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包括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所述第二组件(2)为上小下大的三棱柱形状,第二组件(2)的上端中部开设有线束凹槽(21),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相对面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汽车实验采集数据过程中,可有效解决线束被钣金划伤的问题,并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测试零部件时使用的传感器线束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进行试验采集数据时,由于要测试汽车各个零部件的振动,首先要把传感器布置在相关零部件上,然后再将传感器通过线束连接到车内的数据采集主机上。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通常需要线束固定在车身上,而当线束经过钣金边缘时,很容易被钣金划伤,尤其是对于片体结构较为严重。为避免线束被划伤破损,目前本领域采用的办法是,首先对线束进行包裹,然后再将包裹后线速固定在钣金上。但其存在工序复杂、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汽车实验采集数据过程中,可有效解决线束被钣金划伤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包括: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为上小下大的三棱柱形状,第二组件的上端中部开设有线束凹槽,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相对面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线束凹槽的槽底采用朝向鼓起的弧度面。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槽底弧度面的弧度大于或等于30度。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组件的顶部设有圆角。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线束凹槽的宽度比通过线束的直径大2mm。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线束凹槽的最深度大于或等于通过线束直径的2倍。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为直角三棱柱形状,且使直角处于两者相对面的底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让第二组件采用上小下大的三棱柱形状,在第二组件的上端中部开设线束凹槽,并让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线束保护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首先将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对称地吸附在片体钣金的两侧,使片体钣金的边缘与线束凹槽的槽底齐平或低于线束凹槽的槽底,然后将线束置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线束凹槽中并用胶带固定,即完成了线束的布置。本技术通过设置线束凹槽,增大了线束支撑点的面积,避免了线束直接与锋利的片体钣金边缘接触,可有效解决线束被刮伤破损的问题;同时,本技术通过让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在使用中将两者直接吸附在片体钣金上即完成了安装固定,拆装都非常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中第一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中第二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中第二组件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中第二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中第二组件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中第二组件的右视图;其中,1、第一组件;2、第二组件;21、线束凹槽;22、槽底;23、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一种线束保护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让第二组件2采用上小下大的三棱柱形状,在第二组件2的上端中部开设线束凹槽21,并使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相对面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线束保护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首先将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对称地吸附在片体钣金的两侧,使片体钣金的边缘与线束凹槽21的槽底22齐平或低于线束凹槽21的槽底22,然后将线束置于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线束凹槽21中并用胶带固定,即完成了线束的布置。本技术通过设置线束凹槽21,增大了线束支撑点的面积,避免了线束直接与锋利的片体钣金边缘接触,可有效解决线束被刮伤破损的问题。同时,本技术通过让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在使用中将两者直接吸附在片体钣金上即完成了安装固定,其拆装都非常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线束凹槽21的槽底22采用朝向鼓起的弧度面,可进一步降低线束被刮伤破损的机率。同时,为避免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线束被刮伤,本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二组件2的顶部设置了圆角23。另外,为方便识别,提高安装操作的工作效率,本具体实施方式让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均采用直角三棱柱形状,且使直角处于两者相对面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制备和使用中,线束凹槽21槽底22的弧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通常情况下可将弧度部分设计在30度以上。线束凹槽21的宽度可根据线束的直径设置,以线束能置于线束凹槽21中为准,并在左右各有1mm缝隙为宜,即让线束凹槽21的宽度比通过线束的直径大2mm。线束凹槽21的最大深度以超过线束直径的2倍距离为宜。若深度太小,线束容易从线束凹槽21中脱落。若多条线束使用同一线束凹槽21,可将线束凹槽21的宽度和深度加大设置,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所述第二组件(2)为上小下大的三棱柱形状,第二组件(2)的上端中部开设有线束凹槽(21),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相对面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所述第二组件(2)为上小下大的三棱柱形状,第二组件(2)的上端中部开设有线束凹槽(21),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相对面均采用磁性材料制作。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凹槽(21)的槽底(22)采用朝向鼓起的弧度面。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22)弧度面的弧度大于或等于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强,袁荣,杨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