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0807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7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从养殖池的建造、选蛙配种、蝌蚪喂养管理、幼蛙喂养管理、成蛙喂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养殖,使青蛙能从孵化到成蛙的成活率大,能进行高密度的养殖,生产出质量硕大、内肥味美的食用和药用青蛙。

Method for culturing fro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frogs, from construction, selection, breeding pond frog tadpole feeding, feed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young frog a frog feeding manageme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cientific farming, can make frogs from hatching to adult frog survival rate, can carry out high density breeding production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quality of large, fat frog delici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青蛙,学名黑斑蛙,民间俗称“田鸡”,因其肉味鲜美,历来是我国人民喜食的美味佳肴;然而由于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多年的人工大量捕捉,现在野生青蛙数量逐年减少,部分地区甚至处于灭绝状态。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满足青蛙的市场供应,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但是,由于青蛙在野外是以捕食活动的虫子为食,人工大量养殖很难满足其饵料供应,加上在较高养殖密度条件下,青蛙的自相残杀情况会比较突出,投喂活饵会激发其自相残杀的习性,导致养殖户大批量养殖的青蛙最终所剩无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满足人们对青蛙的食用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青蛙的高密度池塘养殖方法,能高密度、高数量地繁殖养殖青蛙,青蛙成活率大、养殖的青蛙个大肉肥、肉味鲜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场地和建造蛙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的地方作为养殖场;以每亩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网围好,筛网要高出池底1m,筛网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四个小池分别为配种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2)选蛙配种:选择黄皮黑斑、体表无伤、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弹跳力强、体质强壮、体重0.6-0.75kg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配种雌雄比例为1∶1,采用自然繁殖法,种蛙的放养密度为每配种池400对;(3)蝌蚪喂养管理:采集蛙卵,并进行孵化,放卵密度为每蝌蚪池1-1.5万粒左右;保持活水注入,一天换水一次,2-3天可孵出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4)幼蛙喂养管理:当蝌蚪脱尾后,移至幼蛙池中喂养,放养密度为每幼蛙池5000-6000只,将幼蛙池中的水开始放去,只剩下少量的水,在水面上放置饲料台,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每天进行3-4次定点定时的饲料投喂,先用蛆虫喂食5-7天,然后开始在蛆虫中添加40%的人工配合饲料;每日饲料按体重的5-7%进行投喂;禁用含氯自来水,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10-20cm,采取活水饲养;(5)成蛙喂养管理:当幼蛙长至0.3kg以上时,转至成蛙池喂养,放养密度为每成蛙池3000-4000只,成蛙池放入干枯稻草供青蛙冬眠,同时搭配少量松树松叶放入蛙池中,起到消毒洁净作用;(6)疾病防治1)蛙类疾病防治:蛙类疾病主要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具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水体:水体定期消毒、降解、降氨,一般10天左右进行一次处理;b、饲料:不喂食变质的饲料;c、预防:定期在饲料中加入预防药;d、定期喂养保健药物:电解多维,鱼肝油,保肝散,利胃散等;2)蝌蚪类疾病防治:a、汽泡病:水中定期降铵解,多换水,定期在饲料加入药物,所述药物按每公斤饲料包括:盐酸黄连素4-5g、酵母片15-20g、桔皮50g;b、肠炎病:定期在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加4-5g肠炎灵;c、出血病:定期在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加止血灵3-4g。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在35-40%的蛙用人工配合饲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成蛙池设置数个“灯台”,灯台的高度设置在青蛙刚好能够到的高度,灯台用于吸引蚊虫蛾子过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青蛙的养殖过程中,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是获得青蛙高产养殖的重要条件;因为青蛙是肉食性动物,且喜欢捕捉活动饵料,在较高密度情况下,青蛙捕食同类的情况非常普遍,就是经过多年驯化的青蛙,在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情况下,青蛙残食同类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而在青蛙投喂活饵的情况下,则会将青蛙捕食同类的机率提高数倍。很多养殖者多年来无法实现青蛙的高产养殖,基本都是因为无法克服其残杀同类而导致养殖失败的,一个拥有两万只幼蛙的蛙池,养到成蛙时往往只剩下几百只甚至更少;而在选择经过多代饲料驯化的种蛙,并且完全杜绝使用活动饵料的情况下,对其繁殖的后代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大大提高了青蛙养殖的产量;从养殖池的建造、青蛙的选蛙配种、蝌蚪喂养管理、幼蛙喂养管理、成蛙喂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养殖,使青蛙能从孵化到成蛙的成活率大,能进行高密度的养殖,生产出质量硕大、内肥味美的食用和药用青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场地和建造蛙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的地方作为养殖场;以每亩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网围好,筛网要高出池底1m,筛网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四个小池分别为配种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2)选蛙配种:选择黄皮黑斑、体表无伤、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弹跳力强、体质强壮、体重0.6-0.75kg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配种雌雄比例为1∶1,采用自然繁殖法,种蛙的放养密度为每配种池400对;(3)蝌蚪喂养管理:采集蛙卵,并进行孵化,放卵密度为每蝌蚪池1-1.5万粒左右;保持活水注入,一天换水一次,2-3天可孵出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4)幼蛙喂养管理:当蝌蚪脱尾后,移至幼蛙池中喂养,放养密度为每幼蛙池5000-6000只,将幼蛙池中的水开始放去,只剩下少量的水,在水面上放置饲料台,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每天进行3-4次定点定时的饲料投喂,先用蛆虫喂食5-7天,然后开始在蛆虫中添加40%的人工配合饲料;每日饲料按体重的5-7%进行投喂;禁用含氯自来水,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10-20cm,采取活水饲养;(5)成蛙喂养管理:当幼蛙长至0.3kg以上时,转至成蛙池喂养,放养密度为每成蛙池3000-4000只,成蛙池放入干枯稻草供青蛙冬眠,同时搭配少量松树松叶放入蛙池中,起到消毒洁净作用;每个成蛙池设置数个“灯台”,灯台的高度设置在青蛙刚好能够到的高度,灯台用于吸引蚊虫蛾子过来;(6)疾病防治1)蛙类疾病防治:蛙类疾病主要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具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水体:水体定期消毒、降解、降氨,一般10天左右进行一次处理;b、饲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场地和建造蛙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的地方作为养殖场;以每亩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网围好,筛网要高出池底1m,筛网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四个小池分别为配种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2)选蛙配种:选择黄皮黑斑、体表无伤、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弹跳力强、体质强壮、体重0.6‑0.75kg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配种雌雄比例为1∶1,采用自然繁殖法,种蛙的放养密度为每配种池400对;(3)蝌蚪喂养管理:采集蛙卵,并进行孵化,放卵密度为每蝌蚪池1‑1.5万粒左右;保持活水注入,一天换水一次,2‑3天可孵出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4)幼蛙喂养管理:当蝌蚪脱尾后,移至幼蛙池中喂养,放养密度为每幼蛙池5000‑6000只,将幼蛙池中的水开始放去,只剩下少量的水,在水面上放置饲料台,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每天进行3‑4次定点定时的饲料投喂,先用蛆虫喂食5‑7天,然后开始在蛆虫中添加40%的人工配合饲料;每日饲料按体重的5‑7%进行投喂;禁用含氯自来水,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10‑20cm,采取活水饲养;(5)成蛙喂养管理:当幼蛙长至0.3kg以上时,转至成蛙池喂养,放养密度为每成蛙池3000‑4000只,成蛙池放入干枯稻草供青蛙冬眠,同时搭配少量松树松叶放入蛙池中,起到消毒洁净作用;(6)疾病防治1)蛙类疾病防治:蛙类疾病主要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具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水体:水体定期消毒、降解、降氨,一般10天左右进行一次处理;b、饲料:不喂食变质的饲料;c、预防:定期在饲料中加入预防药;d、定期喂养保健药物:电解多维,鱼肝油,保肝散,利胃散等;2)蝌蚪类疾病防治:a、汽泡病:水中定期降铵解,多换水,定期在饲料加入药物,所述药物按每公斤饲料包括:盐酸黄连素4‑5g、酵母片15‑20g、桔皮50g;b、肠炎病:定期在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加4‑5g肠炎灵;c、出血病:定期在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加止血灵3‑4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场地和建造蛙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的地方作为养殖场;以每亩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网围好,筛网要高出池底1m,筛网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四个小池分别为配种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2)选蛙配种:选择黄皮黑斑、体表无伤、体表光滑、皮肤富有黏液、弹跳力强、体质强壮、体重0.6-0.75kg且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蛙;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配种雌雄比例为1∶1,采用自然繁殖法,种蛙的放养密度为每配种池400对;(3)蝌蚪喂养管理:采集蛙卵,并进行孵化,放卵密度为每蝌蚪池1-1.5万粒左右;保持活水注入,一天换水一次,2-3天可孵出蝌蚪,蝌蚪孵化3天后开始投食,前7天投喂豆浆,7天后,开始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当蝌蚪长大至黄豆大小后,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其中,蝌蚪每天的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进行投喂,分早、晚两次进行,早上9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1/3,下午4点投喂每天饲料总量的2/3;(4)幼蛙喂养管理:当蝌蚪脱尾后,移至幼蛙池中喂养,放养密度为每幼蛙池5000-6000只,将幼蛙池中的水开始放去,只剩下少量的水,在水面上放置饲料台,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每天进行3-4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古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