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以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为原料,其中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短纤具有窝状微孔结构纤维表面结构。经优化制备技术及经纬纱线组合开发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的吸湿、快干性良好的织物为目标,首先对原材料基本性能研究,经纺纱工艺设计,采用机织制备方法,2/1斜纹组织,综合考虑纺纱和机织工艺,设计吸湿、快干性织物,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测试,该方法加工流程短、成本低。本方法研制的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水性,超过同类材料水平,可应用于服装及服饰用材料、家具、卫生医疗、防护、农业、军事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与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有关。
技术介绍
21世纪是人类文明、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追求更舒适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服装而言,人们更青睐于具有功能性、舒适性的面料,服装面料的穿着舒适性主要体现在纤维材料的吸湿排汗性。众所周知,天然棉纤维具有亲水基团和特殊结构,其纤维吸湿性好,被广泛的应用到服装领域,但其保水性好,当人体大量排汗时,会造成汗液滞留的现象,易产生膨胀作用,汗液不能及时快速的排出体外,使衣服紧贴身体,给人湿冷及闷热等不舒适感。涤纶纤维由于其高性价比和“洗可穿”的美称,更是备受消费者青睐,也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聚酯纤维缺乏亲水性,属于典型的疏水性纤维,其吸湿性能很差,因此涤纶织物不吸汗,作为贴身服用材料,会给穿着涤纶衣物的人有闷热等不舒适感,其舒适性较差。无论是天然棉纤维还是涤纶纤维都不同时兼具吸湿性和快干性,很难满足人们对服装面料高舒适性、高性价比的需求,因此,开发具有吸湿快干面料已成为国内外产业界关注的热点。吸湿排汗织物,由于其特殊的功能不仅应用于服装面料,还可应用于鞋材、家具、卫生医疗、防护、农业、军事等领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纺丝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外使用先进的纺丝技术相继开发出各种兼具吸湿性和快干性的吸湿排汗纤维。本专利技术人也是针对这一现状,研发出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对截面为“十”字形的coolmax纤维、普通涤纶纤维进行纺纱与织造工艺研究,基于组合原理与涤纶长丝进行交织,并开发出3块面料,对其进行表征,开发吸湿、快干性良好的织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为经线,采用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为纬线作为织物原料,以上机经纬密分别为480根/10cm、360根/10cm,织物组织结构采用2/1斜纹,通过机织技术织造织物;织物下机后,再经过前处理→水洗→烘干﹑熨烫。所述的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短纤,其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4.73cN,断裂伸长率为41.10%。所述的“十”字形的coolmax纤维,其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6.24cN,断裂伸长率为45.68%。所述的“十”字形的coolmax纤维: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6.24cN,断裂伸长率为45.68%。所述的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通过赛络纺方法纺制。所述的机织技术织造织物,其织造工艺参数如下:1、仪器设备:SW550硕奇小型整经机,SL7900剑杆小样织机;2、工艺流程:经丝:整经→穿综筘→织造;纬丝:筒状→织造;3、钢筘筘号:16齿/cm,2根/筘齿;4、穿综方法:顺穿法,门幅188cm。所述的织物下机后,首先进行碱处理,在2%的碱液中煮10min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20次,然后放入温度为105℃的强对流烘箱中处理90min,然后采用全自动点热蒸汽发生器110℃熨烫织物至平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法以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为原料,其中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短纤具有窝状微孔结构纤维表面结构。经优化制备技术及经纬纱线组合开发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的吸湿、快干性良好的织物为目标,首先对原材料基本性能研究,经纺纱工艺设计,采用机织制备方法,2/1斜纹组织,综合考虑纺纱和机织工艺,设计吸湿、快干性织物,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测试,该方法加工流程短、成本低。通过适当的制备技术优化与设计开发吸湿、快干性良好的织物。本方法研制的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水性,超过同类材料水平,可应用于可应用于服装及服饰用材料,还可应用于家具、卫生医疗、防护、农业、军事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织物的吸湿曲线;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织物的放湿曲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短纤、“十”字形的coolmax纤维和普通涤纶纤维→优化制备技术及经纬纱线组合→后整理技术→性能测试与表征→吸湿、快干性良好的织物。1、选择材料,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几种原料: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短纤: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4.73cN,断裂伸长率为41.10%,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提供。“十”字形的coolmax纤维: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6.24cN,断裂伸长率为45.68%,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提供。普通涤纶纤维: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6.83cN,断裂伸长率为38.93%,贵州顺利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优化制备技术纱线的结构对织物的吸湿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短纤纱来说:随着纱线捻系数的增加,织物吸湿性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捻系数的增加,纱线捻回角增大,纱线间纤维抱合力增加,结构变得紧密,纱线间孔隙变小,从而导致织物间的孔隙减少,织物吸湿性降低。综上所述,结合实践,本专利技术采用赛络纺方法纺制实验所需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纱线规格如表1所示。表1纱线规格2、经纬纱线组合与织造工艺参数初步探索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的组合对其性能影响。故在制备面料时选择机织技术,设计了3种织物,经、纬纱组合分别为: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ד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普通涤纶纱线,其织物分别记为A、B和C,上机经纬密分别为480根/10cm、360根/10cm,织物组织结构采用2/1斜纹。织造工艺参数如下:(1)仪器设备:SW550硕奇小型整经机,SL7900剑杆小样织机;(2)工艺流程:经丝:整经→穿综筘→织造;纬丝:筒状→织造;(3)钢筘筘号:16齿/cm,2根/筘齿;(4)穿综方法:顺穿法,门幅188cm。3、织物的后整理前处理→水洗→烘干﹑熨烫。织物下机后首先进行碱处理,在2%的碱液中煮10min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20次,然后放入温度为105℃的强对流烘箱中处理90min,然后采用全自动点热蒸汽发生器110℃熨烫织物至平整。织物的吸湿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中A、B和C分别表示经、纬纱线不同组合为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ד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普通涤纶纱线的织物。由图1可知,三种织物吸湿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吸湿初始阶段,三种织物的吸湿速率都较快,随着吸湿时间的增加,吸湿速率逐渐减慢。织物A和织物B的吸湿回潮率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为经线,采用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为纬线作为织物原料,以上机经纬密分别为480根/10cm、360根/10cm,织物组织结构采用2/1斜纹,通过机织技术织造织物;织物下机后,再经过前处理→水洗→烘干﹑熨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为经线,采用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纱线、“十”字形的coolmax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为纬线作为织物原料,以上机经纬密分别为480根/10cm、360根/10cm,织物组织结构采用2/1斜纹,通过机织技术织造织物;织物下机后,再经过前处理→水洗→烘干﹑熨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短纤,其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4.73cN,断裂伸长率为41.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形的coolmax纤维,其长度为36mm,线密度为1.86dtex,断裂强力6.24cN,断裂伸长率为45.6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状微孔结构聚酯改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形的coo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迎浚,奚柏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顺立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