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1898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梁和固定于钢梁下方的立柱,钢梁的末端的底面为平面,还包括锚栓、槽钢、调平螺母和固定螺母,锚栓的下端埋入立柱的上部,立柱的上端设有一后浇孔,钢梁的末端的底面具有槽钢,槽钢的下端插入立柱的后浇孔内,钢梁的末端搁置于调平螺母上,锚栓上且位于钢梁上方拧有固定螺母,通过调平螺母调节钢梁与立柱之间的距离,通过固定螺母将钢梁与立柱连接固定;槽钢、钢梁与立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一混凝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梁与立柱连接节点的立柱的受力性能类似于排架,但钢梁的受力性能类似于拱,存在水平力,因而受力性能与排架稍有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连接节点受力明确,可操作性强。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teel beam and colum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steel beam and column steel beam and steel beam, including fixed 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steel column, the bottom surface is a plane, including anchor bolt, steel, leveling nut and nut, lower anchor bolts embedded column column on the upp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post pouring at the end of the beam hole, bottom pouring hole with steel, channel steel is inserted into the column, beam end used in leveling nut, bolt is screwed and positioned on the beam above the fixed nut,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eel beam and column through leveling nut, fixed by nut beam and column connection fixed; the gap between the steel beam and column steel, pouring a concrete layer; the stress performance of steel beam and column column of the connection node is similar to the shelf, but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teel beam is similar to the arch The invention has horizontal force, therefore the force performance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bent frame, and the connection node designed by the invention has definite force and strong ope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和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不断增加和钢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钢结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一些新建厂房和大跨度场馆,还有一些改造项目的扩建和加层施工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和原混凝土结构的连接,例如混凝土柱和钢柱的连接、钢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钢梁和混凝土柱的连接,这些连接大多通过化学锚栓或膨胀螺栓连接。其中,传统的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方式为门式刚架(图1)或排架结构(图2),但这两种方式,在施工速度、造价、保温防水效果以及抗压性能等方面不太理想;故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较多的单层工业厂房采用钢筋砼柱人字形钢梁的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既非门式刚架(图1),又非传统的排架结构(图2),一方面,现有的钢筋砼柱人字形钢梁的连接节点的处理方式是钢梁一端与砼柱铰接,另一端与柱滑动铰接,但该种方法比较麻烦,施工复杂;另一方面,虽然这种钢筋砼柱人字形钢梁的结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柱的抗压性能和钢梁的抗弯性能,但是国家规范尚未对这种节点的计算和施工做出相应标准的规定,也没有现成的规范或图籍可以直接引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本专利技术的钢梁与立柱连接节点的立柱的受力性能类似于排架,但钢梁的受力性能类似于拱,存在水平力,因而受力性能与排架稍有不同,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连接节点受力明确,可操作性强,已在大量工程中应用,实践证明其安全可靠,类似项目可以借鉴,特别适用于单层工业厂房的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梁和固定于所述钢梁下方的立柱,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为平面,且钢梁的末端具有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包括锚栓、槽钢、调平螺母和固定螺母,所述锚栓设有至少四个,所述调平螺母的数量和所述固定螺母的数量皆与所述锚栓的数量相同,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具有与所述锚栓对应的开孔;所述锚栓的下端埋入所述立柱的上部,每个所述锚栓的上端拧有一个所述调平螺母,所述立柱的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后浇孔,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中间位置具有所述槽钢,所述槽钢的下端插入所述立柱的后浇孔内,且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开孔套于所述锚栓上,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搁置于所述调平螺母上,所述锚栓上且位于所述钢梁上方拧有所述固定螺母,通过所述调平螺母调节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连接固定;所述槽钢、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一混凝土层;所述锚栓埋入所述立柱内的深度为所述锚栓直径的20-30倍;所述锚栓的直径为24mm,所述槽钢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100mm且宽度为48mm,所述槽钢的壁厚为10mm,所述后浇孔的深度为90mm、长度为140mm且宽度为90mm,所述立柱的上端面与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垂直距离为50mm。进一步地说,还包括檩条,所述檩条固定于所述钢梁与屋顶彩钢板之间。进一步地说,所述钢梁的开孔为Φ25.5mm×50mm的长圆孔。进一步地说,所述混凝土层为C40微膨胀细石砼。进一步地说,所述锚栓设有四个。进一步地说,所述立柱为钢筋混凝土砼柱,所述钢梁为人字形钢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S1.浇筑钢筋混凝土砼柱,同时在钢筋混凝土砼柱的上端的中间部位预留一后浇孔,并且同时预埋四个锚栓,初凝2-8h;S2.凝结7天,使钢筋混凝土砼柱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S3.每一锚栓上皆套一调平螺母,然后将钢梁套于锚栓上,再依据设计要求通过调节调平螺母的位置,进而调节钢梁的水平度以及与立柱之间的距离;S4.每一锚栓上再套一固定螺母,将钢梁固定;S5.在钢梁与立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凝结7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专利技术的钢梁的底面开设有长圆孔,主要是安装方便,由于锚栓终拧前钢梁在自重作用下会有水平拉伸变形,这一方面会使立柱顶端的水平推力减小,对立柱有利;另一方面会使钢梁跨中弯矩和挠度均增大;因这种水平力较小,所以这种影响也较小,设计钢梁时可通过起拱解决挠度问题,而强度余量满足要求;第二、钢梁与立柱之间的水平力是通过钢梁与立柱间的摩擦力传递的,若该摩擦力不够,则须设抗剪键,因为锚栓是不能传递水平力的,又因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梁底部开设有长圆孔,会使立柱顶水平推力减小,即摩擦力减小,不需要设置抗剪键,就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相对简单,工期相对较短,容易实现;第三、本专利技术的槽钢、钢梁与立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一混凝土层,且为微膨胀细石砼,增强连接节点的强度;第四、本专利技术的钢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使用PKPM等软件建模时容易实现,能够预先计算各参数,保证设计的准确性以及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五、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砼柱与人字形钢梁连接节点的施工速度快,造价小,保温、防水效果较好,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第六、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节点的钢梁的底面具有一槽钢,能够传递钢梁与立柱之间的剪力,增强钢梁的承重能力和钢梁的抗弯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钢梁与立柱连接节点的立柱的受力性能类似于排架,但钢梁的受力性能类似于拱,存在水平力,因而受力性能与排架稍有不同,梁柱连接节点做法现在还没有现成的规范或图籍,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连接节点受力明确,可操作性强,已在大量工程中应用,实践证明其安全可靠,类似项目可以借鉴。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侧剖图;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钢梁1、槽钢11、开孔12、立柱2、后浇孔21、锚栓3、调平螺母4、固定螺母5、混凝土层6、檩条7、墙体8和屋顶彩钢板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如图3-6所示,包括钢梁1和固定于所述钢梁下方的立柱2,所述钢梁1的末端的底面为平面,且钢梁1的末端具有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包括锚栓3、槽钢11、调平螺母4和固定螺母5,所述锚栓3设有至少四个,所述调平螺母4的数量和所述固定螺母5的数量皆与所述锚栓3的数量相同,所述钢梁1的末端的底面具有与所述锚栓3对应的开孔12;所述锚栓3的下端埋入所述立柱2的上部,每个所述锚栓3的上端拧有一个所述调平螺母4,所述立柱的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后浇孔21,所述钢梁1的末端的底面的中间位置具有所述槽钢11,所述槽钢11的下端插入所述立柱的后浇孔21内,且所述钢梁1的末端的底面的开孔12套于所述锚栓3上,所述钢梁1的末端的底面搁置于所述调平螺母4上,所述锚栓3上且位于所述钢梁1上方拧有所述固定螺母5,通过所述调平螺母4调节所述钢梁1与所述立柱2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固定螺母5将所述钢梁1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梁和固定于所述钢梁下方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为平面,且钢梁的末端具有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包括锚栓、槽钢、调平螺母和固定螺母,所述锚栓设有至少四个,所述调平螺母的数量和所述固定螺母的数量皆与所述锚栓的数量相同,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具有与所述锚栓对应的开孔;所述锚栓的下端埋入所述立柱的上部,每个所述锚栓的上端拧有一个所述调平螺母,所述立柱的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后浇孔,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中间位置具有所述槽钢,所述槽钢的下端插入所述立柱的后浇孔内,且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开孔套于所述锚栓上,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搁置于所述调平螺母上,所述锚栓上且位于所述钢梁上方拧有所述固定螺母,通过所述调平螺母调节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连接固定;所述槽钢、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一混凝土层;所述锚栓埋入所述立柱内的深度为所述锚栓直径的20‑30倍;所述锚栓的直径为24mm,所述槽钢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100mm且宽度为48mm,所述槽钢的壁厚为10mm,所述后浇孔的深度为90mm、长度为140mm且宽度为90mm,所述立柱的上端面与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垂直距离为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梁和固定于所述钢梁下方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为平面,且钢梁的末端具有前侧面和后侧面,还包括锚栓、槽钢、调平螺母和固定螺母,所述锚栓设有至少四个,所述调平螺母的数量和所述固定螺母的数量皆与所述锚栓的数量相同,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具有与所述锚栓对应的开孔;所述锚栓的下端埋入所述立柱的上部,每个所述锚栓的上端拧有一个所述调平螺母,所述立柱的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后浇孔,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中间位置具有所述槽钢,所述槽钢的下端插入所述立柱的后浇孔内,且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的开孔套于所述锚栓上,所述钢梁的末端的底面搁置于所述调平螺母上,所述锚栓上且位于所述钢梁上方拧有所述固定螺母,通过所述调平螺母调节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连接固定;所述槽钢、所述钢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隙内浇筑一混凝土层;所述锚栓埋入所述立柱内的深度为所述锚栓直径的20-30倍;所述锚栓的直径为24mm,所述槽钢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100mm且宽度为48mm,所述槽钢的壁厚为10mm,所述后浇孔的深度为90mm、长度为140mm且宽度为90mm,所述立柱的上端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