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412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且性能好的车载电源保护电路,属于电源保护领域。具体包括:车载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VBAT与稳压管D1的阳极连接,稳压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和MOS管Q8的源极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MOS管Q8的栅极和电阻R16的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稳压管Z6的阴极连接,稳压管Z6的阳极接地;MOS管Q8的漏极同时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1的负极和电容C12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Vehicular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circui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imple and good on-board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circuit,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Including: the vehicle battery voltage output end VBAT and Zener D1 anode connection end and MOS emission and PNP Q7 cathode triode and resistor R8 D1 regulator tube Q8 source connected at the same time; another end, the base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R15 resistor R8 PNP triode Q7 at the same time connect one end of the PNP; the collector of the triode Q7 and MOS tube Q8 gate and resistor R16 conne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other end of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of R16 cathod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esistor R15 regulator tube Z6 is connected, voltage regulator tube Z6 anode grounding; MOS tube drain of the Q8 and end with C11 electrolytic capacitor the anode and a capacitor C12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of the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11 and a capacitor C12 and anode grou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保护电路,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车身蓄电池在抛负载的情况下会出现电压的急剧升高,24V车身系统可能会升高到150V以上。目前车载设备均在考虑如何应对这种瞬时的高压来袭。通用的解决方案是,直接使用瞬态抑制二极管TVS进行保护,利用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性能短时吸收强干扰。实际测试结果是在能量极强的干扰出现时,功率最大的瞬态抑制二极管TVS也仅能抵御3~5次(次数已经得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厂家认可)。一旦瞬态抑制二极管TVS损坏或失去保护作用,后面的电子元器件就会被烧毁。高端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复杂的逻辑电路,判断出电压超高后,利用MOS管将功率电阻串入系统中,起到保护作用,但如此一来成本高,器件复杂,功率器件占用面积大导致产品尺寸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且性能好的车载电源保护电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稳压管D1、稳压管Z6、PNP三极管Q7、MOS管Q8、电阻R8、电阻R15、电阻R16、电解电容C11和电容C12;车载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VBAT与稳压管D1的阳极连接,稳压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和MOS管Q8的源极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MOS管Q8的栅极和电阻R16的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稳压管Z6的阴极连接,稳压管Z6的阳极接地;MOS管Q8的漏极同时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1的负极和电容C12的另一端同时接地。优选的是,所述稳压管D1的型号为SS24,用于防止车载蓄电池的正负极反接。优选的是,所述电阻R8的阻值为47kΩ,电阻R15的阻值为4.7kΩ,电阻R16的阻值为1MΩ。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电路的保护可靠,器件较少,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稳压管D1、稳压管Z6、PNP三极管Q7、MOS管Q8、电阻R8、电阻R15、电阻R16、电解电容C11和电容C12;车载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VBAT与稳压管D1的阳极连接,稳压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和MOS管Q8的源极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MOS管Q8的栅极和电阻R16的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稳压管Z6的阴极连接,稳压管Z6的阳极接地;MOS管Q8的漏极同时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1的负极和电容C12的另一端同时接地。稳压管D1的型号为SS24,用于防止车载蓄电池的正负极反接,造成设备的损坏。电阻R8的阻值为47kΩ,电阻R15的阻值为4.7kΩ,电阻R16的阻值为1MΩ。蓄电池正负极反接电阻R8与电阻R15串联分压,当车载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VBAT输出的电压达到40V或以上时,PNP三极管Q7发射极与基极压差达到4V,PNP三极管Q7开始导通,使MOS管Q8的栅极、源极电压相同,所以MOS管Q8关闭。从而达到保护后级的作用。正常运行状态是:车载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VBAT输出的电压为24V,PNP三极管Q7的基极与发射极电压差很小,不足以导通,所以MOS管Q8的栅极为低电压,MOS管Q8的源极为高电压,压差足以使MOS管Q8导通,所以正常输出电压给后级。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稳压管D1、稳压管Z6、PNP三极管Q7、MOS管Q8、电阻R8、电阻R15、电阻R16、电解电容C11和电容C12;车载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VBAT与稳压管D1的阳极连接,稳压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和MOS管Q8的源极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MOS管Q8的栅极和电阻R16的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稳压管Z6的阴极连接,稳压管Z6的阳极接地;MOS管Q8的漏极同时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1的负极和电容C12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稳压管D1、稳压管Z6、PNP三极管Q7、MOS管Q8、电阻R8、电阻R15、电阻R16、电解电容C11和电容C12;车载蓄电池的电压输出端VBAT与稳压管D1的阳极连接,稳压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和MOS管Q8的源极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同时连接;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MOS管Q8的栅极和电阻R16的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祥滨王胜劲李德贤姜军吴南南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