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包括透水砖层或植被种植土层,透水砖层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下方设置有透水沙粒层,透水沙粒层内设置有蓄水层,蓄水层包括蓄水导气胆,蓄水导气胆包括由蓄水胆主体,蓄水胆主体的中心处设置有导气管道,导气管道为锥形并向上逐渐收拢,导气管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防尘盖,导气管道的外壁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出气口,导气管道的底部连通通风管道的一端,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位于地表的空气净化设备,蓄水胆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室。可解决地表对环境自净功能的提升和消除雾霾的作用,解决雨水和急降雨完全蓄存及雨水净化的作用,同时杜绝雨洪灾害、城市内涝和土地整理、造田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循环系统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表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造成自然雨水的流失,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系统日趋恶化,原有的自净功能已逐渐丧失。造成地表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环境自净功能也随之减退,同时产生了城市内涝,雨水洪灾等恶劣的灾害性环境发生,出现了严重的雾霾气候,造成了自然灾害频繁出现。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集消除雾霾,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和洪雨灾害,同时给还可以进行土地整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层或植被种植土层,所述透水砖层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下方设置有透水沙粒层,所述透水沙粒层内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包括若干紧密接触的蓄水导气胆,所述蓄水导气胆包括由保水透水材质制成的蓄水胆主体,所述蓄水胆主体的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其底部和顶部的导气管道,所述导气管道为锥形并向上逐渐收拢,所述导气管道的上部凸出该蓄水胆主体的顶部,所述导气管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防尘盖,所述导气管道的外壁在靠近该防水防尘盖的位置处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透水砖层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导气管道的底部连通通风管道的一端,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位于地表的空气净化设备,所述蓄水胆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室,并且该储水室位于蓄水胆主体的外壁与导气管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胆身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腿,所述通风管道位于导气管道的底部与支撑腿的底部水平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保水透水材质为陶瓷颗粒透水砖。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胆主体的外壁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圆锥段,所述圆锥段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圆锥段的下方为方形结构的方形段。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胆主体的顶部为弧顶,所述弧顶的截面为圆弧形。进一步地,所述弧顶、导气管道、圆锥段、方形段、防水防尘盖和支撑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防尘盖的直径大于导气管道顶部的管径。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纱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解决地表对环境自净功能的提升和消除雾霾的作用,解决雨水和急降雨完全蓄存及雨水净化的作用,同时杜绝雨洪灾害、城市内涝和土地整理、造田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的除霾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多个蓄水导气胆的紧密排布后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多个蓄水导气胆的紧密排布后的俯视图。图中:1、蓄水胆主体;2、弧顶;3、导气管道;4、储水室;5、出气口;6、圆锥段;7、防水防尘盖;8、支撑腿;9、通风管道;10、透水沙粒层;11、透水砖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所述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下方设置有透水沙粒层10,所述透水沙粒层10内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包括若干紧密接触的蓄水导气胆,所述蓄水导气胆包括由保水透水材质制成的蓄水胆主体1,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其底部和顶部的导气管道3,所述导气管道3为锥形并向上逐渐收拢,所述导气管道3的上部凸出该蓄水胆主体1的顶部,所述导气管道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防尘盖7,所述导气管道3的外壁在靠近该防水防尘盖7的位置处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位于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导气管道3的底部连通通风管道9的一端,所述通风管道9的另一端连通有位于地表的空气净化设备,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室4,并且该储水室4位于蓄水胆主体1的外壁与导气管道3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蓄水导气胆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腿8,所述通风管道9位于导气管道3的底部与支撑腿8的底部水平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保水透水材质为陶瓷颗粒透水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外壁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圆锥段6,所述圆锥段6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圆锥段6的下方为方形结构的方形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顶部为弧顶2,所述弧顶2的截面为圆弧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弧顶2、导气管道3、圆锥段6、方形段、防水防尘盖7和支撑腿8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防尘盖7的直径大于导气管道3顶部的管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5上设置有纱罩。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蓄水胆主体1一体成型,其包括弧顶2、导气管道3、圆锥段6、方形段、防水防尘盖7和支撑腿8,导气管道3用于增强地源地气的上升力度。蓄水胆主体1由陶瓷颗粒透水砖制成,其具有很高的孔隙率,特别是有较多的连通孔,透水率是普通透水砖透水标准的两倍,能应付60mm/h的降雨量,即使下暴雨,雨水也能迅速渗入,渗入后的水流入储水室4内储存。储存在储水室4内的水不断蒸发,水蒸气不断地从蓄水胆主体1的外壁和弧顶2散发出去,而水分中的盐则下沉存留至储水室4内,储水室4的高度应大于当地最大降雨量,蓄水胆主体1的外形结构由方形结构和圆锥形结构共同组成,方形结构方便多个蓄水胆主体1紧密排布,圆锥形结构保证了弧顶2的大小比方形结构小,从而避免了由于弧顶2过大导致影响蓄水胆主体1排布的问题。出气口5上设置有纱罩用于防止异物进入透气孔。通风管道9的数量可以仅为一根,由于每一个蓄水导气胆的底部支撑腿8之间都具有间隙,因此所有的导气管道3的底部都是相通的,只需一根通风管道9便可以实现与每个导气管道3相连通,当然也可以采用多根通风管道9,并在通风管道9上开设与导气管道3的底部对应的通风口。透水砖层11由普通透水砖铺设而成,植被种植土层用于种植植被。在施工时,首先将透水沙粒层10挖出一方形的凹坑,将坑底夯实后,铺设通风管道9,然后放置多个蓄水导气胆将凹坑填满,将通风管道9与导气管道3相连通后,铺设透水沙粒将蓄水导气胆掩埋,最后铺设普通透水砖或植被种植土层,并使防水防尘盖7的最低点高出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60mm。在使用时,将多个蓄水导气胆紧密排布后埋设在植被种植土层或透水砖层11下,与外部环境良好的融合在一起,蓄水导气胆的弧顶2具有强大的透水功能,其具有很高的孔隙率,特别是有较多的连通孔,透水率20mm\s是普通透水砖透水标准的2倍,能对60mm\s的强降雨量的雨水进行完全的渗入、储存。位于蓄水导气胆顶端的防水防尘盖7高于植被种植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所述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下方设置有透水沙粒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沙粒层(10)内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包括若干紧密接触的蓄水导气胆,所述蓄水导气胆包括由保水透水材质制成的蓄水胆主体(1),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其底部和顶部的导气管道(3),所述导气管道(3)为锥形并向上逐渐收拢,所述导气管道(3)的上部凸出该蓄水胆主体(1)的顶部,所述导气管道(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防尘盖(7),所述导气管道(3)的外壁在靠近该防水防尘盖(7)的位置处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位于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导气管道(3)的底部连通通风管道(9)的一端,所述通风管道(9)的另一端连通有位于地表的空气净化设备,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室(4),并且该储水室(4)位于蓄水胆主体(1)的外壁与导气管道(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所述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下方设置有透水沙粒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沙粒层(10)内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包括若干紧密接触的蓄水导气胆,所述蓄水导气胆包括由保水透水材质制成的蓄水胆主体(1),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其底部和顶部的导气管道(3),所述导气管道(3)为锥形并向上逐渐收拢,所述导气管道(3)的上部凸出该蓄水胆主体(1)的顶部,所述导气管道(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防尘盖(7),所述导气管道(3)的外壁在靠近该防水防尘盖(7)的位置处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位于透水砖层(11)或植被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导气管道(3)的底部连通通风管道(9)的一端,所述通风管道(9)的另一端连通有位于地表的空气净化设备,所述蓄水胆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室(4),并且该储水室(4)位于蓄水胆主体(1)的外壁与导气管道(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承泽,苏茜静,宋相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麦克哈格国际生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