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包括真空分离装置,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真空罐、设于真空罐内上部空间的雾化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不仅因为增加了油路出口,使油变为小油珠的过程更加彻底,雾化油的效果更好,而且因为油路在被Y字型的喷油槽一分为二的分流,相当于突然被减压,油、水在油路出口扩散范围更大,雾化更彻底,更容易被分离。
Three stage high vacuum oil filt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hree stage high vacuum oil filter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vacuum separation device, wherein the vacuum separ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vacuum tank and an atomizer arranged in the upper space of the vacuum tan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oil exports, so that the oil into small oil droplets more thoroughly, better effect of atomizing oil, and because the oil injection groove in Y type One divides into two. shunting, equivalent to suddenly be decompression, oil and water in the oil outlet diffusion and wider range of atomization a more thorough, more likely to be separ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
技术介绍
真空滤油机是根据水和油的沸点不同原理而设计的,真空滤油机包括初滤器﹑真空加热罐﹑油泵﹑过滤装置﹑冷凝器(即凝汽器)和真空泵等部分。真空泵将真空加热罐内的空气从真空加热罐的气相出口抽出形成真空,外界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经过初滤器,清除较大的颗粒,然后进入真空加热罐内的加热区。经过加热后的油液通过喷翼飞快旋转将油分离成半雾状,油中的水份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混合空气连续被真空泵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的水蒸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排油泵排入精滤器通过滤油纸或滤芯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从而完成真空滤油机迅速除去油中杂质、水份、气体的全过程,使洁净的油从出油处排出机外。三级真空首先是为了实现“大抽速”,即效率,快速增加真空度;其二增加真空闪蒸的面积,有效的快速破乳化,除去水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三级真空滤油系统中,采用喷翼或喷头将油分离成半雾状,从而实现将水蒸腾为水蒸气。但因为本来介质就为污油,故喷翼或喷头很容易被污物堵塞,影响过滤效果且发生堵塞后不易清洗;喷头的喷油方向固定,而喷翼的喷射通道较少,二者均不能很好地将油分离为雾状从而实现油水分离;而喷翼或喷头有很多附加零件组成,包括螺栓螺帽,在高速旋转时易有零件掉落,对油体造成二次污染;在冷凝工序中,一般采用两级水冷,冷凝器采用结构简单的列管换热器,为使气流得到较大冷量,设计气相走壳层,冷却水走管程,但如此设置,气流对管程的换热管有累计的冲击作用,长久使用,换热管易破裂损坏,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解决了传统真空滤油系统的喷翼或喷头易堵塞、不易清洗、油水分离效果不佳、运行过程中零件对油体二次污染以及冷凝工序中气流冲击换热管使之破裂损坏,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包括进油口、管道紊流加热器、恒温控制器、初滤器、供油电磁阀、进油阀、真空分离装置、真空表、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三级罗茨泵、二级罗茨泵、气液分离罐、储水器、真空单向阀、波纹补偿器、真空泵、油泵、精滤器、出油口,所述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真空罐、设于真空罐内上部空间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括呈圆柱体状的下本体、设于下本体底部的输油管,所述下本体内设纵向贯穿下本体的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输油管连通油路通道,所述输油管的中心轴、油路通道的中心轴、下本体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下本体的顶面绕油路通道均布三十个呈Y字型的下喷油槽,其中,每个下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连通油路通道,所述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延伸至下本体的外壁,所述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于下本体顶面对称设四根向上竖直延伸的凸起结构,于下本体侧壁分设第一下固定件、第二下固定件,所述第一下固定件、第二下固定件关于下本体的中心轴对称;所述上部结构包括用于配合下本体的呈圆柱体状的上本体,所述上本体的中心轴与下本体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上本体的顶部设带动上本体沿上本体中心轴转动的电机,所述上本体内设四个配合凸起结构的通孔,所述上本体的底面设三十个配合下喷油槽的呈Y字型的上喷油槽,所述上喷油槽、下喷油槽配合形成将油从输油管送出雾化器的呈Y字型的喷油槽,于上本体侧壁分设配合第一下固定件的第一上固定件、配合第二下固定件的第二上固定件,所述第一上固定件、第二上固定件关于上本体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下固定件背离下本体侧壁的端部、第二下固定件背离下本体侧壁的端部、第一上固定件背离上本体侧壁的端部、第二上固定件背离上本体侧壁的端部均设有限位结构;所述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通过通孔配合凸起结构可拆卸地活动连接,当凸起结构插入通孔时,于第一上固定件与第一下固定件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一弹簧,于第二上固定件与第二下固定件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上固定件上的第一顶部挂钩,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下固定件上的第一底部挂钩,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上固定件上的第二顶部挂钩,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下固定件上的第二底部挂钩;下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连通油路通道,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延伸至下本体的外壁,则呈Y字型的下喷油槽连通了油路通道与真空管内的空间,即上喷油槽、下喷油槽配合形成的喷油槽同样连通油路通道与真空罐内的空间,从而达到将油送出雾化器的目的,上本体、下本体依靠凸条穿过通孔结合为完整的雾化器,电机带动上本体沿上本体中心轴转动,即带动下本体共同转动,进而雾化器于进油管上转动,油从输油管首先进入下喷油槽,然后继续蔓延至配合下喷油槽的上喷油槽,最终填满整个喷油槽,喷油槽连通油路通道与真空罐内的空间,那么在喷油槽内油的运动轨迹为:油因为下本体的转动,受离心力影响,从圆形的油路通道进入下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与上喷油槽Y字型的底端,进而蔓延满整个喷油槽,最后从喷油槽Y字型的两顶端离开雾化器,喷油槽Y字型的两顶端成为油路出口,呈Y字型的喷油槽能将油路一分为二,使油从一个端口进而从2个端口出,即油在离开雾化器时产生了分路,三十个喷油槽一共有六十个油路出口,油在雾化器内被带动旋转,并经六十个油路出口甩出,即不仅因为增加了油路出口,使油变为小油珠的过程更加彻底,雾化油的效果更好,而且因为油路在被Y字型的喷油槽一分为二的分流,相当于突然被减压,油、水在油路出口扩散范围更大,雾化更彻底,更容易被分离;且因为Y字型的喷油槽结构上的特性,油在Y字型的分流处分流时会受到Y字型两顶端对油带来的缓冲阻力与碰撞,使水蒸气与雾化油颗粒受到碰撞后更好分离,且碰撞能使油中的较为松散的污物被撞散而不被污物堵塞,而油在被碰撞后分散为小油珠更为彻底;采用将喷油槽分解为上喷油槽与下喷油槽的设计,用凸条配合通孔结合固定上本体、下本体,易拆分、易清洗,且减少了螺栓螺帽等附加零件,降低了油体被二次污染的风险;下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配合下喷油槽的上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则喷油槽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采用较小角度的分叉,合理、科学地利用了上本体与下本体内部的空间。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通过通孔配合凸起结构可拆卸地活动连接,为了保证在转动时上本体、下本体不会分离,设置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弹簧通过第一顶部挂钩挂扣于第一上固定件、第一底部挂钩挂扣于第一下固定件达到拉紧上本体与下本体一边的作用,第二弹簧通过第二顶部挂钩挂扣于第二上固定件、第二底部挂钩挂扣于第二下固定件达到拉紧上本体与下本体另一边的作用,又因第二上固定件与第一上固定件对称设置,第一下固定件与第二下固定件对称设置,故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对称设置,完全起到拉紧上本体与下本体的作用,使上本体与下本体不会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开,而因为弹簧的弹性,在需要分离上本体与下本体时,只需取下弹簧即可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保证工作状态下上本体、下本体不会分离即保证了油雾化的效果;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的壳程均为气相通道,管程均为液相通道,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均设扰流装置,所述扰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包括进油口(1)、管道紊流加热器(2)、恒温控制器(3)、初滤器(4)、供油电磁阀(5)、进油阀(6)、真空分离装置(7)、真空表(8)、第一列管换热器(9)、第二列管换热器(10)、三级罗茨泵(11)、二级罗茨泵(12)、气液分离罐(13)、储水器(14)、真空单向阀(15)、波纹补偿器(16)、真空泵(17)、油泵(18)、精滤器(19)、出油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分离装置(7)包括真空罐(24)、设于真空罐(24)内上部空间的雾化器(25);所述雾化器(25)包括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所述下部结构(27)包括呈圆柱体状的下本体(27a)、设于下本体(27a)底部的输油管(27b),所述下本体(27a)内设纵向贯穿下本体(27a)的油路通道(27c),所述油路通道(27c)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输油管(27b)连通油路通道(27c),所述输油管(27b)的中心轴、油路通道(27c)的中心轴、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下本体(27a)的顶面绕油路通道(27c)均布三十个呈Y字型的下喷油槽(27d),其中,每个下喷油槽(27d)Y字型的底端连通油路通道(27c),所述下喷油槽(27d)Y字型两顶端延伸至下本体(27a)的外壁,所述下喷油槽(27d)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于下本体(27a)顶面对称设四根向上竖直延伸的凸起结构(27e),于下本体(27a)侧壁分设第一下固定件(27f)、第二下固定件(27g),所述第一下固定件(27f)、第二下固定件(27g)关于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对称;所述上部结构(26)包括用于配合下本体(27a)的呈圆柱体状的上本体(26a),所述上本体(26a)的中心轴与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上本体(26a)的顶部设带动上本体(26a)沿上本体(26a)中心轴转动的电机(26b), 所述上本体(26a)内设四个配合凸起结构(27e)的通孔(26c),所述上本体(26a)的底面设三十个配合下喷油槽(27d)的呈Y字型的上喷油槽(26d),所述上喷油槽(26d)、下喷油槽(27d)配合形成将油从输油管(27b)送出雾化器(25)的呈Y字型的喷油槽(28),于上本体(26a)侧壁分设配合第一下固定件(27f)的第一上固定件(26e)、配合第二下固定件(27g)的第二上固定件(26f),所述第一上固定件(26e)、第二上固定件(26f)关于上本体(26a)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下固定件(27f)背离下本体(27a)侧壁的端部、第二下固定件(27g)背离下本体(27a)侧壁的端部、第一上固定件(26e)背离上本体(26a)侧壁的端部、第二上固定件(26f)背离上本体(26a)侧壁的端部均设有限位结构(29);所述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通过通孔(26c)配合凸起结构(27e)可拆卸地活动连接,当凸起结构(27e)插入通孔(26c)时,于第一上固定件(26e)与第一下固定件(27f)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一弹簧(30),于第二上固定件(26f)与第二下固定件(27g)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0)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上固定件(26e)上的第一顶部挂钩(30a),所述第一弹簧(30)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下固定件(27f)上的第一底部挂钩(30b),所述第二弹簧(31)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上固定件(26f) 上的第二顶部挂钩(31a),所述第二弹簧(31)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下固定件(27g)上的第二底部挂钩(31b);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9)、第二列管换热器(10)的壳程均为气相通道,管程均为液相通道,所述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32)、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均设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32)、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的支撑机构(33),所述支撑机构 (33)上均设四个朝向不同的扰流件(34),所述扰流件(34)包括水平设置于支撑机构(33)侧壁上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水平板(34a),所述水平板(34a)背离支撑机构(33)端向下倾斜设置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倾斜板(34b),每相邻两个水平板(34a)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支撑机构(33)均通过连接件(36)接于第一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32)、第二列管换热器气相进口管内;所述进油口(1)、管道紊流加热器(2)、恒温控制器(3)、初滤器(4)、供油电磁阀(5)、进油阀(6)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进油阀(6)通过进油管(42)连通输油管(27b),所述输油管(27b)可转动地竖直设于进油管(42)上,所述真空罐(24)顶部设出气口(24a),所述出气口(24a)、真空表(8)、第一列管换热器(9)的气相通道、第二列管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级高真空滤油系统,包括进油口(1)、管道紊流加热器(2)、恒温控制器(3)、初滤器(4)、供油电磁阀(5)、进油阀(6)、真空分离装置(7)、真空表(8)、第一列管换热器(9)、第二列管换热器(10)、三级罗茨泵(11)、二级罗茨泵(12)、气液分离罐(13)、储水器(14)、真空单向阀(15)、波纹补偿器(16)、真空泵(17)、油泵(18)、精滤器(19)、出油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分离装置(7)包括真空罐(24)、设于真空罐(24)内上部空间的雾化器(25);所述雾化器(25)包括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所述下部结构(27)包括呈圆柱体状的下本体(27a)、设于下本体(27a)底部的输油管(27b),所述下本体(27a)内设纵向贯穿下本体(27a)的油路通道(27c),所述油路通道(27c)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输油管(27b)连通油路通道(27c),所述输油管(27b)的中心轴、油路通道(27c)的中心轴、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下本体(27a)的顶面绕油路通道(27c)均布三十个呈Y字型的下喷油槽(27d),其中,每个下喷油槽(27d)Y字型的底端连通油路通道(27c),所述下喷油槽(27d)Y字型两顶端延伸至下本体(27a)的外壁,所述下喷油槽(27d)Y字型两顶端之间的夹角α为10°,于下本体(27a)顶面对称设四根向上竖直延伸的凸起结构(27e),于下本体(27a)侧壁分设第一下固定件(27f)、第二下固定件(27g),所述第一下固定件(27f)、第二下固定件(27g)关于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对称;所述上部结构(26)包括用于配合下本体(27a)的呈圆柱体状的上本体(26a),所述上本体(26a)的中心轴与下本体(27a)的中心轴共轴,所述上本体(26a)的顶部设带动上本体(26a)沿上本体(26a)中心轴转动的电机(26b),所述上本体(26a)内设四个配合凸起结构(27e)的通孔(26c),所述上本体(26a)的底面设三十个配合下喷油槽(27d)的呈Y字型的上喷油槽(26d),所述上喷油槽(26d)、下喷油槽(27d)配合形成将油从输油管(27b)送出雾化器(25)的呈Y字型的喷油槽(28),于上本体(26a)侧壁分设配合第一下固定件(27f)的第一上固定件(26e)、配合第二下固定件(27g)的第二上固定件(26f),所述第一上固定件(26e)、第二上固定件(26f)关于上本体(26a)的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下固定件(27f)背离下本体(27a)侧壁的端部、第二下固定件(27g)背离下本体(27a)侧壁的端部、第一上固定件(26e)背离上本体(26a)侧壁的端部、第二上固定件(26f)背离上本体(26a)侧壁的端部均设有限位结构(29);所述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通过通孔(26c)配合凸起结构(27e)可拆卸地活动连接,当凸起结构(27e)插入通孔(26c)时,于第一上固定件(26e)与第一下固定件(27f)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一弹簧(30),于第二上固定件(26f)与第二下固定件(27g)之间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0)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上固定件(26e)上的第一顶部挂钩(30a),所述第一弹簧(30)的底部设可挂扣在第一下固定件(27f)上的第一底部挂钩(30b),所述第二弹簧(31)的顶部设可挂扣在第二上固定件(26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