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安全的电源适配器,充电控制电路设置在电源适配器的主板上,包括整流单元、反馈滤波单元、转换单元和控制单元;反馈滤波单元连接整流单元和转换单元,转换单元连接控制单元。整流单元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后转换为直流源,反馈滤波单元对直流源进行正负反馈滤波后输出直流电,转换单元将直流电转换为充电电压。控制单元启动充电并显示充电状态,根据充电电流的大小检测充满电后关闭充电并显示满电状态;以及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重新启动充电。能在满电时关闭充电,即使电源适配器仍与设备连接,也不会出现USB漏电、触电等情况,从而解决了现有电源适配器充完电后持续输出充电电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安全的电源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安全的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创新变革进步,智能化产品引领着科技发展的前沿。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给用户带来了极其方便的操作性,但相应问题也随之产生,即功耗大造成电池续航的问题,需要反复充电才能再使用。大部分人将智能手机的电源适配器插在插座上充电,充满电后电源适配器不会及时拔出。虽然此时智能手机不再充电,但是充电器一直在工作,输出的5V充电电压一直存在造成空载现像。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漏电问题,质量差的充电器还容易烧坏导致电源短路,电源适配器烧坏后可能会引起漏电或更严重的人体触电、火灾等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安全的电源适配器,以解决现有电源适配器充完电后持续输出充电电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控制电路,设置在电源适配器的主板上,其包括: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后转换为直流源的整流单元;用于对直流源进行正负反馈滤波后输出直流电的反馈滤波单元;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对应压值的充电电压的转换单元;用于启动充电并显示充电状态,根据充电电流的大小检测充满电后关闭充电并显示满电状态;以及根据按键操作重新启动充电的控制单元;所述反馈滤波单元连接整流单元和转换单元,转换单元连接控制单元。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保险丝、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交流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正极和反馈滤波单元;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电容的负极和反馈滤波单元;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保险丝的一端,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所述反馈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检测电阻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转换单元,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容的负极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和转换单元;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检测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二检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第四电容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容的正极和转换单元,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容的正极,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和转换单元。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第五电容和第八二极管;所述变压器的第3脚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变压器的第4脚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变压器的第5脚连接第三电容的负极,变压器的第6脚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变压器的第1脚连接第八二极管的正极,变压器的第2脚连接第五电容的负极和控制单元,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的正极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按键、主控芯片、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三极管、开关MOS管和保护管;所述按键的一端接地,按键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RESET脚,主控芯片的VDD脚连接第八二极管的负极和开关MOS管的漏极,主控芯片的LED1脚连接第一指示灯的正极,主控芯片的LED1脚连接第二指示灯的正极,第一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第二指示灯的负极和地,主控芯片的GPIO脚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开关MOS管的栅极,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充电输出端OUT和保护管的负极,保护管的正极连接变压器的第2脚和地。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和抗浪涌器件;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地,抗浪涌器件的正极连接保护管的正极和变压器的第2脚,抗浪涌器件的负极连接开关MOS管的漏极和第八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为STC15F104E-SOP8,按键的型号为EVPAKB01A。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开关MOS管为PMOS管。一种安全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板,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插头,与壳体一侧连接的USB数据线;其中,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所述插头连接充电控制电路的整流单元,控制单元连接USB数据线的输出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安全的电源适配器,通过整流单元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后转换为直流源,反馈滤波单元对直流源进行正负反馈滤波后输出直流电,转换单元将直流电转换为对应压值的充电电压。控制单元启动充电并显示充电状态,根据充电电流的大小检测充满电后关闭充电并显示满电状态;以及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重新启动充电。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检测满电时关闭充电,即关闭了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输出通路,此时无5V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输出,即使电源适配器仍与设备连接,也不会出现USB漏电、触电等情况,从而解决了安全隐患。另外,电源适配器一直插在插座上,用户想要继续充电时,只要接上设备,按下设置的按键即可重新启动进入充电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安全的电源适配器,可广泛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复读机,机器人,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在电子设备停止充电或充满电时,通过检测当前的充电电流,让电源适配器检测到充满电后进入不工作的安全状态;既能保证电源适配的正常使用,又能消除安全隐患。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设置在电源适配器的主板上,包括整流单元10、反馈滤波单元20、转换单元30和控制单元40。所述反馈滤波单元20连接整流单元10和转换单元30,转换单元30连接控制单元40。所述整流单元10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后转换为直流源,反馈滤波单元20对直流源进行正负反馈滤波后输出直流电给转换单元30,转换单元30将直流电转换为对应压值(如5V)的充电电压。控制单元40启动充电并显示充电状态,根据充电电流的大小检测充满电后关闭充电并显示满电状态;以及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重新启动充电。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检测满电时关闭充电,即关闭了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输出通路,此时无5V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输出,即使电源适配器仍与设备连接,也不会出现USB漏电、触电等情况,从而解决了安全隐患。另外,电源适配器一直插在插座上,用户想要继续充电时,只要接上设备,按下设置的按键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设置在电源适配器的主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后转换为直流源的整流单元;用于对直流源进行正负反馈滤波后输出直流电的反馈滤波单元;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对应压值的充电电压的转换单元;用于启动充电并显示充电状态,根据充电电流的大小检测充满电后关闭充电并显示满电状态;以及根据按键操作重新启动充电的控制单元;所述反馈滤波单元连接整流单元和转换单元,转换单元连接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设置在电源适配器的主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后转换为直流源的整流单元;用于对直流源进行正负反馈滤波后输出直流电的反馈滤波单元;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对应压值的充电电压的转换单元;用于启动充电并显示充电状态,根据充电电流的大小检测充满电后关闭充电并显示满电状态;以及根据按键操作重新启动充电的控制单元;所述反馈滤波单元连接整流单元和转换单元,转换单元连接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保险丝、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交流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正极和反馈滤波单元;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电容的负极和反馈滤波单元;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保险丝的一端,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交流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检测电阻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转换单元,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容的负极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和转换单元;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检测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二检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第四电容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容的正极和转换单元,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容的正极,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和转换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第五电容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铂睿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