体为U型结构腔室,且所述容纳腔(31)上正对所述变形缝侧壁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变形缝的侧壁表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天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盖板(3)顶部、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若衡
申请(专利权)人: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