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驼背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218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驼背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背包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背带,背包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翻盖,翻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背包本体连接,背包本体在靠近使用者脊椎背部一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背垫,背垫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的凹块,凹块设置在背垫中部位置并且沿着使用者脊椎背部延伸,凹块的上端延伸至翻盖,第一凸块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在凹块内部,第二凸块设置于凹块的外部,并且凹块的下端以及两侧均与第二凸块连接,第二凸块的上端与翻盖连接,第二凸块的两侧与背包本体的两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人体力学原理设计,能使肩部和脊椎背部受力均匀,解决了负重容易产生驼背的问题。

Back proof knaps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unchback bag comprises a bag body, the bag body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ckpack strap, body provided with a flip, flip through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ed with the bag body, the bag body in the position near the back side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are provided with a back cushion, the back cushion comprises a first convex block, the second bump and located in the first block and the second block between the convex concave block, concave block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osition along the back cushion and the user's spine back extension, concave block extends to the upper cover, a first convex block is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concave block, second outer convex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concave block,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cave block and on both sides and second convex block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bump flip connection,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convex block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dy with a backpack. The utility model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human body mechanics, and can make the shoulder and the back of the spine bear the same force,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weight is easy to generate a hunchb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驼背背包
本技术涉背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驼背背包。
技术介绍
背包是用来携带学习文具、生活用品的重要物件,在校学生每天都离不开背包,外出旅行者通常也采用背包来盛装在旅途中需要用到的物品。人们通过背包将需要携带的物品背负在后背,避免将物品直接提在手上,以便使双手得到解放。现有的背包种类繁多,负重能力良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书本越来越多,加重了背包的重量,也加大了学生背负背包时肩膀承受的压力;人们外出旅行时,背包里总是装满各种物品,加大了旅行者肩膀承受的压力。研究表明,人们长期背负过重的背包,是造成驼背、脊椎变形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书包,包括本体和与本体相连的肩带,肩带包括主带和连接两个所述主带的辅带,所述主带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肩带呈“X”型;通过此设计,不仅主带担负承重作用,而且辅带也可以减轻主带的负重,分散肩部所受的重量;本体的位置设置有背垫,通过多个背垫的组合形成多个凹陷部,以使背垫的热量通过凹陷部向外散发,改善了使用时的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承受重力的主体在主带与辅带上,无法使肩部与背部的受力均匀,在负重的情况下,极其容易造成肩部周围的肌肉收缩和疲劳,使用者在长时间的负重远行时,身体上部会不自觉的向前倾斜,而容易造成驼背。使用者在使用背包进行负重时,为了省力,身体上部会不自觉的前倾,长此以往容易造成驼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驼背背包,其根据人体力学原理进行设计,使肩部和脊椎背部受力均匀。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驼背背包,其解决了长期负重背负背包造成驼背的问题,本技术设计简单,结构合理。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防驼背背包,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背带,所述背包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包本体连接,所述背包本体在靠近使用者脊椎背部一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背垫,所述背垫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凹块,所述凹块设置在所述背垫中部位置并且沿着使用者脊椎背部延伸,所述凹块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翻盖,所述第一凸块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凹块的内部,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凹块的外部,并且所述凹块的下端以及两侧均与所述第二凸块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上端与所述翻盖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两侧与所述背包本体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凹块远离使用者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加强板,各所述加强板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以及所述凹块的形状相匹配。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垫采用橡塑发泡海绵背垫或高弹棉背垫,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的厚度为15-20mm,所述凹块的厚度为5-10mm。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0.5-5mm,所述加强板由发泡棉制成。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垫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真皮或PU皮或布料,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背垫的一侧设置有夹层组件,所述夹层组件包括若干夹层。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带上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两条相互扣合的横带。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本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报警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报警电路由电源、开关、压力传感器以及报警器通过导线串联而成。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本体还包括设置在上端的提手以及设置在两侧的侧包,其中,所述提手内设置有用于缓冲压力的高弹棉,所述侧包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侧包处于封闭状态或半封闭状态的第二连接件。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拉链、搭扣、摁扣、卡扣或魔术贴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拉链、搭扣、摁扣、卡扣或魔术贴结构。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带以及所述背包本体的远离使用者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夜视反光条。作为所述的防驼背背包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本体的底部及周部的内侧均设置有支撑件,使得所述背包本体的外形保持相对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背包本体靠近使用者脊椎背部一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背垫,背垫的位置和形状是按照人体力学设计的,背垫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凹块,凹块与人体的脊椎背部的相适应,避免了脊椎上部承受背包较大的压力;将第一凸块设置在凹块的内部,将第二凸块设置在凹块的外部,,由以往的两点受力变为四点受力,即双肩、脊椎背部以及脊椎周围的肌肉均受力,分散了肩膀所受到的重量,降低了肌肉的疲劳感,也改变了人体动态直立中心,使得使用者能够保持正确的背负背包的姿势,避免了脊椎的受力过度,从而达到了预防驼背的效果;凹块的下端以及两侧均与第二凸块连接,使得人体的热量能够通过凹块向周部散热,改善使用时背包散热差的特点,此外,背垫采用橡塑发泡海绵背垫或高弹棉背垫,能够较好的缓冲压力并且具有良好通气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述防驼背背包的正视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防驼背背包的后视图。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中:1、背包本体;11、侧包;12、背带;13、翻盖;14、提手;15、摁扣;2、防护层;3、背垫;31、凹块;32、第一凸块;33、第二凸块;4、加强板;5、夹层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驼背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所述背包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背带12,所述背包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翻盖13,所述翻盖13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包本体1连接,所述背包本体1在靠近使用者脊椎背部一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背垫3,所述背垫3包括第一凸块32、第二凸块3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32块与所述第二凸块33之间的凹块31,所述第一凸块32为圆柱结构并且其周部与所述凹块31连接,所述凹块31设置在所述背垫3中部位置并且沿着使用者脊椎背部延伸,所述凹块3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翻盖13,所述第一凸块32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凹块31的内部,所述第二凸块33设置于所述凹块31的外部,所述第一凸块32的下端以及两侧均与所述第二凸块33连接,所述第二凸块33的上端与所述翻盖13连接,所述第二凸块33的两侧与所述背包本体1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凸块32、所述第二凸块33和所述凹块31远离使用者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加强板4,各所述加强板4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32、所述第二凸块33以及所述凹块31的形状相匹配。背包的背垫3的位置和形状均是按照人体力学设计的,由以往的双肩的两点受力变为四段受力,即双肩、脊椎背部以及脊椎背部周围肌肉均受力,通过西设计能够有效减轻肩膀的受力,使背包在肩部、脊椎背部以及脊椎背部周围肌肉之间的受力得到均匀。背垫3包括第一凸块32、第二凸块33以及凹块31,凹块31与人体的脊椎背部相适应,减轻了双肩在背负背包时所承受的压力;在脊椎背部以及在脊椎背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通过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增大了背部肌肉的受力面积,增加了脊椎和脊椎周围肌肉的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驼背背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驼背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背带,所述背包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包本体连接,所述背包本体在靠近使用者脊椎背部一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背垫,所述背垫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凹块,所述凹块设置在所述背垫中部位置并且沿着使用者脊椎背部延伸,所述凹块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翻盖,所述第一凸块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凹块的内部,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凹块的外部,并且所述凹块的下端以及两侧均与所述第二凸块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上端与所述翻盖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两侧与所述背包本体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凹块远离使用者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加强板,各所述加强板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以及所述凹块的形状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驼背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背带,所述背包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包本体连接,所述背包本体在靠近使用者脊椎背部一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背垫,所述背垫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凹块,所述凹块设置在所述背垫中部位置并且沿着使用者脊椎背部延伸,所述凹块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翻盖,所述第一凸块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凹块的内部,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凹块的外部,并且所述凹块的下端以及两侧均与所述第二凸块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上端与所述翻盖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两侧与所述背包本体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凹块远离使用者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加强板,各所述加强板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以及所述凹块的形状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驼背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采用橡塑发泡海绵背垫或高弹棉背垫,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的厚度为15-20mm,所述凹块的厚度为5-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驼背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0.5-5mm,所述加强板由发泡棉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学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