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1404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包括:圆形的底板,底板的下端面设有一定向轮和若干万向轮;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侧沿第一支架的纵向方向固定有若干搭扣,并且,第一支架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一夹子;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二夹子;其中,第一支架的下端固定于底板的上端面,第二支架的一侧和第一支架的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另一侧通过搭扣与第一支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通过底板下端的定向轮和万向轮的设计,可实现负载的辅助架的有效移动,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端的夹子的设计,可有效实现装载时对编织袋的夹持。

Auxiliary frame with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xiliary frame, with a clip comprising a circular plate, the lower end of the base plate is arranged to a wheel and a plurality of universal wheel; the cross section is a circular arc of the first bracket, one side of the first fram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bracket is fixed with a plurality of buckles,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bracket, a first clamp there are a number of bags for holding; the cross section is a circular arc shaped bracket second, second upper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lamps for second bags;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bracket on the upper end fixed to the bottom plate, second side of the bracket and the first bracke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nnectio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cond bracket connected by a fastener with the first support activities. The auxiliary fra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with a clip,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directional wheel and a universal wheel design, effective mobile assistant frame can realize the load, and clip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design,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loading of woven bag cl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
本技术涉及夹持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
技术介绍
生活中农民在收晒好的谷、麦子等农作物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在用锹等工具撮取农作物,而另一个人必须在一旁用双手牵住编织袋,以方便进行装入工作,这样不仅装入效率较低,且无形之中浪费了一个劳动力,降低了人员使用率,极大的增加了人力资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编织袋使用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旨在提高编织袋使用时的人员利用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用于编织袋的固定,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圆形的底板,底板的下端面设有一定向轮和若干万向轮;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侧沿第一支架的纵向方向固定有若干搭扣,并且,第一支架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一夹子;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二夹子;其中,第一支架的下端固定于底板的上端面,第二支架的一侧和第一支架的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另一侧通过搭扣与第一支架的一侧活动连接。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万向轮的数目为两个,并且,两个万向轮和定向轮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于底板的下端面的边缘。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夹子和第二夹子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夹子为两个,第二夹子为一个。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搭扣的数目为一个。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曲率半径相等。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通过底板下端的定向轮和万向轮的设计,可实现负载的辅助架的有效移动,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端的夹子的设计,可有效实现装载时对编织袋的夹持,有效提供了人员利用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本。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底板;11、定向轮;12、万向轮;2、第一支架;21、搭扣;22、第一夹子;3、第二支架;31、第二夹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包括:圆形的底板1,底板1的下端面设有一定向轮11和若干万向轮12,定向轮11和万向轮12的设计便于负载的辅助架的移动;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的一侧沿第一支架2的纵向方向固定有若干搭扣21,搭扣21由金属弯折形成弹性结构,并且,第一支架2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一夹子22;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二夹子31;其中,第一支架2的下端固定于底板1的上端面,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可通过第一支架2下端的套杆套设于底板1上端面的孔洞中,第二支架3的一侧和第一支架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3的一侧可拆卸式套设于第一支架2的另一侧,以实现第二支架3的转动,第二支架3的另一侧通过搭扣21与第一支架2活动连接。具体的,万向轮12的数目为两个,并且,两个万向轮12和定向轮11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于底板1的下端面的边缘;第一夹子22和第二夹子31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夹子22为两个,第二夹子31为一个,两个第一夹子22和第二夹子31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上端,以实现对编织袋的三点式稳定夹持;搭扣21的数目为一个;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曲率半径相等。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两侧均可设有可相互套设的套杆,且第一夹子22和第二夹子31均可套设于相应的支架上,以实现多组第一支架2间和多种第二支架3间的相互套设,满足不同高度编织袋的夹持、固定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设有一定向轮(11)和若干万向轮(12);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一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2)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支架(2)的纵向方向固定有若干搭扣(21),并且,所述第一支架(2)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一夹子(22);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二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3)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二夹子(31);其中,所述第一支架(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架(3)的一侧和所述第一支架(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搭扣(21)与所述第一支架(2)的一侧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设有一定向轮(11)和若干万向轮(12);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一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2)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支架(2)的纵向方向固定有若干搭扣(21),并且,所述第一支架(2)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一夹子(22);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二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3)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二夹子(31);其中,所述第一支架(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架(3)的一侧和所述第一支架(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搭扣(21)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元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