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Ⅰ)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通式(Ⅰ)金属茂,它适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各基团和符号的定义见说明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氢的和部分加氢的金属茂。加氢的金属茂如乙烯双(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和二甲基硅烷二基双(四氢茚基)二氯化锆由美国化学会期刊(1996),118,2105,美国分子催化期刊;化学(J.mol.Catal.A.Chem.)(1995),102,59,EP-A-0 643 079,大分子(1994),27,4477,大分子(1996),29,2331和JP-A-07 292 019是公知的。它们适合制备聚烯烃如等规立构的聚丙烯、共聚物和高弹体。此外已公知一系列的加氢的金属茂,参见EP-A-0 581754,EP-A-529 908,有机金属(1993),12,4391,JP-A-07 041 521和化学通讯(1994),127,2417。作为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前体,已描述过加氢的和部分加氢的金属茂,参见有机金属化学期刊(1995),497,181,应用化学(1992),104,1373,EP-A-0 344,887,美国分子催化期刊化学(J.Mol.Catal.AChem.)(1995),102,59,EP A 0185918,EP-A-0 537,686和EP-A-485 821。在合成加氢的或部分加氢的金属茂时,通常从相应的可加氢的、具有芳烃配位体的金属茂出发。这样可由二甲基硅烷二基双茚基二氯化锆通过加氢制备八氢衍生物二甲基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这样的和类似的反应曾多次被描述过,参见JP-A-06 287 224,EP-A-344 887,有机金属化学期刊(1995),497,181,有机金属(1991),10,1501和有机金属化学期刊(1988),342,21。已知的、对金属茂的芳烃配位体骨架进行加氢的合成规则原则上都是走的相同道路。将未加氢的金属茂溶入或悬浮入二氯甲烷中,并在铂墨或二氧化铂存在下在高氢压下进行加氢,参见有机金属化学期刊(1988),342,21和EP-A-344 887。只有在保持严格的安全条件和环境条件下,才可较大量地投入二氯甲烷和其他的氯化的溶剂。为避免脱卤化反应,在氯化的溶剂中只能使用弱活性的加氢催化剂如铂黑或二氧化铂。脱卤反应导致产物分解和腐蚀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制备新的加氢的和部分加氢的金属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具有通式(I)的金属茂得以解决。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式(I)的金属茂 式中M为元素周期表IVb,Vb和VIb族的一个金属,特别是Ti,Zr和Hf。X为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C1-C40-烃基如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或C8-C40-芳基链烯基,OH-基,卤原子或假卤素如腈。R1至R5各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且相互独立地为氢原子,C1-C30烃基如C1-C20-烷基或C6-C10-芳基,或具有1至10C-原子且带有O,N,S,Ge,P中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含碳基,其中每二个相邻的基团R4和/或R1与结合它们的碳原子可构成一个环体系,E1为碳原子,硅原子,锗原子或锡原子,优选碳原子,和q等于0或1,优选等于1。下面的金属茂是优选的,其中M是锆或铪,X为C1-C4-烷基,C1-C3-烷氧基,C6-C8-芳基,C6-C8-芳氧基,C2-C4-链烯基,C7-C12-芳烷基,C7-C12-烷芳基或C8-C12-芳基链烯基,或氯。E1为碳原子,R2和R3是C1-C4-烷基如甲基,乙基或C6-C14-芳基如苯基,q是0或1,优选等于1。下面的列表举例列举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茂。(环戊二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甲基环戊二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双(2-甲基-4,5-苯并-6,7-二氢茚基)二氯化锆,双(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双(2-甲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双(2-甲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铪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4,5,6,7-四氢茚基)二溴化铪,外消旋-亚异丙基双(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亚异丙基双(4,5,6,7 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5,6,7-四氢茚基)二溴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二氯化铪,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4,5-苯并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4,5-苯并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基二基双(2-乙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铪,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1-萘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基-4-(1-萘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5,6,7-四氢-4,5-苯并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5,6,7-氢-4,5-苯并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4,5-苯并-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4,5-苯并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6-二异丙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6-二异丙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6-二甲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乙基-4,6-二甲基-4,5,6,7-氢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3,4-三甲基茚基)二氯化锆,外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4,6-三甲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铪,内消旋-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4,6-三甲基-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锆。优选的是亚异丙基(环戊二烯基)(4,5,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Ⅰ金属茂*** (Ⅰ),式中M为元素周期表Ⅳb,Ⅴb和Ⅵb族的一个金属,特别是Ti,Zr和Hf,X为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C↓[1]-C↓[40]-烃基如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 ↓[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或C↓[8]-C↓[40]-芳基链烯基、OH-基、卤原子或假卤素如腈,R↑ [1]至R↑[5]各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且相互独立地为氢原子、C↓[1]-C↓[30]-烃基如C↓[1]-C↓[20]-烷基或C↓[6]-C↓[10]-芳基、或具有1至10个C-原子、带有O、N、Si、Ge、P中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含碳基团,其中每二个相邻的基团R↑[4]和/或R↑[1]与它们结合的碳原子又可构成一个环体系,E↑[1]为碳原子、硅原子、锗原子或锡原子,优选碳原子,和q等于0或1,优选等于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胡伯舍尔,R泽恩克,
申请(专利权)人:赫彻斯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