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拜尔公司专利>正文

高反应性聚异丁烯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405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异丁烯或者异丁烯和可与异丁烯共聚的单体在具有弱配位阴离子的溶剂稳定化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存在下的阳离子聚合来生产端部乙烯叉基含量高于80mol%和平均分子量为500-10,000道尔顿的高反应性聚异丁烯的方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异丁烯在液相中在具有弱配位阴离子的单体溶剂稳定化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存在下的阳离子聚合来生产端部乙烯叉基(vinylidene)含量高于80mol%和平均分子量为500-10,000道尔顿的高反应性聚异丁烯的方法。具有500-5,000道尔顿的分子量的聚异丁烯借助路易酸催化剂,如氯化铝、烷基氯化铝或三氟化硼来生产,它们通常具有10mol%以下的端部双键(乙烯叉基)及在2和5之间的分子量分布(分散度)。在这些普通聚异丁烯和“高反应性”聚异丁烯之间存在差别,后者具有高于60mol%的高端部乙烯叉基含量。高反应性聚异丁烯具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如在DE-A 27 02 604中所述,它们例如作为生产润滑剂和燃料的添加剂的中间产物使用。这些添加剂通过聚异丁烯的大多数端部双键与马来酸酐的反应来最先制备聚异丁烯/马来酸酐加合物,尤其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然后与某些胺类反应以获得成品添加剂来生产。因为在加合物形成过程中与马来酸酐反应的主要是端部乙烯叉基,因而,取决于它们的位置,此外位于大分子内的双键在不添加卤素的情况下没有获得任何转化或具有明显更低的转化率。端部乙烯叉基在分子中的比例是这类聚异丁烯的重要质量标准。对于所述预定应用的聚异丁烯的其它质量标准是在聚异丁烯中含有的高分子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也称为分散度)。一般,平均分子量(Mn)500-5,000道尔顿的聚异丁烯用作生产所述润滑剂和燃料添加剂的中间产物。当将异丁烯聚合时,获得了聚异丁烯产物。它的聚异丁烯组分,即聚异丁烯高分子具有或大或小宽度的无规分子量分布。这些聚异丁烯的分子量分布越宽,具有相对低或相对高分子量的聚异丁烯高分子的含量越高,这将不适合于所述预定应用。因此,有利的是,生产出具有尽可能最窄分子量分布的中等分子量的高反应性异丁烯,以便减少不想要的、相对低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在所得产物中的比例和因此改进它们的质量。根据DE-A 27 02 604的教导,包括至多88wt%的端部双键的反应性聚异丁烯能够通过异丁烯在-50℃到+30℃温度和低于10分钟的停留时间下的三氟化硼催化的聚合来获得。发现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聚异丁烯的分散度具有不低于1.8的值。如果使用部分钝化的催化剂,例如由三氟化硼、醇类和/或醚类制备的配合物,可以获得具有类似高比例的端部双键,但具有较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异丁烯。这类方法例如描述在EP-A 145 235,U.S.专利No.5,408,418和WO 99/64482中。虽然在以上引用的参考文献及实施例中公开了在0℃以上的反应温度,不过若使用明显在0℃以下的温度,也能获得高于80%的端部双键的高含量。使用U.S.专利No.3,166,546的气相方法和U.S.专利No.3,024,226的方法,显然有可能生产出具有高达95mol%端部双键的含量的聚异丁烯,在该方法中,使用三氟化硼/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物作为催化剂。这些聚异丁烯根据红外光谱法的结果来表征。然而,根据所述方法生产的聚异丁烯用13C核磁共振波谱(13C NMR波谱)的研究揭示,端部双键的含量为至多40mol%。U.S.专利No.4,227,027公开了三氟化硼催化的烷基转移反应,其中该催化剂是三氟化硼和二醇或多元醇在40-120℃的温度下的加合物。当将该方法应用于使用三氟化硼/1,2-丁二醇加合物作为催化剂的异丁烯的聚合时,所获得的唯一产物是二异丁烯。没有形成聚异丁烯。高反应性聚异丁烯的另一种生产方法包括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和后续脱氯化氢作用,如在例如U.S.专利No.5,340,881中所述那样。该方法获得了至多100%的端部双键,但要求低温和复合溶剂混合物,这不必要地使未反应的起始原料的再循环复杂化。因此,如果使用0℃以下的温度,仅获得了平均分子量为500-5,000道尔顿和端部乙烯叉基含量高于80mol%的高反应性聚异丁烯。这种冷却与可观的成本相关,降低了该方法的经济活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在0℃以上的温度下操作,并获得了所述高反应性聚异丁烯的经济方法。现在已发现,如果使用具有弱配位阴离子的单体溶剂稳定化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可以实现这种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高反应性聚异丁烯优选具有95-100mol%的端部乙烯叉基含量和2,000-7,000道尔顿的平均分子量。本专利技术的聚异丁烯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己烷、庚烷、环己烷、甲苯或苯或它们的混合物中。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优选在惰性有机溶剂中进行,其中使用卤化和无卤素烃类(任选可被硝基取代),或它们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四氯乙烷、己烷或戊烷,和环烷烃,如环己烷,以及芳族烃类,如甲苯和苯例如是优选的。溶剂的量可以通过常规实验来决定。引入单体在所用溶剂中的浓度优选是在0.01-10mol/l,更优选0.1-2mol/l的范围内。优选,上述通式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是其中M是Mn、Ni、Cr或Zn和A含有式BF4-、SbX6-、PX6-和/或B(Ar)4-的阴离子以及由环基桥连的B(Ar)4-阴离子的那些,其中Ar表示苯基,具有1-5个取代基,如F、Cl或CF3。环状桥基(可以优选考虑用于B(Ar)4-阴离子)包括咪唑基桥基。在以上通式中,R1优选表示C1-C4烷基残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丙基、异丁基或叔丁基。更优选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包括下式的那些 2 2 2 2这些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与单体的引入量以1∶15,000,000到1∶10,优选1∶500,000到1∶10,000的摩尔比使用。所引入的催化剂在反应混合物中的浓度是在0.01到10mmol/l,优选0.1到2mmol/l的范围内。聚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约0-100℃,优选20-60℃的温度下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本身是已知的,并且可以使用已知方法,如在例如Wayne E.Buschmann,Joel S.Miller,Chem.Eur.J.1998,4(9),1731-1737,和Bruce H.Lipshutz,wayne Vaccaro,Bret,Huft,Tetrahedron Letters 1986,27(35),4095-4098和LaPointe,Robert E.;Roof,Gordon R.;Abboud,Khalil A.;Klosin,Jerzy.New Family of Weakly Coordinating Anions.Journal of the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122(39),9560-9561中所述的方法来生产。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其中所有份和百分数按重量计,除非另有规定。在室温下为气体的单体有利地通过使用装有五氧化二磷和粉碎的钾/氧化铝的柱子来干燥,而液体单体通过装有氧化铝的柱子和在钠/氧化铝上的蒸馏来干燥。卤化溶剂(例如二氯甲烷)用氢化钙干燥,并在惰性气体下蒸馏。脂族溶剂(例如己烷)用钠干燥,再蒸馏。聚合物通过添加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VulkanoxBKF,Bayer AG,Leverkusen)来稳定。实施例1在作为保护气体的氩气气氛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产具有高于80mol%的端部乙烯叉基含量和500-10,000道尔顿的平均分子量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使异丁烯单体或异丁烯与可共聚的单体在通式[M(R↑[1]-CN)↓[4-6]](A)↓[2]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其中 M是来自元素周期系的第3-12周期的金属, R↑[1]是C↓[1]-C↓[8]烷基和 A是弱配位阴离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博宁波尔J伊斯梅尔O努伊肯M维尔勒DK舍恩F屈恩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