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3529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及汽车的冷却系统,散热器的左侧面通过散热器左支架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悬臂上,散热器的右侧面通过散热器右支架固定连接在另一驾驶室前悬臂上,由于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左支架和散热器右支架安装在驾驶室前悬臂上,使得车架的翼面无须切掉一部分,从而在实现散热器上下方向减震的同时,也保证了车架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散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散热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断振动,因此散热器的安装结构需要减震。现有散热器的安装结构主要是靠散热器的左右侧通过支架与车架相连接来实现散热器上下方向的减震,由于车架与散热器必须保持一定的间隙,因此车架在散热器处的翼面必须切掉一部分,从而导致车架的强度降低,甚至产生疲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以解决散热器安装在车架上导致车架的强度降低,甚至产生疲劳破坏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左支架和散热器右支架,散热器的左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左支架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悬臂上,散热器的右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右支架固定连接在另一驾驶室前悬臂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左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驾驶室前悬臂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右支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臂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散热器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座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驾驶室前悬臂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座垂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第三支座垂直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座通过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座通过第二减震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震件和所述第二减震件均为橡胶软垫。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的安装结构还包括散热器前端支架,所述散热器前端支架包括交叉链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右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右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下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中间辅助支撑杆件,所述中间辅助支撑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前端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辅助支撑杆件的另一端与支架前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辅助支撑杆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减震结构与所述散热器前端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辅助支撑杆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减震结构与所述支架前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三减震件和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包括第五连接臂和第五支座,所述第三减震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减震件与所述第五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座与所述散热器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中间辅助支撑杆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结构包括第二套筒、第四减震件和第六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包括第六连接臂和第六支座,所述第四减震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螺栓穿过所述第四减震件与所述第六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座与所述支架前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中间辅助支撑杆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减震件和所述第四减震件均为橡胶软垫。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设于所述散热器的上端,所述第七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结构通过所述第七连接件与所述散热器前端的中上部固定连接。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固定在车架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及汽车的冷却系统,散热器的左侧面通过散热器左支架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悬臂上,散热器的右侧面通过散热器右支架固定连接在另一驾驶室前悬臂上,由于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左支架和散热器右支架安装在驾驶室前悬臂上,使得车架的翼面无须切掉一部分,从而在实现散热器上下方向减震的同时,也保证了车架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散热器左支架;2、散热器右支架;21、第三连接件;22、第四连接件;211、第三连接臂;212、第三支座;23、第二减震件;3、散热器;4、驾驶室前悬臂;5、散热器前端支架;51、第一杆件;52、第二杆件;6、中间辅助支撑杆件;7、支架前横梁;8、第一减震结构;81、第一套筒;82、第三减震件;83、第五连接件;9、第二减震结构;91、第二套筒;92、第四减震件;93、第六连接件;10、第七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包括散热器左支架1和散热器右支架2,散热器3的左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左支架1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悬臂4上,散热器3的右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右支架2固定连接在另一驾驶室前悬臂4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散热器3没有安装在车架上,而是通过所述散热器左支架1和所述散热器右支架2安装在所述驾驶室前悬臂4上,使得所述车架的翼面无须切掉一部分,从而在实现所述散热器3上下方向减震的同时,不会导致所述车架的强度降低甚至产生疲劳破坏,保证了所述车架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散热器右支架2包括第三连接件21和第四连接件22,所述第三连接件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臂211和第三支座212,所述第三连接臂211与所述散热器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座212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22与所述驾驶室前悬臂4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左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驾驶室前悬臂4固定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保持所述散热器3与所述车架之间的间隙,同时提高所述散热器3与所述驾驶室前悬臂4连接的牢固性,以加强所述散热器3上下方向的减震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座垂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211与所述第三支座212垂直连接。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散热器3上下方向的减震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支座通过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座212通过第二减震件23与所述第四连接件2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第二减震件23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选择各种减震材料,如弹簧、橡胶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减震件和所述第二减震件23均为橡胶软垫。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所述散热器3本体的刚度,避免所述散热器3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疲劳损坏而出现漏水现象,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左支架和散热器右支架,散热器的左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左支架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悬臂上,散热器的右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右支架固定连接在另一驾驶室前悬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左支架和散热器右支架,散热器的左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左支架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悬臂上,散热器的右侧面通过所述散热器右支架固定连接在另一驾驶室前悬臂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左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驾驶室前悬臂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右支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臂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散热器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座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驾驶室前悬臂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座垂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第三支座垂直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通过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座通过第二减震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和所述第二减震件均为橡胶软垫。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安装结构还包括散热器前端支架,所述散热器前端支架包括交叉链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右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右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下端固定连接。8.如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俊华刘俊文闫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