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8219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它的配方包括85‑95%的基础油、3‑5%的油酸和2‑10%的添加剂,上述配比为质量比。它的工艺流程为:把基础油、油酸和添加剂按比例打入加热搅拌器中搅拌1.5—2.5小时,搅拌过程中的温度设为70℃、90℃、110℃或130℃,使其混合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由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打入成品罐,最后罐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简单合理、生产工艺简便、容易生产。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润滑油倾点低、抗氧化、耐腐蚀且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润滑油的润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理化性质受摩擦的表面运动或者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而添加剂在润滑油中占有主要的地位。近几年,国内外润滑油已向高端发展,我国的润滑油行业已成功进入高端市场,各大生产润滑油企业在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Ⅱ、Ⅲ类基础油的质量,研究各类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技术,并引进高精尖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但国内的润滑油品牌在创新、定位和技术支持方面尚存在不足,缺少市场调研和科学规划,对粘度指数高、抗氧化、耐腐蚀、绿色环保及生产工艺简便的润滑油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它的配方包括85-95%的基础油、3-5%的油酸和2-10%的添加剂,上述配比为质量比。所述添加剂为氟化钙和二硫化钼纳米颗粒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1。所述基础油为500SN基础油,其PB值为395N,D为0.63mm,μ为0.1266。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它的工艺流程为:把基础油、油酸和添加剂按比例打入加热搅拌器中搅拌1.5—2.5小时,搅拌过程中的温度设为70℃、90℃、110℃或130℃,使其混合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由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打入成品罐,最后罐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配方简单合理、生产工艺简便、容易生产。利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润滑油粘度指数高、抗氧化、耐腐蚀且绿色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它的配方包括85-95%的基础油、3-5%的油酸和2-10%的添加剂,上述配比为质量比。所述添加剂为氟化钙和二硫化钼纳米颗粒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1。所述基础油为500SN基础油,其PB值为395N,D为0.63mm,μ为0.1266。其工艺流程为:把基础油、油酸和添加剂按比例打入加热搅拌器中搅拌1.5—2.5小时,搅拌过程中的温度设为70℃、90℃、110℃或130℃,使其混合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由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打入成品罐,最后罐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实施例一:选用质量比为86%的500SN基础油(其其PB值为395N,D为0.63mm,μ为0.1266)加入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中,并同时加入6%的氟化钙和3%的二硫化钼纳米颗粒在磁力加热搅拌器的作用下搅拌1.5小时,在这1.5小时内分多次加入共计5%的油酸,按每次分散滴入0.02ml油酸方式加入。搅拌过程中的温度为70℃,使其混合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由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打入成品罐,最后罐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即可得到本产品。实施例二:选用质量比为90%的500SN基础油(其其PB值为395N,D为0.63mm,μ为0.1266)加入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中,并同时加入4%的氟化钙和2%的二硫化钼纳米颗粒在磁力加热搅拌器的作用下搅拌2小时,在这2小时内分多次加入共计4%的油酸,按每次分散滴入0.02ml油酸方式加入。搅拌过程中的温度为110℃,使其混合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由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打入成品罐,最后罐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即可得到本产品。实施例三:选用质量比为94%的500SN基础油(其其PB值为395N,D为0.63mm,μ为0.1266)加入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中,并同时加入2%的氟化钙和1%的二硫化钼纳米颗粒在磁力加热搅拌器的作用下搅拌2.5小时,在这2.5小时内分多次加入共计3%的油酸,按每次分散滴入0.02ml油酸方式加入。搅拌过程中的温度为130℃,使其混合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由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打入成品罐,最后罐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即可得到本产品。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制备的润滑油,进行摩擦磨损实验:1.实验仪器为磨损试验机实验中所使用的试验机线性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试验机用于模拟汽缸中活塞环与汽缸套之间的往复运动,试验机上有上下两个夹具,上夹具用于固定对磨试样,下夹具用于放置和固定磨损试样。上夹具通过螺栓固定在可上下滑动的实验台架上,夹具上方有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于测定加载力,传感器上方有一加载装置,并通过弹簧片把加载力施加在实验的样品上,在往复式台架后面有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测定摩擦副的摩擦力。电机通过一系列皮带传动以及凸轮连杆机构使着下夹具形成往复运动,电机的转速可通过变频器调节,转速的大小决定了对磨试样之间的相对摩擦速度。试验中的加载力的大小通过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的指示仪表显示。在下夹具上方有一个储油槽,试样通过螺栓固定在储油槽内,并通过一个简易装置进行间歇式供油。下夹具的下方有一组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用labview数据采集卡采集摩擦力数。2.摩擦系数与添加剂的关系将本产品在磨损试验机进行润滑性能研究,载荷为395N线速度为1.2m/s,连续测定五个小时,每隔30min记录一次数据(摩擦力).再依据公式F=μN计算得出摩擦系数。结果如下表:摩擦时间/h0.511.522.533.544.55摩擦系数/u0.220.190.160.150.140.140.130.130.140.13可以看出,在摩擦磨损的过程中,使用的润滑油不同,所表现出的摩擦系数不同。在整个过程中,润滑油为介质的摩擦副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了上下的波动,基本处在0.16~0.13之间。产品的摩擦因数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减小然后有趋于某一稳定值的趋势,因此含本产品的氟化钙与二硫化钼添加剂的润滑油表现出了较好的耐磨性能,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剂含量越高,表现出的减摩性能越好。二硫化钼颗粒做添加剂的表面能较高,易吸附在摩擦副的表面,所以以纳米二硫化钼为添加剂的复合油更易吸附在摩擦副的两表面,形成一层二硫化钼薄膜,而且形成的薄膜能牢固的吸附在摩擦副两表面。当由纳米二硫化钼形成的二硫化钼润滑膜被磨掉后,由于纳米粒子表面能较高,纳米粒子很快重新吸附在摩擦副两表面起润滑作用。此外,粒径较小的纳米微粒能填补摩擦表面的沟渠。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含纳米二硫化钼添加剂的润滑油比纯润滑油的耐磨性要优。另外,纳米二硫化钼粒子的化学活性高,有大量的悬空键,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与化学性。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高温与高负荷的条件下,纳米二硫化钼更易于发生活血反应生成含有硫化铁或氧化膜表面膜起到润滑作用。氟化钙梨子具有很高的耐磨性,据实验在润滑1000度左右时,其保持良好的性能,耐磨性良好。从上面的数据可知含氟化钙及二硫化钼添加剂润滑油的磨损量要低于纯润滑油在相同条件下的磨损量,这是因为纳米二硫化钼添加剂具有自修复作用。所谓自修复作用就是在摩擦磨损过程中,通过加入某种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一系列机械作用、摩擦化学作用及摩擦电化学作用下,可以使摩擦副表面生成一种新的物相,从而修复磨损表面。当含有自修复成分的润滑油润滑时,金属摩擦副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逆过程,其一是金属的磨损的过程,表现为材料的失重增加,磨损率增加,为磨损过程;另一个就是在金属摩擦表面不断生成新的物相,添加剂材料不断向金属表面转移,表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配方包括85‑95%的基础油、3‑5%的油酸和2‑10%的添加剂,上述配比为质量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配方包括85-95%的基础油、3-5%的油酸和2-10%的添加剂,上述配比为质量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氟化钙和二硫化钼纳米颗粒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为500SN基础油,其PB值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庆王涛李国伟孙全斌王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瑞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