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3150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所述支护方法包括:A、在已经建好的肋板上设置若干用于注浆的第一预留孔;B、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注浆,浇筑形成位于顶板的梁下方的内隔承重墙。通过在肋板上设置第一预留孔浇筑混凝土,提高了承重墙充盈率,使浇筑质量有效提高,保证了内隔承重墙墙体的施工质量,并且能够大量减少满堂脚手架或三角撑的搭设工程量,为其它工序施工提供了较大的工作面,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材料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向地下空间拓展,地下工程也向着超深、超大、复杂、多形式的方向发展。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艺愈加复杂、施工难度逐步增加。地下连续墙和内支撑支护体系的出现给地下工程带来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对侧墙施工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地铁车站等此类结构内墙一次浇筑的砼方量较大,若采用传统满堂脚手架体系存在侧墙砼浇筑困难、养护难、模板及支架周转周期长、用料多等问题。另外,由于满堂架体的搭设,会导致基坑内其它工序无法施工。若贸然加快施工进度则会导致墙体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主体内墙施工速度慢,支架周转周期长,墙体施工质量不高的问题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A、在已经建好的肋板上设置若干用于注浆的第一预留孔;B、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注浆,浇筑形成位于顶板的梁下方的内隔承重墙。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B1、搭建内隔承重墙模板及相应脚手架;B2、搭接顶板与内隔承重墙立柱之间的钢筋;B3、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向内隔承重墙模板注浆,浇筑混凝土形成内隔承重墙。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具体包括:B11、确定内隔承重墙的立柱位置;B12、抹找平层;B13、设置内隔承重墙模板;B14、检查内隔承重墙模板的对角线、垂直度和位置;B15、在内隔承重墙的立柱位置安装柱箍;B16、检查校正。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中,在搭建内隔承重墙模板前,还包括如下步骤:B0、在构成内隔承重墙模板的模板拼接块上均匀涂抹脱模剂。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还包括:在内隔承重墙模板的阴角模立好后,将内隔承重墙模板的墙体模板的横背楞延伸到阴角模,并通过对拉螺栓使其与对应的阴角模或墙体模板固定。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具体为:依据预设的结构要求,对钢筋分层、分批绑扎并错开所有钢筋焊接接头。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3具体包括:B31、在内隔承重墙墙体上设置若干排用于振捣混凝土的第二预留孔;B32、通过所述第二预留孔进行混凝土振捣;B33、当混凝土浇筑到第二预留孔的高度后,封闭相应第二预留孔。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中,步骤A中,若干个第一预留孔沿与顶板的顶面平行的直线设置,形成第一预留孔排;所述第一预留孔中心与顶板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00m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能够大量减少满堂脚手架体或三角撑的搭设工程量,为其它工序施工提供了较大的工作面,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材料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而且,通过在顶板上设置第一预留孔灌注混凝土,使得浇筑质量提高,保证了内隔承重墙墙体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顶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内隔承重墙与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搭建内隔承重墙支模的方法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内隔承重墙支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顶板与内隔承重墙立柱之间钢筋搭接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预留孔的分布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地下车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已经建好的肋板上设置若干用于注浆的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具体用于在后续内隔承重墙施工部分中,向顶板下部的内隔承重墙灌注(浇筑)混凝土,作为注浆孔使用。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较佳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若干个第一预留孔200设置在与顶板100顶面平行的一直线上(具体设置在顶板100的梁上),形成一排第一预留孔200。第一预留孔200数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或者设计强度需求等设置,在此不作赘述。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预留孔200中心(亦即第一预留孔排)需与顶板10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于提供足够的注浆空间。较佳的是,所述第一预留孔200中心与顶板10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x为500mm。当然,也可以依据实际需求,选择更大或者更小的距离。上述在顶板100的梁上设置第一预留孔200的方法,能够在内隔承重墙浇筑时很好的将内隔承重墙与顶板100结合起来,有效的保证了墙体的施工质量。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内隔承重墙与顶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300为内隔承重墙;310为内隔承重墙上的第二预留孔。S2、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注浆,浇筑形成位于所述顶板的梁下方的内隔承重墙。(亦即内隔承重墙施工)具体的,所述内隔承重墙施工可以包括内隔承重墙支模(即搭建第二模板支撑架、在第二模板支撑架上铺设内隔承重墙模板);顶板与内隔承重墙的立柱之间的钢筋搭接以及灌注(浇筑)混凝土三个步骤。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S2中内隔承重墙支模具体可以包括:S21、确定柱模(即内隔承重墙的立柱模板),即立柱位置。可以用粉笔等在相应的位置画出位置线。S22、抹找平层。S23、设置内隔承重墙模板。所述内隔承重墙模板可以由多个模板连接块组成,所述模板连接块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模具,例如钢模等等。S24、检查内隔承重墙模板的对角线、垂直度和位置。通过检查对角线、垂直度及位置等模板数据来确保内隔承重墙模板的准确搭建。S25、在内隔承重墙的立柱位置安装柱箍。S26、检查校正。最后进一步的检查校正来确保地下结构的施工质量。当然,在较佳实施例中,在内隔承重墙模板安装前,还可以包括步骤F0、在拼接形成内隔承重墙模板的模板拼接块上均匀涂抹脱模剂。在支模时,可以在所述模板拼接块拼缝处用双面胶带粘贴,对模板拼接块的拼缝进行处理。应当注意的是,需检查墙的拐角处以保持模板拼接块之间搭接紧密。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隔承重墙支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00为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撑架(即第二模板支撑架)。另外,在内隔承重墙模板的阴角模立好(即安装好阴角模及其对应的支撑架)后,将内隔承重墙模板的墙体模板的横背楞延伸到阴角模,使用对拉螺栓穿过两者,使其与对应的阴角模或墙体模板固定。上述方法能够保证模板角度的方正和避免跑模情况的发生。所述顶板与内隔承重墙立柱之间的钢筋搭接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依据预设的结构要求,对钢筋(顶板的预留钢筋和内隔承重墙立柱的钢筋)分层、分批绑扎并按规范(钢筋搭接的操作规范)错开所有钢筋焊接接头。具体钢筋搭接如图7所示。所述预设的结构要求可以依据实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在已经建好的肋板上设置若干用于注浆的第一预留孔;B、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注浆,浇筑形成位于顶板的梁下方的内隔承重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在已经建好的肋板上设置若干用于注浆的第一预留孔;B、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注浆,浇筑形成位于顶板的梁下方的内隔承重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B1、搭建内隔承重墙模板及相应脚手架;B2、搭接顶板与内隔承重墙立柱之间的钢筋;B3、通过所述第一预留孔向内隔承重墙模板注浆,浇筑混凝土形成内隔承重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具体包括:B11、确定内隔承重墙的立柱位置;B12、抹找平层;B13、设置内隔承重墙模板;B14、检查内隔承重墙模板的对角线、垂直度和位置;B15、在内隔承重墙的立柱位置安装柱箍;B16、检查校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中,在搭建内隔承重墙模板前,还包括如下步骤:B0、在构成内隔承重墙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艳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