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包括该顶盖后横梁总成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4125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和汽车,该顶盖后横梁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本体,其具有沿该顶盖后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和顶盖后横梁补板,其具有与所述顶盖后横梁本体的下表面贴合并且固定连接的翻边、以及与所述翻边形成一角度的补板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包括该顶盖后横梁总成的汽车,其简化了顶盖后横梁本体的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型材的拉弯精度,而且为其与顶盖后横梁补板以及流水槽的固定连接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包括该顶盖后横梁总成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包括该顶盖后横梁总成的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中大量采用铝型材结构,甚至一些型材需要拉弯,型材截面形状的设计影响到最终零件成型的精度和工艺难度,合理的设计截面形状及结构之间的连接形式有利于降低零件制造难度,同时使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容易实现。图1a示出了现有的顶盖后横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b示出了现有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与流水槽的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顶盖后横梁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本体10,其具有沿该顶盖后横梁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11,以及自顶盖后横梁本体10的下表面向外延伸的立边12,立边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腔11的长度方向一致;和顶盖后横梁补板20,其端部与立边12的一侧面贴合以固定连接。顶盖后横梁总成与汽车后部的流水槽30连接,流水槽30的端部与立边12的另一侧面贴合以固定连接。如图1b所示,顶盖后横梁补板20、流水槽30分别与立边12的两个相对侧面贴合并固定连接,由于立边12的两侧均具有独立的连接结构,因此无法采用双面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不能使用例如热熔自攻丝铆接技术进行单面铆接。进一步地,由于立边12的长度(即自空腔11的外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较小,因此流水槽30与立边12的连接位置与空腔11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狭窄,无论是焊接或是铆接均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地,由于顶盖后横梁本体10由型材制造,自顶盖后横梁本体10的下表面向外延伸的立边12在型材拉弯时往往很难保证其曲面轮廓度,增加了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包括该顶盖后横梁总成的汽车,其简化了顶盖后横梁本体的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型材的拉弯精度,而且为其与顶盖后横梁补板以及流水槽的固定连接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本体,其具有沿该顶盖后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和顶盖后横梁补板,其具有与所述顶盖后横梁本体的下表面贴合并且固定连接的翻边、以及与所述翻边形成一角度的补板本体。优选地,所述翻边与所述顶盖后横梁本体的下表面焊接连接或者热熔自攻丝铆接连接。优选地,所述顶盖后横梁总成与汽车的流水槽固定连接,所述流水槽的端部与所述补板本体的一侧表面贴合并且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翻边位于所述补板本体的另一侧,所述另一侧与所述补板本体的一侧表面相对。优选地,所述流水槽的端部与所述补板本体的一侧表面焊接连接或者自铆接连接。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顶盖后横梁补板作为连接顶盖后横梁本体和流水槽之间的连接结构,并且与顶盖后横梁本体和流水槽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顶盖后横梁补板的不同位置,而非如现有技术中非别位于位置对应的相对侧面上,这样不仅使固定连接位置均为单面连接,可避免由于双面连接而导致的对连接方式的限制,而且为固定连接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地,由于顶盖后横梁本体的外表面没有突出的立边等结构,因此在拉弯加工是可降低拉弯难度,更容易保证加工精度。由于顶盖后横梁补板与顶盖后横梁本体和流水槽的连接均为单面连接结构,且另一面为开放空间,能够方便灵活地采用合适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a为现有的顶盖后横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与流水槽的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与流水槽的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与流水槽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0顶盖后横梁本体11空腔12立边20顶盖后横梁补板30流水槽40顶盖后横梁本体41空腔50顶盖后横梁补板51翻边52补板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本体40,其具有沿该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1;和顶盖后横梁补板50,其具有与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下表面贴合并且固定连接的翻边51、以及与翻边51形成一角度的补板本体52。其中,顶盖后横梁总成与汽车的流水槽30固定连接,流水槽30的端部与补板本体52的一侧表面贴合并且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顶盖后横梁补板50作为连接顶盖后横梁本体40和流水槽30之间的连接结构,并且与顶盖后横梁本体40和流水槽3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顶盖后横梁补板50的不同位置,而非如现有技术中非别位于位置对应的相对侧面上,这样不仅使固定连接位置均为单面连接,可避免由于双面连接而导致的对连接方式的限制,而且为固定连接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地,由于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外表面没有突出的立边等结构,因此在拉弯加工是可降低拉弯难度,更容易保证加工精度。优选地,翻边51位于补板本体52的另一侧,该另一侧与以上与流水槽30连接的补板本体52的一侧表面相对。这样,翻边51与流水槽30分别位于补板本体52的相对两侧,且位于顶盖后横梁补板50的不同位置,从而为流水槽30与补板本体52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其中,由于顶盖后横梁补板50与顶盖后横梁本体40和流水槽30的连接均为单面连接结构,且另一面为开放空间,因此,翻边51与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下表面可通过焊接连接或者热熔自攻丝铆接连接,流水槽30的端部与补板本体52的一侧表面可通过焊接连接或者通过自铆接技术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顶盖后横梁补板50作为连接顶盖后横梁本体40和流水槽30之间的连接结构,并且与顶盖后横梁本体40和流水槽30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顶盖后横梁补板50的不同位置,而非如现有技术中非别位于位置对应的相对侧面上,这样不仅使固定连接位置均为单面连接,可避免由于双面连接而导致的对连接方式的限制,而且为固定连接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地,由于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外表面没有突出的立边等结构,因此在拉弯加工是可降低拉弯难度,更容易保证加工精度。由于顶盖后横梁补板50与顶盖后横梁本体40和流水槽30的连接均为单面连接结构,且另一面为开放空间,能够方便灵活地采用合适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应用在汽车中。当然,该顶盖后横梁总成如何实现在汽车中的安装不是本技术的重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任意方式实施该顶盖后横梁总成在汽车中的安装,本文不再赘述。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包括该顶盖后横梁总成的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后横梁本体(40),其具有沿该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1);和顶盖后横梁补板(50),其具有与所述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下表面贴合并且固定连接的翻边(51)、以及与所述翻边(51)形成一角度的补板本体(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后横梁本体(40),其具有沿该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1);和顶盖后横梁补板(50),其具有与所述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下表面贴合并且固定连接的翻边(51)、以及与所述翻边(51)形成一角度的补板本体(5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51)与所述顶盖后横梁本体(40)的下表面焊接连接或者热熔自攻丝铆接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孙宗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