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轮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338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轮对,机车轮对,包括轮毂,轮廓上设置有注油孔,在轮廓的与车轴过盈配合的过盈配合面设置有与注油孔连通的油槽,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外侧进油段、中间流通段和内侧进油段,外侧进油段和内侧进油段为凸起的圆弧结构,所述外侧进油段的直径大于内侧进油段的直径。该油槽的内侧进油段直径变小,由半径6.3mm改为3mm,使内侧进油段变短、变陡,进而阻力变小、油压变大,利于液压防磨油流入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间隙,并防止在油槽7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少于油槽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时液压防磨油向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泄漏,保证注油压装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车轮对
本技术涉及车轮
,尤其是一种新型的机车车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的机车轮对,包括通过过盈配合组装在车轴1上的来两个车轮3、6和一个从动齿轮4。车轮与车轴采用注油压装工艺,安装车轮和从动齿轮4是需要通过两个车轮3、6和从动齿轮4各自的注油孔2、5、8向过盈配合面注入液压防磨油。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使液压防磨油流向过盈配合面,在两个车轮3、6的轮毂的过盈配合面分别设置有与注油孔连通的油槽7,在从动齿轮4的过盈配合面也设置有与注油孔连通的油槽7。如图3所示,现有的油槽7采用的是内为侧对称的结构,包括外侧进油段71、中间流通段72和内侧进油段73。外侧进油段71和内侧进油段73为凸起的圆弧结构,中间流通段72为内凹的圆弧结构,外侧进油段71、中间流通段72和内侧进油段73之间平滑过渡,它们的半径均为6.3mm,中间流通段72最深处距过盈配合面1mm。由于现有的油槽7采用的是内为侧对称的结构,在车轮(包括从动齿轮4)和车轴1的压装时,油槽7在内外侧的产生的压力和受到的阻力应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车轮是从车轴1的外侧想内侧压装,在车轴过盈配合面刚越过油槽7使油槽7能有效注入液压防磨油产生润滑时,油槽7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是远少于油槽7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的,加上现有的油槽7采用的是内为侧对称的结构,因此,实际上,油槽7在内外侧的产生的压力一致,但油槽7在内侧受到的阻力确小于外侧受到的阻力。最终结果就是,液压防磨油向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泄漏,而不能流过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造成注油压装困难,甚至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的油槽7采用的是内为侧对称的结构,在油槽7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少于油槽7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时,液压防磨油向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泄漏,而不能流过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造成注油压装困难,甚至无法实现。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机车轮对,机车轮对,包括轮毂,轮廓上设置有注油孔,在轮廓的与车轴过盈配合的过盈配合面设置有与注油孔连通的油槽,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外侧进油段、中间流通段和内侧进油段,外侧进油段和内侧进油段为凸起的圆弧结构,所述外侧进油段的直径大于内侧进油段的直径。中间流通段为内凹的圆弧结构,外侧进油段、中间流通段和内侧进油段之间平滑过渡。外侧进油段和中间流通段的半径均为6.3mm,内侧进油段的半径均为3mm。中间流通段最深处为1mm。本实用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油槽的内侧进油段直径变小,由半径6.3mm改为3mm,使内侧进油段变短、变陡,进而阻力变小、油压变大,利于液压防磨油流入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间隙,并防止在油槽7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少于油槽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时液压防磨油向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泄漏,保证注油压装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机车轮对结构示意图;图2为车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现有的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本技术的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区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现有的油槽和本技术的油槽的结构对比,其中实线部分为本技术的油槽轮廓线,双点划线部分为现有的油槽的轮廓线,两者对比出了内侧进油段(73)改进前后的区别。其中,车轴(1)、注油孔(2、5、8)、车轮(3、6)、从动齿轮(4)、油槽(7)、外侧进油段(71)、中间流通段(72)、内侧进油段(7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5所示,该机车轮对,机车轮对,包括轮毂,轮廓上设置有注油孔,在轮廓的与车轴过盈配合的过盈配合面设置有与注油孔连通的油槽7,油槽7包括相互连通的外侧进油段71、中间流通段72和内侧进油段73,外侧进油段71和内侧进油段73为凸起的圆弧结构,所述外侧进油段71的直径大于内侧进油段73的直径。中间流通段72为内凹的圆弧结构,外侧进油段71、中间流通段72和内侧进油段73之间平滑过渡。外侧进油段71和中间流通段72的半径均为6.3mm,内侧进油段73的半径均为3mm。中间流通段72最深处为1mm。该油槽7的内侧进油段73直径变小,由半径6.3mm改为3mm,使内侧进油段73变短、变陡,进而阻力变小、油压变大,利于液压防磨油流入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间隙,并防止在油槽7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少于油槽7内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时液压防磨油向外侧的组合在一起过盈配合面泄漏,保证注油压装顺利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车轮对

【技术保护点】
机车轮对,包括轮毂,轮廓上设置有注油孔,在轮廓的与车轴过盈配合的过盈配合面设置有与注油孔连通的油槽(7),油槽(7)包括相互连通的外侧进油段(71)、中间流通段(72)和内侧进油段(73),外侧进油段(71)和内侧进油段(73)为凸起的圆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进油段(71)的直径大于内侧进油段(73)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机车轮对,包括轮毂,轮廓上设置有注油孔,在轮廓的与车轴过盈配合的过盈配合面设置有与注油孔连通的油槽(7),油槽(7)包括相互连通的外侧进油段(71)、中间流通段(72)和内侧进油段(73),外侧进油段(71)和内侧进油段(73)为凸起的圆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进油段(71)的直径大于内侧进油段(73)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英水胡雨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铁马机车车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