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及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1569287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硅片背面旋涂并热固化高分子层,得到柔硅片;(2)将柔硅片贴合在蓝膜上;(3)通过等离子刻蚀与机械划片完成柔硅片在蓝膜上的分离,得到柔芯片;(4)将柔芯片从蓝膜上剥离;(5)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胶,通过热压完成柔芯片与系统基底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极薄芯片在柔性电子系统中的封装,利用薄芯片增加柔性,同时又采取特殊工艺手段减少极薄硅片和芯片碎裂的可能。

Very flexible electronic chip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duc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hin flexible electronic chip packag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in silicon spin coating and thermal curing of polymer layer, get soft silicon; (2) will fit in the soft silicon blue film; (3) separating the silicon wafer in soft blue film by plasma etching and mechanical scribing complete, get soft chip; (4) will be stripped from the blue chip soft film; (5) using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connected by hot pressing complete soft chip and substrate electrical system.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encapsulation of the extremely thin chip in the flexible electronic system, uses the thin chip to increase flexibility, and meanwhile takes special technological means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extremely thin silicon chips and chip frag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及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电子封装
,具体涉及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及产品。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在可穿戴电子、可延展电子、柔性显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柔性电子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柔性电子特有的可延展性对材料选择、器件设计、加工工艺组织和系统集成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柔性、可延展性意味着系统集成需要在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底上建立可延展性电气和机械连接,这颠覆了传统的基于坚硬的印刷电路板的集成方案。另外一方面,柔性电子系统中对运算、存储和能耗要求高的器件仍然需要通过传统的基于单晶硅材料的电子制造工艺手段来制作。因而,柔性电子制造要求在充分继承传统电子制造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材料、工艺、器件和生产装备等领域的创新。未来电子器件是柔性系统和传统硅基电子制造技术的结合,构成了柔性混合电子系统。为了减小柔性系统受弯曲载荷时的机械形变,器件的厚度需要减小并且整个器件要被放置在系统的中性面上。即使是基于硅材料的传统电子器件,为了控制材料成本和满足移动互联装置轻小便携的要求,芯片和基底材料都被要求做的越来越薄。目前市场上主要处理器芯片的厚度都在100微米左右,并且有更薄的趋势。极薄芯片对封装和集成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从硅片的减薄和运输、芯片的分离到拾取以及贴装,极薄硅片和芯片碎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开发出优化的工艺手段从而减小薄硅片和芯片的碎裂即是传统电子制造工艺也是柔性混合电子系统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电子封装技术采用有机基底、基于焊料的倒封装、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底料填充等工艺在与柔性器件集成的时候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表现在主要的几个方面:1),鉴于对系统柔韧性和可延展性的要求,传统的坚硬的基底不再适用,柔性电子器件通常需要集成在基于柔性有机高分子的塑料材料上面,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PEN)等。这些高分子基底材料的共同局限在于只能在较低温度下处理。PEN的最高处理温度在180-220℃之间而PET的最高处理温度只有150℃;2),同时,目前电子封装常用的锡银铜(Sn-Ag-Cu,SAC)焊料的熔点在217℃左右。对低温工艺的要求将导致传统的基于锡银铜焊料倒封装工艺可能不再适用;3),传统的芯片封装需要填充底料以减小芯片所受热应力带来的损伤。硅的热膨胀系数(2.6ppm/℃)远远小于衬底(PEN18-20ppm/℃,PET20-25ppm/℃)底料的存在仍然是必要的。对于基于有机基底材料的柔性系统,需要设计新的底料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同时实现系统的柔性和高性能,柔性混合电子系统的开发面临着众多方面的挑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及产品,实现极薄芯片在柔性电子系统中的封装,利用薄芯片增加柔性,同时又采取特殊工艺手段减少极薄硅片和芯片碎裂的可能。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硅片背面旋涂并热固化高分子层,得到柔硅片;(2)将柔硅片贴合在蓝膜上;(3)通过等离子刻蚀和机械划片完成柔硅片在蓝膜上的分离,得到柔芯片;(4)将柔芯片从蓝膜上剥离;(5)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胶,通过热压完成柔芯片与系统基底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产品,按照上述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制备所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开发“柔硅片”的制造工艺、以及随之而诞生的“柔芯片”从“柔硅片”上分离的工艺,以及“柔芯片”与柔性基底的连接和集成方案来解决。本专利技术首先将完成所有前端和后端工艺的极薄硅片与柔性高分子衬底材料集成在一起,形成“柔硅片”。这个“柔硅片”的优点在于:1)脆硬性硅材料的厚度被减小到最大程度,通过柔性高分子衬底材料的附着可以更大地提高硅片和芯片的柔韧性,这是因为高分子层与柔性基底相结合,在芯片的位置形成“中性层”(系统弯曲时应变和应力为零的曲面),从而减小在弯曲变形时作用在芯片上的应变,防止了转移和封装工艺中的碎裂,极大地提高整个混合电子系统的柔性;2)可以较容易地在“柔硅片”进行硅片级工艺或测试,或者把“柔硅片”切割分离,形成单个的“柔芯片”进行封装;3)“柔硅片”的工艺可以扩展到所有基于脆硬性半导体材料的电子产品中,从而为实现高性能芯片的高柔韧性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坚硬的硅片变为“柔硅片”将会对下游的芯片分离和拾取工艺产生提出截然不同的要求。由于传统的金刚石切割造成的裂纹和损伤是芯片破裂和系统可靠性问题的首要原因,本专利技术采用等离子体切割实现芯片的分离,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芯片的机械强度。本专利技术还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胶通过热压的方式实现在柔性基底上的贴装,在避免采用底料的同时可以通过调控导电胶材料属性减小芯片所受热应力。作为优化,所述硅片的厚度为15~30微米,所述高分子层的厚度为20~100微米。作为优化,所述步骤(3)等离子刻蚀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首先刻蚀硅片,反应离子刻蚀的气体采用六氟化硫(SF6),射频电源工作频率10~20MHz。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CoupledPlasma,ICP)功率200~400W,气压15~30Pa,气体流量30~50sccm(标准状态毫升/分),刻蚀时间7~13分钟。本专利技术采用六氟化硫(SF6)为刻蚀气体,这种气体在刻蚀硅时具有各向异性好、刻蚀速率大的优点。接着刻蚀高分子材料层,采用专用机床搭配多刀头钢质材料刀具,刀刃厚度为10~60微米,横向、纵向各切割一次或多次,直至所有芯片之间都被完全分割,切割深度比高分子材料层厚度大5~20微米,从而保证高分子层可以被完全切除。本专利技术在分割PI层时采用机械划片的方法,采用刀刃厚度为10~60微米的超薄刀片,不仅分割效果好,无损伤,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按照一种最佳实施方式,硅片厚度20~30微米,高分子层厚度20~30微米;刻蚀硅片过程中,气体采用六氟化硫(SF6),射频电源工作频率12~16MHz;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功率280~320W,气压23~27Pa,气体流量38~42sccm(标准状态毫升/分),刻蚀时间8~12分钟;刻蚀高分子材料层中,刀刃厚度为10~40微米,横向、纵向各切割一次或多次,直至所有芯片之间都被完全分割,切深比高分子材料层厚度大5~10微米。由于硅片背面高分子层的存在,使得硅片所受应力被高分子层所分担,避免了应力集中现象,提高了硅片的柔韧性,在纯弯曲条件下曲率半径最小可达2毫米。作为优化,按照如下方式对硅片进行减薄处理:在源硅片正面塑封一层背磨胶带,对源硅片进行减薄,得到预定厚度的硅片。在所述步骤(2)之前将柔硅片与背磨胶带分离。使用背摩胶带的目的包括减薄过程中保护电路,以及充当硅片减薄后运输和转移的载体。作为优化,所述高分子层采用聚酰亚胺、铂催化硅橡胶(ecoflex),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中的任意一种,尤其以聚酰亚胺最佳。作为优化,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紫外光照射蓝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及产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硅片背面旋涂并热固化高分子层,得到柔硅片;(2)将柔硅片贴合在蓝膜上;(3)通过等离子刻蚀与机械划片完成柔硅片在蓝膜上的分离,得到柔芯片;(4)将柔芯片从蓝膜上剥离;(5)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胶,通过热压完成柔芯片与系统基底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硅片背面旋涂并热固化高分子层,得到柔硅片;(2)将柔硅片贴合在蓝膜上;(3)通过等离子刻蚀与机械划片完成柔硅片在蓝膜上的分离,得到柔芯片;(4)将柔芯片从蓝膜上剥离;(5)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胶,通过热压完成柔芯片与系统基底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的厚度为15~30微米,所述高分子层的厚度为20~10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等离子刻蚀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首先刻蚀硅片,反应离子刻蚀的气体采用六氟化硫,射频电源工作频率10~20MHz;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功率200~400W,气压15~30Pa,气体流量30~50sccm,刻蚀时间7~13分钟;接着刻蚀高分子材料层,采用专用机床搭配多刀头钢质材料刀具,刀刃厚度为10~60微米,横向、纵向各切割一次或多次,直至所有芯片之间都被完全分割,切割深度比高分子材料层厚度大5~2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子芯片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厚度20~30微米,高分子层厚度20~30微米;刻蚀硅片过程中,气体采用六氟化硫,射频电源工作频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豪郭伟黄鑫冯元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