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型物体三维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及方法。技术背景采用三维扫描仪实现大型物体的三维形状测量,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三维形状获取技术。但是,在测量大型物体时,由于无法采用三维扫描仪一次性测量整个物体,需要利用三维扫描仪多次测量该物体的局部区域,然后将局部测量结果拼接起来。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拼接技术往往采用在被测物体上贴标记的方式,该方式测量时间较长,使用不方便,而且拼接方法不稳定。另外,三维扫描仪常采用投影仪向物体投射特定纹理,然而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中,测量精度经常会受到复杂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会受到自然光照、照相角度和曝光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系统鲁棒性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及方法,测量简便易行,拼接方法稳定性高,能够在测量中减少外界影响,系统鲁棒性强,提高了测量准确度。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包括:一台三维扫描仪、两条平行导轨、移动架、移动控制器和一台GPU服务器;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的两端分别采用一个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的移动架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所构成平面的移动架悬杆、可沿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移动的两个移动架支脚;在所述的两个移动架支脚底部,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的移动控制器;所述的三维扫描仪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的移动架悬杆上的两台工业相机和一台红外投线仪;所述的工业相机、红外投线仪、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台三维扫描仪(10)、两条平行导轨(30)、移动架(70)、移动控制器(5)和一台GPU服务器(6);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的两端分别采用一个连接杆(31)进行连接;所述的移动架(70)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所构成平面的移动架悬杆(71)、可沿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移动的两个移动架支脚(72);在所述的两个移动架支脚(72)底部,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的移动控制器(5);所述的三维扫描仪(10)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的移动架悬杆(71)上的两台工业相机(11)和一台红外投线仪(12);所述的工业相机(11)、红外投线仪(12)、移动控制器(5)分别通过千兆网连接到所述的GPU服务器(6);所述的移动控制器(5)用于控制所述的移动架(70)沿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匀速运动,并计算所述的移动架(70)的移动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台三维扫描仪(10)、两条平行导轨(30)、移动架(70)、移动控制器(5)和一台GPU服务器(6);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的两端分别采用一个连接杆(31)进行连接;所述的移动架(70)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所构成平面的移动架悬杆(71)、可沿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移动的两个移动架支脚(72);在所述的两个移动架支脚(72)底部,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的移动控制器(5);所述的三维扫描仪(10)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的移动架悬杆(71)上的两台工业相机(11)和一台红外投线仪(12);所述的工业相机(11)、红外投线仪(12)、移动控制器(5)分别通过千兆网连接到所述的GPU服务器(6);所述的移动控制器(5)用于控制所述的移动架(70)沿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匀速运动,并计算所述的移动架(70)的移动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平行导轨(30)的长度相等,所述的两条连接杆(31)长度相等;在所述的平行导轨(30)和连接杆(31)之间采用连接件(3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投线仪可投射高达850mn红外光线,经由千兆网与所述的GPU服务器(6)进行通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相机(11)的分辨率至少不低于500万像素,其帧率至少不低于25fps;所述的工业相机(11)的镜头上安装有850nm的红外滤光镜。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系统所实现的基于红外投线仪的三维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安装平行导轨(30):两个长度相等的连接杆(31)分别通过连接件(32)将长度相等的两条平行导轨(30)的首首、尾尾相连;所述的两个平行导轨连接杆(31)与两条平行导轨(30)垂直,并构成一个平面,以确保两条导轨(30)平行;b.安装移动架(70)、三维扫描仪(10):将三维扫描仪(10)的两个工业相机(11)、一个红外投线仪(12)安装在移动架(70)移动架悬杆(71)上;在移动架(70)两侧的移动架支脚(72)底部分别安装一个移动控制器(5);移动控制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金龙,白素琴,钱强,庞林斌,王直,刘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