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691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7 15:45
一种换热器的流通板,其包括底座及位于底座外围的框体,所述底座与框体围成用以供流体流通的流通空间,所述底座设有若干平面孔及若干凸伸入所述流通空间内的凸面孔,所述流通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两个流道,每一个流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平面孔及至少一个所述凸面孔,所述两个流道分别用以供流体流通以实现该等流体之间的换热。如此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板将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两个流道,流体在该细分的流道内流动时,能够更充分的利用流道的空间从而提升换热效率和换热量。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具有该换热单元的换热器。

Heat exchanger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heat exchanger

A flow of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the base is locate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frame body, the base and the frame body formed for the fluid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spac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and a plurality of planar convex convex face extends into the circulation space, the board also comprises a circulation on the base of the partition, the partition of the circulation space is separated into two channel mutualdisconnected, there is at least one of the plane hole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convex faces are set for each channel, the two channels were used for fluid circulation to achie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fluid. So set, by setting the circulation space partition will be separated into two channel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 fluid flow in the flow passage of the inner segments,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channel space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heat transfer and heat exchange.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heat exchange unit of a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heat exchang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具有该换热单元的换热器,属于汽车空调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板翅式换热器是换热器的一种类型,其通常是由隔板、翅片、封条和导流片组成。在相邻两隔板间放置翅片、导流片和封条从而组成一个夹层,这就是流体的通道。将这样的夹层根据实际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叠置起来,钎焊成为一个整体便组成了板束。将板束和对应的封头、接管、支撑等零件装配起来,就组成了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被定义为由流通板和翅片组成的传热元件,翅片是其核心部件,常见的翅片类型有:平直形、锯齿形、波纹形、多孔形和百叶窗形等。为了增强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人们对其翅片结构进行了不断的研发和改进。相比于传统的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具有强化换热表面,结构十分紧凑;多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十分轻巧;翅片对流体的扰动使流体的边界层不断破坏,同时由于隔板和翅片的高导热性,使得板翅式换热器具有很高的效率。因此,板翅式换热器的适应性很强,可以用于各种流体之间的换热以及发生集态变化的相变换热;通过流道的布置和组合能够适应逆流、错流、多股流和多层流等不同的换热工况;通过单元间串联、并联、串并联的组合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型设备的换热需要。目前,板翅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空分设备、石油化工、制冷及低温领域、汽车和航空工业等领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由于一片流通板仅提供一个流体通道并且也只能供一种流体流动,所以流体在该通道内流动时,流过的有效空间相对较小,从而影响了板式换热器最终的换热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较高的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具有该换热单元的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的流通板,其包括底座及位于底座外围的框体,所述底座与框体围成用以供流体流通的流通空间,所述底座设有若干平面孔及若干凸伸入所述流通空间内的凸面孔,所述流通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两个流道,每一个流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平面孔及至少一个所述凸面孔,所述两个流道分别用以供流体流通以实现该等流体之间的换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若干平面孔包括位于第一流道内的第一平面孔与第二平面孔、以及位于第二流道内的第三平面孔与第四平面孔;所述凸面孔包括位于第一流道内的第一凸面孔及位于第二流道内的第二凸面孔;所述第一平面孔与第二平面孔中一个为第一流体进口,另一个为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三平面孔与第四平面孔中一个为第二流体进口,另一个为第二流体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框体大致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均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一平面孔与第四平面孔相互靠近且均靠近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平面孔与第三平面孔相互靠近且均靠近所述第二边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面孔及第二凸面孔位于所述矩形的两个斜对角,所述第二平面孔及第四平面孔位于所述矩形的另外两个斜对角;所述第一平面孔、第四平面孔及第一凸面孔在所述横向上是对齐的,所述第二平面孔、第三平面孔及第二凸面孔在所述横向上也是对齐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框体大致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均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沿纵向延伸;所述隔板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隔板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二隔板部、以及连接第一隔板部与第二隔板部的第三隔板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板部靠近且平行于所述第三边框,所述第二隔板部靠近且平行于所述第四边框,所述第三隔板部位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的中间且大致平行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的宽度,所述两个流道均为L形且面积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流道包括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所述若干平面孔包括位于第三流道内的第五平面孔以及位于第四流道内的第六平面孔;所述凸面孔包括位于第三流道内的第三凸面孔及位于第四流道内的第四凸面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框体大致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边框与第六边框、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七边框与第八边框,所述第五边框与第六边框均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七边框与第八边框均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五平面孔、第四凸面孔、第三凸面孔及第六平面孔依次在所述横向上交错排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边框与第六边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七边框与第八边框的宽度;所述隔板为直条状且沿所述横向延伸,所述隔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边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八边框,所述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均为I形且面积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设有凸伸入所述流通空间内的凸台面,所述凸面孔是贯穿所述凸台面而形成的,所述隔板设有与所述凸台面处于同一高度的上表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其包括相邻叠加的第一流通板及第二流通板,所述第一流通板设有第一流通空间,所述第二流通板设有第二流通空间,所述第一流通板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通板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相互连通以供第一流体流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相互连通以供第二流体流通,以实现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换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流通板及第二流通板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均为L形,所述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均为I形,所述第四流道大体上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流道大体上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正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隔板支撑所述第一流通板并且焊接于所述第一流通板,所述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的面积也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流通板包括第一底座及位于第一底座外围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一框体共同围成所述第一流通空间,所述第一底座设有位于第一流道内的第一平面孔及第二平面孔,所述第一底座设有位于第二流道内的第三平面孔及第四平面孔;所述第二流通板包括第二底座及位于第二底座外围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底座与第二框体共同围成所述第二流通空间,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位于第三流道内的第五平面孔及位于第四流道内的第六平面孔;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通过所述第二平面孔实现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通过所述第四平面孔实现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平面孔为第一流体进口,所述第五平面孔为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三平面孔为第二流体进口,所述第六平面孔为第二流体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座还设有凸伸入第一流道内的第一凸台面、贯穿所述第一凸台面而形成的第一凸面孔、凸伸入第二流道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的流通板,其包括底座及位于底座外围的框体,所述底座与框体围成用以供流体流通的流通空间,所述底座设有若干平面孔及若干凸伸入所述流通空间内的凸面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上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中一个连接,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中的另一个连接,且所述框体中一个与所述框体中的另一个是相对设置的,所述隔板将所述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两个流道,每一个流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平面孔及至少一个所述凸面孔,所述两个流道分别用以供流体流通以实现所述流体之间的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的流通板,其包括底座及位于底座外围的框体,所述底座与框体围成用以供流体流通的流通空间,所述底座设有若干平面孔及若干凸伸入所述流通空间内的凸面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上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中一个连接,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中的另一个连接,且所述框体中一个与所述框体中的另一个是相对设置的,所述隔板将所述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两个流道,每一个流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平面孔及至少一个所述凸面孔,所述两个流道分别用以供流体流通以实现所述流体之间的换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若干平面孔包括位于第一流道内的第一平面孔与第二平面孔、以及位于第二流道内的第三平面孔与第四平面孔;所述凸面孔包括位于第一流道内的第一凸面孔及位于第二流道内的第二凸面孔;所述第一平面孔与第二平面孔中一个为第一流体进口,另一个为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三平面孔与第四平面孔中一个为第二流体进口,另一个为第二流体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大致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均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一平面孔与第四平面孔相互靠近且均靠近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平面孔与第三平面孔相互靠近且均靠近所述第二边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面孔及第二凸面孔位于所述矩形的两个斜对角,所述第二平面孔及第四平面孔位于所述矩形的另外两个斜对角;所述第一平面孔、第四平面孔及第一凸面孔在所述横向上是对齐的,所述第二平面孔、第三平面孔及第二凸面孔在所述横向上也是对齐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大致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均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沿纵向延伸;所述隔板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隔板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二隔板部、以及连接第一隔板部与第二隔板部的第三隔板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部靠近且平行于所述第三边框,所述第二隔板部靠近且平行于所述第四边框,所述第三隔板部位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的中间且大致平行于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的宽度,所述两个流道均为L形且面积相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流道包括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所述若干平面孔包括位于第三流道内的第五平面孔以及位于第四流道内的第六平面孔;所述凸面孔包括位于第三流道内的第三凸面孔及位于第四流道内的第四凸面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大致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边框与第六边框、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七边框与第八边框,所述第五边框与第六边框均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七边框与第八边框均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五平面孔、第四凸面孔、第三凸面孔及第六平面孔依次在所述横向上交错排列。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边框与第六边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七边框与第八边框的宽度;所述隔板为直条状且沿所述横向延伸,所述隔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边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八边框,所述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均为I形且面积相同。11.如权利要求1至10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流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凸伸入所述流通空间内的凸台面,所述凸面孔是贯穿所述凸台面而形成的,所述隔板设有与所述凸台面处于同一高度的上表面。12.一种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其包括相邻叠加的第一流通板及第二流通板,所述第一流通板设有第一流通空间,所述第二流通板设有第二流通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板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流通空间隔离成相互不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宙崔凯周晓东蒋权英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