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仰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926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7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仰卧板,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前端支杆、后端上支杆、后端下支杆;前端支杆及后端下支杆的底端均连接有水平杆,两根水平杆的中部连接有横杆;后端下支杆上套设有滑动套,滑动套上转动连接有后端上下支杆;后端下支杆上设有固定通孔,滑动套上设有固定销钉;前端支杆上固定有坐垫,后端上支杆上固定有背垫,背垫的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握力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家用仰卧板背垫和坐垫分开,背垫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调节;前端支杆和后端下支杆之间连接有横杆,增加了仰卧板的牢固度;背垫两侧的握力器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握力训练。

Household supine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ousehold on board, including the support bracket comprises a front supporting rod, a supporting rod, the rear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ing rod end; the fron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horizontal rod, the middle two horizontal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verse rod; the back end support rod is sheathed with a sliding sleeve and the sliding sleeve is rotatable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ing rod; the rear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hole, the slid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in; a cushion fixed front support rod, the rea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ack cushion, the back cushion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a grip. The utility model is separated household on board a back cushion and a seat cushion, back cushion heigh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use; a rai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ront end and rear supporting rod under the rod increases on board firmness; grip on both sides of the back cushion to facilitate user grip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仰卧板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家用仰卧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中亚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但大部分的人都在为生活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出门锻炼,随着污染的日趋严重,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也开始选择室内健身器材的锻炼方式。现有技术的仰卧板不能调节角度,且功能有限,不能满足多人群、多种类的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功能多,牢固度好的家用仰卧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仰卧板,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前端支杆、后端上支杆、后端下支杆,所述后端下支杆与所述前端支杆头尾固定连接,所述后端上支杆与所述前端支杆转动连接;所述前端支杆及所述后端下支杆的底端均连接有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杆,所述两根水平杆的中部连接有横杆;所述后端下支杆上套设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上转动连接有后端上下支杆,所述后端上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端上支杆转动连接;所述后端下支杆上设有至少三个水平方向的固定通孔,所述滑动套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滑动套固定于所述后端下支杆上的固定销钉;所述前端支杆上固定有水平的坐垫,所述后端上支杆上固定有背垫,所述背垫的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握力器。优选地,所述前端支杆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上固定有所述坐垫,所述倾斜部分的底部连接所述横杆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倾斜部分固定有勾脚架。优选地,所述勾脚架包括钢制的T形支架和包裹在所述T形支架两侧对称的泡棉。优选地,所述后端上支杆与所述前端支杆通过轮轴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端上下支杆的两端通过轮轴分别与所述滑动套和后端上支杆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均套设有防滑套。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家用仰卧板背垫和坐垫分开,背垫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调节;前端支杆和后端下支杆之间连接有横杆,增加了仰卧板的牢固度;背垫两侧的握力器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握力训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家用仰卧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端支杆;2、后端上支杆;3、后端下支杆;4、水平杆;5、横杆;6、滑动套;7、后端上下支杆;8、固定通孔;9、固定销钉;10、坐垫;11、背垫;12、握力器;13、水平部分;14、倾斜部分;15、勾脚架;16、T形支架;17、泡棉;18、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看图1所示,一种家用仰卧板,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前端支杆1、后端上支杆2、后端下支杆3,所述后端下支杆3与所述前端支杆1头尾固定连接,所述后端上支杆2与所述前端支杆1转动连接;所述前端支杆1及所述后端下支杆3的底端均连接有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杆4,所述两根水平杆4的中部连接有横杆5;所述后端下支杆3上套设有滑动套6,所述滑动套6上转动连接有后端上下支杆7,所述后端上下支杆7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套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端上支杆2转动连接;所述后端下支杆3上设有至少三个水平方向的固定通孔8,所述滑动套6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滑动套6固定于所述后端下支杆3上的固定销钉9;所述前端支杆1上固定有水平的坐垫10,所述后端上支杆2上固定有背垫11,所述背垫11的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握力器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前端支杆1包括水平部分13和倾斜部分14,所述水平部分13上固定有所述坐垫10,所述倾斜部分14的底部连接所述横杆5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倾斜部分14固定有勾脚架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勾脚架15包括钢制的T形支架16和包裹在所述T形支架16两侧对称的泡棉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后端上支杆2与所述前端支杆1通过轮轴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后端上下支杆7的两端通过轮轴分别与所述滑动套6和后端上支杆2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水平杆4的两端均套设有防滑套18。为便于理解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使用方式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具体使用时,可将滑动套6固定于后端下支架的相应固定通孔8内,使背垫11高于、平行或低于坐垫10,以满足不同的运动需要,使用者反坐在坐垫10上,可使用两个握力器12进行握力训练。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家用仰卧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仰卧板,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前端支杆、后端上支杆、后端下支杆,所述后端下支杆与所述前端支杆头尾固定连接,所述后端上支杆与所述前端支杆转动连接;所述前端支杆及所述后端下支杆的底端均连接有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杆,所述两根水平杆的中部连接有横杆;所述后端下支杆上套设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上转动连接有后端上下支杆,所述后端上下支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端上支杆转动连接;所述后端下支杆上设有至少三个水平方向的固定通孔,所述滑动套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滑动套固定于所述后端下支杆上的固定销钉;所述前端支杆上固定有水平的坐垫,所述后端上支杆上固定有背垫,所述背垫的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握力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仰卧板,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前端支杆、后端上支杆、后端下支杆,所述后端下支杆与所述前端支杆头尾固定连接,所述后端上支杆与所述前端支杆转动连接;所述前端支杆及所述后端下支杆的底端均连接有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杆,所述两根水平杆的中部连接有横杆;所述后端下支杆上套设有滑动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阳澄湖楼上楼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