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55551 阅读:4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升降装置,包括主机、副机、丝杆、六角棒、电机、刻度和铝套,所述主机的两端通过六角棒与副机相连接,所述电机的蜗杆设于电机上壳的内部,且主动轴的中间设有齿轮和轴承,所述丝杆与上壳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副机上壳的底部设有轴承,所述丝杆的右端与大伞齿相连接,所述小伞齿与大伞齿相切连接,所述小伞齿的顶部设有弹簧挡圈和轴承所述副机上壳和副机下壳之间通过自攻螺丝相连接。该同步升降装置依靠机械方式实现升降台的同步运行,一个驱动可控制两个或四个腿同时升降,运行时两侧的力度均匀,且该同步升降装置体积小,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升降机构
,具体为一种同步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的升降装置一般是使用一根传动轴驱动,进行上升、下降,当需要上升、下降的物件负载较大或尺寸较长时,容易产生两侧力度不均匀、偏移、不水平的现象,导致倾斜上升或下降,造成传动系统异常,普通的升降装置体积大成本高、组装不方便、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升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普通的升降装置升降力度不均匀,且组装不方便、体积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步升降装置,主要部件有主机1、副机2、丝杆3、电机4、电机上壳5、齿轮6、轴承7、螺母8、主动轴9、内六角螺栓10、五金针11、行程开关12、电机下壳13、自攻螺丝14、安装孔15、丝杆螺母16、轴承17、副机上壳18、轴承19、大伞齿20、平垫21、自锁螺母22、弹簧挡圈23、轴承24、小伞齿25、副机下壳26、刻度27、铝套28和六角棒29,所述主机的两端通过六角棒与副机相连接,所述电机的蜗杆设于电机上壳的内部,所述电机上壳和电机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动轴的左端设有轴承和螺母,且主动轴的中间设有齿轮和轴承,所述自攻螺丝贯穿连接于电机上壳和电机下壳之间,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安装于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与副机上壳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副机上壳的底部设有轴承,所述丝杆的右端穿过大伞齿相连接,所述大伞齿的底部设有平垫和自锁螺母,所述小伞齿与大伞齿相切连接,所述小伞齿的顶部设有弹簧挡圈和轴承所述副机上壳和副机下壳之间通过自攻螺丝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机与六角棒连接处设有铝套。优选的,所述主机的电机上壳上表面设有刻度显示行程。优选的,所述电机上壳的左端底部设有五金针,且五金针与行程开关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机的顶部设有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同步升降装置依靠机械方式实现升降台的同步运行,一个驱动可控制两个或四个腿同时升降,运行时两侧的力度均匀,不会产生偏移,不水平的现象,主机的电机上壳上表面设有刻度,可实时观察升降的高度,便于控制调节,设有行程开关,在升降到最大行程后,可自动停止,防止继续升降损坏电机及其他零件,该同步升降装置体积小安装方便,运动平稳,噪音低,同步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机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副机与丝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中:1、主机,2、副机,3、丝杆,4、电机,5、电机上壳,6、齿轮,7、轴承,8、螺母,9、主动轴,10、内六角螺栓,11、五金针,12、行程开关,13、电机下壳,14、自攻螺丝,15、安装孔,16、丝杆螺母,17、轴承,18、副机上壳,19、轴承,20、大伞齿,21、平垫,22、自锁螺母,23、弹簧挡圈,24、轴承,25、小伞齿,26、副机下壳,27、刻度,28、铝套,29、六角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同步升降装置,包括主机1、副机2、丝杆3、电机4、电机上壳5、齿轮6、轴承7、螺母8、主动轴9、内六角螺栓10、五金针11、行程开关12、电机下壳13、自攻螺丝14、安装孔15、丝杆螺母16、轴承17、副机上壳18、轴承19、大伞齿20、平垫21、自锁螺母22、弹簧挡圈23、轴承24、小伞齿25、副机下壳26、刻度27和铝套28和六角棒29,主机1的两端通过六角棒29与副机2相连接,主机1与六角棒29连接处设有铝套28,这样在组装和维修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主机1的电机上壳5上表面设有刻度27显示行程,可实时观察升降的高度,便于控制调节,主机1的顶部设有安装孔15,可将该同步升降装置固定到其他物体上,使其运行更加平稳,电机4的蜗杆设于电机上壳5的内部,电机上壳5和电机4之间通过螺栓10固定,主动轴9的左端设有轴承7和螺母8,且主动轴9的中间设有齿轮6和轴承7,电机上壳5的左端底部设有五金针11,且五金针11与行程开关12相连接,在螺母8达到最大行程时,可及时停止,防止继续升降损坏电机4及其他零部件,自攻螺丝14贯穿连接于电机上壳5和电机下壳13之间,丝杆螺母16固定安装于丝杆3的一端,丝杆3与副机上壳18连接处设有轴承17,副机上壳18的底部设有轴承19,丝杆3的右端与大伞齿20相连接,大伞齿20的底部设有平垫21和自锁螺母22,小伞齿25与大伞齿20相切连接,小伞齿25的顶部设有弹簧挡圈23和轴承24副机上壳18和副机下壳26之间通过自攻螺丝14相连接。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同步升降装置时,首先通过安装孔15将该装置安装固定到需要升降的物体上,打开电机4,电机4即可带动六角棒29进行同步运动,以达到抬升和下降的目的,主机1与六角棒29连接处设有铝套28,在六角棒29转动的时候保护主机1内部零件不被损坏,提高其使用寿命,在升降过程中,可通过标注在电机上壳5上的刻度27查看升降的高度,主动轴9的左端设有丝杆3与行程开关12相连接,当升降达到最大行程时,左端设有丝杆3触碰行程开关12,可及时停止升降,防止继续升降损坏电机4级其他零部件,具有保护的作用。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同步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升降装置,包括主机(1)、副机(2)、丝杆(3)、电机(4)、电机上壳(5)、齿轮(6)、轴承(7)、螺母(8)、主动轴(9)、内六角螺栓(10)、五金针(11)、行程开关(12)、电机下壳(13)、自攻螺丝(14)、安装孔(15)、丝杆螺母(16)、轴承(17)、副机上壳(18)、轴承(19)、大伞齿(20)、平垫(21)、自锁螺母(22)、弹簧挡圈(23)、轴承(24)、小伞齿(25)、副机下壳(26)、刻度(27)、铝套(28)和六角棒(2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的两端通过六角棒(29)与副机(2)相连接,所述电机(4)的蜗杆设于电机上壳(5)的内部,所述电机(4)和电机上壳(5)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10)相连接,所述主动轴(9)的两端设有轴承(7)和左边设有螺母(8),且主动轴(9)的中间设有齿轮(6)和轴承(7),所述五金针(11)插入电机上壳(5)左边的孔上,所述行程开关(12)穿过五金针(11)上,所述自攻螺丝(14)贯穿连接于电机上壳(5)和电机下壳(13)之间,所述丝杆螺母(16)固定安装于丝杆(3)的一端,所述丝杆(3)与副机上壳(18)连接处设有轴承(17),所述副机上壳(18)的底部设有轴承(19),所述丝杆(3)的右端贯穿大伞齿(20)相连接,所述大伞齿(20)的底部设有平垫(21)和自锁螺母(22),所述小伞齿(25)与大伞齿(20)相切连接,所述小伞齿(25)的顶部设有弹簧挡圈(23)和轴承(24)所述副机上壳(18)和副机下壳(26)之间通过自攻螺丝(1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升降装置,包括主机(1)、副机(2)、丝杆(3)、电机(4)、电机上壳(5)、齿轮(6)、轴承(7)、螺母(8)、主动轴(9)、内六角螺栓(10)、五金针(11)、行程开关(12)、电机下壳(13)、自攻螺丝(14)、安装孔(15)、丝杆螺母(16)、轴承(17)、副机上壳(18)、轴承(19)、大伞齿(20)、平垫(21)、自锁螺母(22)、弹簧挡圈(23)、轴承(24)、小伞齿(25)、副机下壳(26)、刻度(27)、铝套(28)和六角棒(2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的两端通过六角棒(29)与副机(2)相连接,所述电机(4)的蜗杆设于电机上壳(5)的内部,所述电机(4)和电机上壳(5)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10)相连接,所述主动轴(9)的两端设有轴承(7)和左边设有螺母(8),且主动轴(9)的中间设有齿轮(6)和轴承(7),所述五金针(11)插入电机上壳(5)左边的孔上,所述行程开关(12)穿过五金针(11)上,所述自攻螺丝(14)贯穿连接于电机上壳(5)和电机下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冬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睿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