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智能手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9429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9:25
一种具备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智能手机,在下部壳体和上部壳体之间具备多个部件和充电电池,以无线方式接受充电能源后将其传递到充电电池,特征在于,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具备:无线充电线圈,以无线方式接受充电能源;近场通信线圈,在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围,与无线充电线圈隔着1‑10mm的隔离距离来设置该近场通信线圈;一个铁氧体片,在无线充电线圈和近场通信线圈的下部具备该铁氧体片;绝缘胶片,覆盖无线充电线圈、近场通信线圈和铁氧体片;充电控制部,与无线充电线圈相连;和近场通信模块,与近场通信线圈相连,无线充电线圈的连接线和近场通信线圈的连接线,在绝缘胶片的外部露出,且电分离地分别与充电控制部和近场通信模块相连。

Smart phone with receiver fo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the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receiver with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components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between the lower casing and the upper casing, in the form of wireless charging accept energy transmitted to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the receiver comprises a wireless charging coil, wirelessly receive charging energy; nearly field communication in the wireless charging coil coil, peripheral, and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cross the isolation distance of 1 10mm to set the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coil; a ferrite sheet with the ferrite film in the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nd the lower coil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sulating film, covering the wireless charging coil, nearly field communication coil and ferrite plate; charging control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nd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oil connected wireless charging coil The connecting wires of the wire and th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oils are exposed outside the insulating film and are electrically and separately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rol unit and th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智能手机本申请是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号:201380004684.6,申请日:2013年1月9日,名称: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无线充电器的智能手机,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智能手机,其提供有效地接受无线充电器无线传输电力的新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正在研发电子设备上具备无线发送、接收部进行无线充电的技术。近来以多种形态开发移动通信终端,因此不同的电源充电器具有不同的充电接口。虽然由此产生了充电器的兼容性问题,但这种充电接口经24针充电接口标准化后,给用户解决了充电器间的兼容性问题。然而,充电器和电子设备间仍然通过有线电缆进行充电,因此由于距离上的限制对用户造成不小的麻烦和不便。另外,用一个充电器对多数个终端充电时,具有手动插拔充电器和终端接口的麻烦,和由于连接部的磨损对终端可能造成损伤的问题。然而,上述的连接端子方式是根据电子设备的不同,端子的规格和形状不同,这种方式是每当用户购买新的电子设备时,伴随必须购买新充电器的麻烦,而且发生废弃旧充电器的问题。而且,为了这种问题,研发出无接点电磁感应方法,即无线充电方式。无接点充电方法是将以高频动作的1次电路构成在充电母体,2次电路构成在电池侧,即便携式电子设备内或电池内,由此将充电母体的电流,即将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提供给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池的方式。利用电感耦合的无接点充电方式早已利用在部分应用范围(例如: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等)。但是,要应用在手机、便携式MP3播放器、CD播放器、MD播放器、盒式磁带播放器、笔记本电脑、PDA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时,除了电池侧增加的体积和重量要小的需求以外,还要改进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或电池置放位置不同的充电效率偏差。而且,适用在手机或智能手机时,不仅是要改进偏差,无线充电器也根据规定的方式已有几种方式上市,并已发现若无线充电器的方式不同,不能充电的问题。另外,没有具备两个以上的线圈,没有规定各线圈间的设计规格,而且也没有叙述各线圈位于终端的正确结构。即,现有技术1(韩国注册专利10-0928439)的特征是其具备位于第1上部磁心(线圈)和第2上部磁心之间,控制部判断从无接点电力接受装置传送的信号是所述底部磁心,第1上部磁心,第2上部磁心中从哪一个磁心接收,并对应其判断结果通过相应磁心控制传送电力信号,但没有揭示具有复合功能的线圈(天线),且没有揭示最佳的设计条件或结构。另外,现有技术2(韩国注册专利10-0928439)的特征是,初级磁心部的感应模式磁心是在pcb基板的上部具备以多数个磁心形成的底部磁心层,在底部磁心层上部的隔离面板上部具备一多数个磁心形成的上部磁心层,所述底部磁心层和所述上部磁心层相互交叉以复层安置,但没有揭示具有复合功能的线圈(天线)结构,且没有具体地揭示最佳的设计条件。同时,现有技术3(韩国注册专利10-1001262)是提供手机用壳体,其包含:能拆卸地安置便携式终端的支架;以及在所述支架上安置所述便携式终端时,从外部供应的电源产生的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向所述便携式终端传达,以便形成无线充电,具备在所述支架的充电模块,但同样的没有揭示具有复合功能的线圈(天线)结构,且没有具体地揭示最佳的设计条件。因此,需要开发具有复合功能,并具有最佳设计条件的无线充电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无线充电系统为了有效地接收无线电力发送部发送的电力,提供智能手机中的无线电力接收部的设计结构,更具体地说,提供线圈的新形状,选择方法及设计方法等的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所述目的是,在利用无接点电磁感应能接受电力能源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当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具备能接受电力能源的线圈52;和从所述线圈接受的电力能源制造出规定输出的接收器部件时,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具备在便携式终端60,所述线圈的外围上还具备NFC线圈51,所述线圈和所述NFC线圈上还具备铁氧体片59而完成。而且,所述NFC线圈和所述线圈相互隔离,所述隔离距离是1-10mm之内,所述部件包含控制接收无线电力的控制部10,所述便携式终端具备控制便携式终端的主芯片110时,所述主芯片控制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另外,所述便携式终端内含电池时,所述线圈具备在便携式终端内含的电池表面上,且在所述电池侧面具备无线充电接收器的部件55a。同时,具备所述部件的PCB基板55和具备线圈的基板50分离成2个而弯折,所述部件具备在电池侧面,所述线圈的基板50具备在电池表面,具备所述部件的基板55和具备线圈的基板50是以柔性连接线57相互连接。另一方面,所述部件55a具备在电池侧面时,所述部件存在于基板50和电池侧面之间,所述线圈具备在便携式终端的下部壳体61。另外,以所述线圈贴在下部壳体61,并在其上贴合胶片62的方法所述线圈具备在便携式终端的下部壳体,通过所述NFC线圈接受的数据电路路径和通过无线电力接收线圈接收的电力能源的传达电路路径是相互分离,即所述2个线圈是电路上分离的。此时,通过所述线圈接收无线电力能源时,NFC线圈的电源处于off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所述线圈和NFC线圈具备的铁氧体片成一体化,并且,在所述铁氧体片上形成槽制造空间,在所述槽的空间具备线圈和NFC线圈,在所述铁氧体片表面具备线圈和NFC线圈,线圈和NFC线圈之间也具备铁氧体片。另外,所述铁氧体片是以锰或锌制成,所述铁氧体片是以氧化锰或氧化锌或氧化铁制成,并且无线充电器和NFC的使用与否显示在便携式终端的显示画面上。另一方面,所述线圈是重叠2个以上,且所述线圈具备在电池表面时,具备线圈的面积是电池表面面积的40%以上,90%以下,且所述线圈具备在壳体表面时,具备线圈的面积是壳体表面面积的40%以上,90%以下。在壳体内部具备线圈,在电池表面具备线圈,并黏贴保护胶片,也可以具备两种以上相互不同特性的线圈,分别具备控制NFC线圈的NFC模块和控制线圈的微控制器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以下简称MCU),所述NFC模块和MCU再由便携式终端的主CPU来控制,或是便携式终端的主CPU直接控制NFC线圈和线圈。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设计无线电力系统接收部的线圈形状,并附加提供能提高接收部磁场效率的结构,由此提供根据无线电力发送部的状态可以选择接收无线电力且可提高接收效率的具备无线电力系统用接收器的智能手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部的框图。图2是充电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3和图4是本专利技术线圈的详细图。图5至图7是配置多重线圈的实施例的图。图8是说明无线充电器原理的图。图9和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11至图17是显示单片化方法及框图组成的实施例的图。图18至图23是在电池表面具备接收部的实施例的图。图24至图27是接收部贴合在电池充电壳体侧面的实施例的图。图28至图31是在电子设备壳体上形成环形线圈的实施例的图。图32是显示在下部壳体形成的环形线圈区域的图。图33至图37是无线电力接收用线圈52和NFC线圈51的配置图。图38至图40是显示线圈之间控制的实施例的图。图41至图44是具备铁氧体片的实施例的图。图45是在铁氧体片上直接形成线圈的结构的实施例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备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智能手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以非接触式执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能够接收以两种以上的方式发送的无线电力能源;以及数据通信线圈,接收数据;且所述接收部具备:控制部;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所述无线电力能源;以及存储器;在所述控制部或所述存储器中储存能够判断所述两种以上的方式中的一种的第一值,当通过所述控制部判别出无线电力接收方式,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接收部进行控制,以便所述接收部能够以通过所述控制部判别出的无线电力接收方式接收无线电力能源。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09 KR 10-2012-0002291;2012.05.07 KR 10-201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以非接触式执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能够接收以两种以上的方式发送的无线电力能源;以及数据通信线圈,接收数据;且所述接收部具备:控制部;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所述无线电力能源;以及存储器;在所述控制部或所述存储器中储存能够判断所述两种以上的方式中的一种的第一值,当通过所述控制部判别出无线电力接收方式,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接收部进行控制,以便所述接收部能够以通过所述控制部判别出的无线电力接收方式接收无线电力能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两种以上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方式的匹配部件,根据由所述控制部判别出的无线电力接收方式,通过与所述匹配部件连接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电力能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还具备:转换器,以符合电池电压的方式进行转换;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与发送所述无线电力能源的发送部相互交换信号,且所述转换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及所述控制部以包括在单芯片的方式具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还具备因磁镜效应而磁场强度上升的强磁性体。5.一种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以非接触式执行无线充电;以及主芯片,判别无线充电方式,以能够接收所述无线电力能源的方式进行控制,且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包括:无线充电线圈,能够接收所述无线电力能源;数据通信线圈,能够收发数据;铁氧体片,以一体型附着到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以及部件,将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的电力能源产生为规定输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下部壳体,在所述下部壳体具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为近场通信线圈。8.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安装到具备主芯片的便携式终端内,能够由所述主芯片控制而以非接触式接收无线充电能源,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线圈,能够接收电力能源;数据通信线圈,收发数据;铁氧体片;以及接收器部件,将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的电力能源产生为规定输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为近场通信线圈。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接收到的数据电路路径与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的电力能源的传达电路路径相互分离而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与无线充电线圈电性分离。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电力能源的情况下,所述数据通信线圈呈断开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具备无线充电方式互不相同的至少两个无线充电线圈。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分析所述电力能源的大小值而进行充电。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通信模块,与发送所述电力能源的发送部相互交换信号;以及转换器,以与电池电压一致的方式进行转换,且所述控制部、所述通信模块及所述转换器存在于一个部件内。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数据通信线圈存在于同一部件。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不存在于同一部件。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安装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的基板,在所述基板形成无线充电线圈与数据通信线圈,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使用13.56Mz频带。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开关,所述开关能够通过对数据通信线圈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控制而切断连接,当通过所述开关切断连接,则数据通信线圈的功能停止。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无线电力能源的期间,停止数据通信功能。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部,当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数据通信线圈进行控制,则执行停止数据通信功能的控制命令。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铁氧体片形成内部槽,在所述槽形成所述数据通信线圈。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形成为一体时,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之间也具备所述铁氧体片。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所述铁氧体片的厚度为1mm或为2mm以内。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之间也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所述铁氧体片的种类与附着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所述铁氧体片不同。2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覆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所述铁氧体片与覆盖所述数据通信线圈的所述铁氧体片为不同种类的所述铁氧体片。2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所述铁氧体片使用柔软的材料。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压着所述铁氧体片。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所述铁氧体片由选自硅钢板、锰、锌、铁氧体、镍铁导磁合金、帕門德合金、金属玻璃及铁粉中的任一种构成。3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所述铁氧体片作为吸收体形态,由选自锌、氧化锰、氧化锌及氧化铁中的任一种构成。3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附着所述铁氧体片时,在所述铁氧体片的表面附着形成所述数据通信线圈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无线充电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选择的方式指定需由转换器转换的比率。3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无线充电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转换电压的比率。3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无线充电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转换电力的比率。3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能够实现两种方式的无线充电。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方式时,分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电感值、阻抗值、电压值、频率值而进行选择。3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实现无线充电的频率为100至200千赫。3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实现无线充电的频率为1兆赫至6.78兆赫。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电感为8微亨至12微亨。4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缠绕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圈数为50以下。4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具备2个或3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述2个或3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以重叠的方式形成。4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具备在较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更上端,且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彼此不重叠。4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具备在较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更下端,且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彼此不重叠。4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具备2个或3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述2个或3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不重叠。4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电容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电容器串联连接。4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无线充电时,电压为7至15V。4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无线充电时,电压为7至24V。4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以一体型具备。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形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数据通信线圈的基板。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及所述数据通信线圈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绝缘层。5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缠绕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占区域的长度较缠绕所述数据通信线圈的水平厚度大2倍以上。5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用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具备在所述数据通信线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时焕罗起龙
申请(专利权)人:K电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