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919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5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用手拿着的状态下仅操作泵就能够将鼻涕有效地吸引、并且不会损伤鼻腔内部的黏膜等的安全的器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如下所述的鼻涕吸引器具:包括泵、连接筒、吸管主体,前述泵通过手动操作而收缩、复原,前述连接筒呈圆筒状,插通于该泵的开口,前述吸管主体嵌合于该连接筒的上侧开口,下部与前述泵连通,该吸管主体在使上侧内径变窄的状态下延长,既在前述连接筒的一部分上设置隔断来自外部的流入的止回阀,又在前述吸管主体的基端部上设置隔断从前述泵向前述吸管主体的流出的止回阀。

Nasal aspirator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safety appliance that can effectively attract the nose, and does not damage the mucous membrane inside the nasal cavit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ump is operated by hand. The invention is as follows: the nose suction apparatus includes a pump, a connecting cylinder and the pump body Straw, contraction, restoration by manual operation, the connecting tube is cylindrical, inserted through the opening of the pump, the Straw main body is embedded in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side opening, and the botto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mp. The main Straw extension in narrowing the upper diameter of the state, not only into the check valve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is provided in a part of the connecting tube, and in the end the main Straw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partition from the pump to flow out of the valve body of the Str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涕吸引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鼻涕有效地吸出的器具。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起因于感冒或花粉症等而产生鼻涕的情况下,一般是擤鼻子或者用纸吸收的方法。但是,在擤鼻子的情况下,如果太强力地擤或者频繁地擤,就会成为损伤鼻黏膜而形成鼻炎或鼻出血的原因,因此需要注意。因此,以往,提出了吸引鼻涕的器具的方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77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18831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专利技术中,专利文献1是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在长的吸管的端部上连接容易变形的橡胶等制的泵,预先收缩该球后将吸管末端插入鼻腔内,通过使泵膨胀而吸引鼻涕。但是,吸管很长,所以在将吸管插入鼻腔内的情况下,存在由吸管末端损伤黏膜的可能。另外,在已回收的鼻涕残留于吸管内的情况下,如果再次收缩泵,则存在残留的鼻涕从吸管末端逆流的可能,而不能有效地吸引鼻涕。另外,专利文献2是具有电源并真空吸引鼻涕的专利技术。但是,因为形成真空状态并借此来从吸管末端吸引鼻涕,所以会形成强力的吸引,在吸管末端接触于黏膜的情况下,存在因强的吸引力而损伤黏膜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些以往的鼻涕吸引器的问题的而做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所述的器具:能够有效地吸引鼻涕,同时不会损伤鼻腔内部,而且已回收的鼻涕不会逆流。在本专利技术的鼻涕吸引器具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泵、连接筒、吸管主体这些基本的结构,前述泵通过手动操作而收缩、复原,前述连接筒呈圆筒状,插通于该泵的开口,前述吸管主体嵌合于该连接筒的上侧开口,下部与前述泵连通,吸管主体在使末端侧内径变窄的状态下延长,既在前述连接筒的一部分上设置隔断来自外部的流入的止回阀,又在前述吸管主体的基端部上设置隔断从前述泵向前述吸管主体的流出的止回阀。借助这一技术方案,在按压而收缩泵的状态下将吸管末端部引导至积存于包括鼻前庭的凹处(以下称鼻前庭)的鼻涕附近,若将手从泵上松开而复原,则鼻涕被与该复原相应地吸引。设置有两个止回阀,因此残留于吸管内部的鼻涕不会因泵的操作而从吸管末端部逆流到鼻腔内。另外,如果将吸管主体用硅橡胶形成,则能够容易地变形,能够将吸管的末端部容易地引导至鼻前庭,并且不会使鼻腔内部遭受损伤。进一步地,在使吸管主体的末端部从吸管主体的中心线倾斜地延长的情况下,仅将器具整体沿着鼻腔的倾斜插入就能将吸管末端引导至鼻前庭,从而提高操作性。并且,还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将吸管主体的末端部的开口部的开口面设为比吸管主体的倾斜角度更倾斜的椭圆弧。若这样做,则开口部与垂直于吸管主体的中心线地设置的圆弧相比面积变得更大,从而能够减轻吸引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地防止损伤鼻腔黏膜。另一方面,在将吸管主体用硅橡胶形成、使其末端部沿着吸管主体的中心线延长的情况下,末端部也能够容易地变形,因此只要用食指等使角度倾斜并插入器具,便能够将吸管末端部引导至鼻前庭。另外,若将两个止回阀用硅橡胶形成为穹顶状、并在该穹顶状部上形成狭缝,则能够容易地形成止回阀。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因此能够获得如下所述的安全的器具:在持于手中的状态下,仅操作泵就能够将鼻涕有效地吸引,并且不会损伤鼻腔内部的黏膜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鼻涕吸引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鼻涕吸引器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鼻涕吸引器的侧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主视图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吸管主体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按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1是由橡胶等柔软的原材料形成的泵,2是圆筒状的连接筒,3是吸管主体,4是吸管末端部,吸管主体3在嵌入连接筒2的状态下,使末端侧逐渐变细并与吸管末端部4连续。5是设置于连接筒2的侧面的止回阀,设置为从连接筒2的内部流出空气、但切断从外部的流入的方向,例如在硅橡胶等柔软的原材料上形成狭缝5a。另外,在图4的剖视图中,吸管主体3的基端6侧进入到连接筒2的内部,在基端部7设置与止回阀5相同结构的其他的止回阀8,同样地形成有狭缝8a。该止回阀8使空气从吸管主体3侧向泵1的内部流入,但切断从泵1向吸管主体3侧的空气的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止回阀由硅橡胶形成穹顶状,并在其穹顶面上形成狭缝,因此制造是容易的。另外,鼻涕是从鼻腔内分泌的粘液和来自血管的渗出液的混合物的总称,若鼻涕产生则暂时积存在鼻前庭中,如果置之不理,超过鼻前庭容量的部分就会从鼻孔流出。如果这样,那么在吸引鼻涕时,回收积存于鼻前庭的部分是有效的,并且能够避免损伤鼻腔里侧的黏膜。在本专利技术的鼻涕吸引器中,着眼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吸管主体3的放大剖视图所示,使吸管末端部4从吸管基端部6大致倾斜30度。若像这样构成,则在人进行操作时,通过一边拿着泵1一边使吸管末端部4接触于鼻前庭,吸引积存于鼻前庭的鼻涕变得容易。此外,该倾斜角度不是准确地限于30度的角度,如果优选地进一步地扩大倾斜角度而设置为大致55度,那么仅沿着鼻腔的倾斜而将器具插入就能够切实地将吸管末端部4引导至鼻前庭。进一步地,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构成:从吸管主体3的基端6的上侧的连接筒2露出的部分9设为比鼻孔更大的直径,在将吸管主体3插入鼻腔的情况下,因为露出部分9的直径比鼻孔的直径更大,所以使得吸管主体3不会进一步进入鼻腔内,从而不会损伤鼻腔里侧的黏膜。进一步地,吸管末端部4的开口部10设置成,相对于中心线比直角更朝向将30度的倾斜角扩大的方向倾斜地呈现椭圆形的开口部10。像这样开口部10以成为椭圆形的方式形成,由此使吸引力比圆弧的情况变小,减轻对于鼻腔黏膜的吸引负担。为了在因操作者的不注意而将吸管末端部4抵靠于鼻腔内部的情况下也不造成损伤,吸管主体3的原材料优选为采用例如硅橡胶等柔软的原材料。此外,如果采用硅橡胶等柔软的原材料,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使吸管末端部4如图1所示地倾斜,而是沿着连接筒2的中心线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仅将食指等轻轻地压在吸管末端部4侧就能够弯曲成所希望的角度,无关于器具整体的倾斜,而能够将吸管末端部4应用于鼻前庭。此外,如果将吸管末端部4的硅橡胶硬度设为比其他部分低,或者将厚度设得薄,就能够进一步地避免鼻腔黏膜的损伤。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所示的器具的方式。首先,先进行按压而收缩泵1的操作,还是先进行将吸管末端部4置于鼻前庭的操作,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事项,如果进行了收缩泵1的操作,那么泵1内部的空气经由止回阀5流出。在这种情况下,止回阀8保持关闭状态。接下来,若将吸管末端部4引导至鼻前庭附近,并从使泵1收缩的状态松开手,则止回阀5变成关闭状态,止回阀8被打开从而鼻涕从吸管末端部4向吸管主体3内部流入,并进一步地经由止回阀8回收于泵1内部。并且,暂时回收的鼻涕粘度比较低,因此即使有鼻涕残留于吸管主体3内,只要将器具以立起的状态下放置,则残留的鼻涕也会通过止回阀8的狭缝滴入泵1内。另外,即使是在鼻涕保持残留于吸管主体3内的状态的情况下,即使接下来重复同样的操作,即使按压收缩泵1,止回阀8也是关闭状态,从而鼻涕不会逆流到鼻腔内。附图标记说明1泵;2连接筒;3吸管主体;4吸管末端部;5止回阀;6吸管基端部;8止回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鼻涕吸引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涕吸引器具,前述鼻涕吸引器具是吸引积存于鼻腔内的鼻涕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连接筒、吸管主体,前述泵通过手动操作而收缩、复原,前述连接筒呈圆筒状,插通于该泵的开口,前述吸管主体嵌合于该连接筒的上侧开口,下部与前述泵连通,该吸管主体在使上侧内径变窄的状态下延长,既在前述连接筒的一部分上设置隔断来自外部的流入的止回阀,又在前述吸管主体的基端部上设置隔断从前述泵向前述吸管主体的流出的止回阀。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5 JP 2015-2440701.一种鼻涕吸引器具,前述鼻涕吸引器具是吸引积存于鼻腔内的鼻涕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连接筒、吸管主体,前述泵通过手动操作而收缩、复原,前述连接筒呈圆筒状,插通于该泵的开口,前述吸管主体嵌合于该连接筒的上侧开口,下部与前述泵连通,该吸管主体在使上侧内径变窄的状态下延长,既在前述连接筒的一部分上设置隔断来自外部的流入的止回阀,又在前述吸管主体的基端部上设置隔断从前述泵向前述吸管主体的流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冈胜之木下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洁可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